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斷奶后發生腹瀉(PWD)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腸道疾病,其影響仔豬在斷奶后的頭兩周的生長。該病的特點是仔豬腹瀉、脫水和表現不佳,死亡率可高達30%,是一種具有重大經濟影響的疾病。PWD是一種多因素影響疾病,這些因素可分為3大類:誘發因素、促成因素和決定因素。
斷奶期相關的應激會增加仔豬對PWD的易感性。仔豬斷奶后第1周的特點是進食量少,這與患病風險的增加高度相關。飼料攝入量減少與胃腸功能低下和腸道炎癥增多有關,表現為腸絨毛變短和隱窩發育不良。腸道炎癥為包括大腸桿菌在內的細菌增殖和毒素的產生創造了一個理想的環境,由于腸道通透性的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腸漏綜合征,這些細菌可能會到達亞上皮組織。仔豬的腸道屏障和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同時免疫球蛋白A (IgA)的攝入也會在斷奶后中斷,這是母豬乳汁中一種對仔豬的黏膜免疫起關鍵作用的抗體。
環境條件是眾所周知的導致PWD發生的因素,包括不適宜溫度、高飼養密度和不良的喂養方案。此外,不同來源的仔豬混群增加了其免疫狀態的變化,提高了攻擊行為的發生率,這可能影響到仔豬對疾病的易感性。另外,同時存在的感染(如病毒感染)也被報道為增加PWD易感性的因素。
腸道產毒素大腸桿菌(ETEC)是引起PWD發生最常見的原因。腸毒素和黏附素是由這些細菌產生的,對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是必不可少的。ETEC黏附于小腸上皮,腸毒素增加了水和電解質的分泌進入管腔,由于腸細胞受損和吸收不良導致脫水和腹瀉。
亞治療性抗菌藥物一直被用于食品動物飼料中,以促進其生長和預防疾病,包括PWD。它們的長期使用與耐藥細菌的產生和發展有關。在過去幾十年中只有少數新型抗菌藥物進入商品市場,這推動了人們對飼料中抗菌藥物替代品的研發。目前在飼料中已經使用了幾種替代策略來預防PWD發生,包括使用礦物質、前生物體和益生菌、有機酸和植物提取物。自1990年初以來,已使用2500~3000 mg/kg飼料氧化鋅來減少斷奶后仔豬的腹瀉發生率,并改善其生長性能。然而,日糧中高含量鋅的使用人們一直存在爭議,導致歐盟委員會從2017年6月起禁止使用高鋅,并將飼糧中鋅總量限制在150 mg/kg以下。鋅是一種重金屬,環境中容易積累,造成土壤污染,且鋅的生物利用度和仔豬從氧化鋅形式吸收的鋅非常有限,導致高水平的鋅排泄到環境中,污染地下水和整個供水鏈。據報道,由于重金屬耐藥基因和抗菌素耐藥基因的共同選擇,高水平的氧化鋅形式增加了仔豬多藥耐藥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比例。因此需要一種更為有效的藥物替代高劑量氧化鋅來控制仔豬的PWD發生。
異喹啉生物堿(IQs)是非常著名的局部抗炎化合物,可以作為一種商業飼料添加劑的標準混合物使用。使用IQs可以降低肥育豬運輸過程中的應激反應,增強腸道屏障功能,限制病原菌進入亞上皮組織,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能力。應激反應降低與病原體減少有關。此外,補充IQs已顯示在分娩時,會減少動物的應激反應,促進母豬和仔豬生產性能和整體健康度,IQs會提高仔豬腸道屏障的完整性和抵抗力。與未添加IQs和有機酸的對照組相比,添加有機酸混合IQs顯著降低仔豬斷奶后的應激反應,降低了腹瀉的發生率。綜上所述,在斷奶后的仔豬日糧中可使用IQs來促進其腸道健康和減少PWD的發病率。
(編譯自:https://www.pigprogress.net/Health/Articles/2018/8/Piglets-in-the-era-without-zincoxide-32442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