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怡瑾
(山東省煙臺第二中學,山東 煙臺 264000)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新形勢要求加快發展學校藝術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改進美育教學,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教育部出臺了《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來促進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發展。可見,藝術測評已成為全面推進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助推器和風向標。這個舉措,大大體現了我國藝術教育事業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那么在這種趨勢的引導下,是否代表中小學校對藝術教育有了重新的認識,是否代表家長和學生對藝術教育有了新的體會,是否代表藝術教育真正邁上了新的臺階呢?作為筆者并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我想談談個人對此舉的認識以及我們現今在實施藝術測評中遇到的現實和問題。
一、問題:1.藝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引領學生梳理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可見,中小學藝術教育是中小學教育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1]但是,不參加中考或者高考的學科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每況愈下,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從整個學校藝術教育層面來看,現存最大的問題便是藝術教師很多沒有從事自己的專業教學,有的去教授其他學科,有的兼顧行政工作,長時間的忽視專業教學,更不要說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問題了。其次是藝術教師資源配備不足,導致很多年級沒有藝術課。因此,藝術教育不可避免的被弱化。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藝術教師的信心也受到動搖,久而久之,藝術教育就被逐漸漠視和淡化。三是,藝術學科成績不參與到中高考成績當中,所以被認為可有可無,尤其以高中最為嚴重,教育部要求三個年級都要開課,但是實際上,很多學校以藝術課會“耽誤”正常的文化課學習為由,要么不開,要么只開一個年級的課程。導致藝術課程的進度一直都處于戛然而止的狀態。
2.現階段的藝術測評,主要針對的對象是初中、小學的學生,分數成為評價藝術素養的最終結果,那么是否分數高就代表學生確實達到了藝術教育課程考核的標準呢?根據我所教授的高中學生的情況來看,遠遠不足以達到真正的標準。《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中提出小學和初中的藝術必修課應加入到期末和畢業考試中,目前多數學校能夠做到將成績錄入到系統,但是并沒有實現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目的,學生采取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對藝術測試。高中階段,很多學生在閱讀曲譜的時候,仍然不認識最簡單的簡譜,而將其音名念作數字1234567。所以藝術測評不能夠只作為一種考核制度,而應該以提高學生實際掌握藝術課程的知識為目的,加強全面的藝術課程教育,從而提高學生欣賞藝術的能力。高中音樂鑒賞不再單純地考察學生唱歌識譜的能力,而更多傾向于使他們掌握分析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需要持續不間斷地,使所有學生受到美的教育。
二、藝術測評的全方位思考。藝術測評的到來,是否表示藝術教育的春天真的來到了?恐怕并不是想象的如此,需要教育者的共同面對,共同思考。
首先,藝術教師是藝術教育的使者,是藝術測評的推動者。教師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深入思考,正確面對,做到與教學實際、學生本體相結合。讓學生成為音樂家或美術家不是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目標,而是要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首先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喜歡藝術,經過思考—教學—測評—思考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讓整個藝術教育得到真正的提高。要仔細閱讀教育部對于藝術測評下發的相關文件和實施細則,將藝術學科的學科特點在教學與測評中很好的體現出來。
其次,教學與測評要相互關聯。教學是目的,測評只是一種形式。不能以最后測評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具有藝術素養的唯一杠桿。測評應當作為一種助推器,而它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藝術涵養,使藝術教育成為真正的審美教育,讓藝術影響并伴隨著人的一生,使生活中充滿“美”。
第三,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應遵循藝術教育規律,堅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既關注學生藝術課程學習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參加藝術實踐活動的經歷;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也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既關注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關注對學生的特長激勵。[2]藝術測評除了要統計學生成績外,還要記錄學生日常上課的考勤情況,社團活動情況,以及每一位學生所掌握的藝術特長情況。
第四,從小學開始應建立每一個學生的藝術成長檔案。根據全面的判斷、分析、總結,將成長檔案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考量。同時,應結合學生課外藝術類活動的參與度,兩者相融合給出綜合評價。
第五,藝術測評的試題編撰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它的專業性和獨特性需要專業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來謀篇布局,尤其從事一線教學的藝術類教師對于測評試題的是最有話語權的,他們了解學生、了解教材、了解藝術教育,所以試題應獲得一線教師的肯定。
第六,藝術測評的發展需要得到學校領導的全面支持,需要得到其他學科教師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得到學生和家長們的足夠重視。要真正做到開齊開足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完善藝術教學設施,配備專業的樂器、音響、教學器材等,保證音樂、美術教材的供應。
藝術的教育任重而道遠,單純依靠藝術素質測評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增強政府及學校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強組織領導,責任明確。配備專職教研員對中小學藝術課程的開設進度進行全面監管、跟進,保證開齊開足藝術課程,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健康發展。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是當前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在應試教育依然十分強大的背景下,我們要堅定信念,明確目標,扎實工作,積極推進藝術素質測評工作,促進素質教育發展,讓中小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發展和有個性的發展。[3]
[參考文獻]
[1] 郭聲健.藝術教育的春天來了?[J].中小學管理,2014,09.
[2]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方法》等三個文件的通知[EB/OL].(2016-05-26).
[3] 華莉.推進藝術素質測評 加快學校美育發展 初中生世界,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