摘?要:本文通過對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狀況分析,得出造成這些國家陷入陷阱的五大方面原因,目前,從中國的現狀來看也面臨著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對于這些風險如何規避,依據中國的國情,本文提出了以下四個建議:以公平分配為切入點,培育新的持續增長基礎;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結構性失業;激發國內市場潛力,降低外部經濟沖擊;加強黨的建設,改革官員晉升考核機制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公平分配
中圖分類號:F11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8)07-0091-02
一、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只有在清楚地界定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礎上才能更深層次地分析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所以需要先弄清楚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在此之前需要對中等收入國家有一個認識,根據2012年世界銀行依據人均國民收入標準對國家的分類可以知道,人均國民收入高于12276美元的國家為高收入國家,低于或等于1005美元的國家是低收入國家,人均國民收入處于1005到12276美元的國家為中等收入國家,“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進行界定,世界銀行的一個研究報告指出,總的來說:“中等收入陷阱”是一種經濟停滯的狀態,主要原因是當低收入國家進入到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后缺乏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進而止步于向高等收入國家邁進。
以學術的角度來看待“中等收入陷阱”現象的話,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初期大部分國家處于經濟比較落后的低收入階段,經過一段時期的較快經濟增長,部分低收入國家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二是這些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后,其中的一部分國家失去經濟增長動力,一直在中等收入階段掙扎,只有部分國家可以突破中等收入,繼續保持經濟增長,向高等收入國家邁進。由此可以看出,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因素在不同的收入階段很可能是不同的,那些進入到中等收入行列之后缺乏經濟增長動力的國家失去了經濟發展初期的優勢,除此之外,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還會存在一些其他的因素,需要我們去尋找,并以此吸取經驗教訓,為我國規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政策建議。
二、 導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
一個國家一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會發生停滯,對整個國家的發展不利,在現如今經濟全球化的狀態下甚至會影響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中國這樣的經濟大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就更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找出應對措施首先需要進行原因分析,本文通過對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一些已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進行分析,認為有以下五大問題導致“中等收入陷阱”。
(一)收入兩極分化
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兩極分化,我認為這個原因是造成一些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原因,也是造成社會一系列問題及動蕩的根源。在20世紀的中后期,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已經進入到了中等收入行列,但直到現在,這些國家仍然在中等收入行列掙扎,沒有增長的動力和希望,根本原因是這些國家在從低收入階段跨入中等收入階段的過程中不注重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資本收入的增長速度遠遠大于GDP的增長速度,而勞動要素的收入增長速度卻一直低于GDP的增長速度,這造成的后果是以勞動收入為主要收入的絕大多數民眾并沒有享受到GDP增長所能帶給他們的利處,而財富卻是越來越多地向把控資本的少數人手中集聚,造成收入的兩級分化。當矛盾發展到不易調和的階段時必然造成社會動亂,進而影響經濟的發展。
(二)失業問題的加重影響經濟的發展
在拉丁美洲及中東地區一些國家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注重教育,造成經濟轉型過程中,對應的所需求的專業人才不能到位,以前產業的工人不能適應新產業,從而失業率上升。這些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沒能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人口資源并沒有形成人力資源,失業問題的加重阻礙經濟的發展。
(三)政黨腐敗
一個執政黨的執政能力是能否帶領國家走上經濟高速發展之路的關鍵,分析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可以發現它們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執政黨普遍是比較腐敗的,他們常常用“尋租”機會作為自己執政的回報與控制,國家慢慢地成了一個腐敗的機器,試問如果一個政黨腐敗不堪,那國家如何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有力的環境?所以說政黨腐敗也是導致一些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四)生態、資源、環境被嚴重破壞
一些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注重可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嚴重破壞了生態、資源、環境,這就造成了一方面在經濟達到某一階段之后,如果沒有新的技術變革提供新的經濟發展動力,這些國家不能依靠這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來發展經濟,另一方面造成這些國家有增長而無發展,所謂的經濟增長是建立在生態破壞,資源大量損耗,環境污染的前提之下的,這樣的經濟增長必定是不可持續的。這也是造成他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方面原因。
(五)民生問題的加劇也阻礙經濟發展
有句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眾是每個國家的發展支柱,由于收入分配不均,再加上政府腐敗,民生問題愈演愈烈,如果民眾最基本的生存問題不能解決又何談經濟發展?民是立國之本、動力之源,民生問題不解決,經濟的發展根本不會持續,而看一些中東地區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能妥善地解決民生問題。
根據以上原因的分析,在結合中國自身特點的前提下,為了規避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本文在吸取經驗教訓的前提下,提出了以下的規避措施。
三、中國避免或者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應采取的措施
(一)以公平分配為切入點,培育新的持續增長基礎
上文所說的第一個原因收入兩級分化和第五個原因民生問題的加劇根源是收入分配不公,隨著經濟增長,收入差距變大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如果分配不公嚴重到了某種程度,又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那么會造成社會凝聚力的下降進而造成社會動蕩,使國內的經濟增長沒有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繼而會阻礙經濟增長。因此需要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基礎上,加強公平分配,著重縮小收入差距?,F在中國提出的精準扶貧就是加強公平分配的一種舉措,現實經濟運行中的動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收入的兩級分化,為了培育新的持續增長的基礎,需要以公平分配為切入點,緩解由于分配不公帶來的社會矛盾,使國民更積極地投入經濟建設,為經濟增長打下國民基礎,萬眾一心地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二)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結構性失業
前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失業是造成拉美一些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作為發展中的中國,應該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結構性失業,近幾年我們已經認識到了用需求來拉動經濟的增長已經到了瓶頸期,需要轉變經濟發展的依托思想,從供給側來尋求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單概括就是提高供給質量,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上,要結合供給側改革對勞動力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使他們的能力與企業需求相匹配,降低結構性失業。
(三)激發國內市場潛力,降低外部經濟沖擊
隨著技術的進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入中等收入的國家發展如果過多地依賴于國外市場,那么外部經濟的波動必然對這些國家造成比較大的震動,所以為了減輕外部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們應該激發國內市場潛力,中國存在著巨大的潛在內部需求,我們應該利用自己擁有的優勢,在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同時,把眼光聚集到國內市場,挖掘國內市場潛力。
(四)加強黨的建設,改革官員晉升考核機制
近幾年,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在強調要加強黨的建設,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政府腐敗的行為,要把這個思想堅持下去,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使我國降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另一個方面要改革官員晉升考核機制,不能僅僅以GDP這樣的表面指標來衡量一個官員的政績,需要考慮到在GDP增長的同時,生態是否加以保護、資源是否浪費、環境是否破壞等各個方面,也就是說需要考察地方官員是否以生態的破壞,資源的浪費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增長,需要認識到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全面的概念,不要僅僅只看到經濟的增長,所以要改革官員晉升考核機制,加大對腐敗的懲罰力度,增大官員的尋租成本,從黨建層面規避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總而言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中國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但相信在清楚地認識到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后,通過吸取別國的經驗教訓,有針對地加以規避,我們一定可以順利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國家邁進。
參考文獻:
[1]張德榮.“中等收入陷阱”發生機理與中國經濟增長的階段性動力[J].經濟研究,2013,48(9):17-29.
[2]姚枝仲.什么是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J].國際經濟評論,2014(6):75-88+6.
作者簡介:
徐彩霞,女,河南商丘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學碩士,研究方向:財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