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麗江市永勝縣三川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永勝 674208)
中國是全球第一養豬大國,生豬存欄量占全球的51%。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末中國的生豬存欄量為4.6583億頭,出欄量達7.351億頭,同比分別為減少1.7%、增加2.7%。
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以后穩步發展,2007年以后加速發展,目前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的規模化養殖場比重至少在40%以上。
近些年來,高發的鏈球菌病、藍耳病等等,嚴重沖擊著國內生豬養殖產業。某種程度上,這些疾病因素要遠遠大于市場潛在的風險因素。尤其是規模化養殖的興起,將存在更大的養殖風險隱患。尤其是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密度的增加,大大增加生豬感染病患的紀律,加快病害傳播感染的速度,增加豬病防控的難度。總之,集約化、高密度生豬養殖模式下,對生豬病害的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規模化養殖,注意疾病的綜合防控,做好養豬環境的改善,將尤為重要和關鍵。
目前的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多數都建在郊區空曠地帶,這些地方對養豬造成的污染吸納能力較差。而且,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豬場產生糞污的數量漸多,逐漸成為地方環境污染的重要源頭。此外,對這些污染源的治理工作,政府多數不夠重視,排泄糞污亂放亂堆現象較突出,久之將對地方的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壓力。
養殖規模化不僅是畜牧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而且對穩定生產波動具有重要意義。發達國家生豬產業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養殖規模化是穩定其生豬生產和價格的重要因素,規模化養殖不但可以顯著增加經濟效益、加強抵抗市場風險能力,而且是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畜產品質量的必要基礎。就中國國情分析,基于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以及豬肉市場價格的頻繁波動,催生了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發展政策的出臺及生豬規模養殖的快速發展。因此,可以說規模化養殖是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必然趨勢。
隨著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如何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成為今后應該重點關注的熱點話題。為此,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作用,一方面,對應增加科學養殖的技術援助,提升規模養豬的科學化水平。另一方面,做好應對市場劇烈波動的準備,借助行業協會有效監管市場,逐步加大對生豬養殖業的保險業務,通過各方努力很好規避市場風險。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域養殖有著不同的養殖品種,這種多樣性是其他歐美國家所不具備的。而且,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對豬肉品質的要求同樣有所提高。為此,國內生豬養殖要切合地方養殖特點,探索合適的生態養殖模式,在提升豬肉品質、搞好環保工作、提升養殖效益等方面下功夫,探索適合國情的生豬養殖模式。同時,健全完善良種繁育體系,扶持科學化養豬的設施水平,加大對生豬養殖的信貸扶持,更好推動生豬養殖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循環經濟綠色養殖生豬是以飼料、能源等的高效利用以及糞便、廢水等綜合循環利用為特征,通過合理規劃,在生豬生產中有機結合養豬業、種植業以及其他養殖業,乃至在生豬消費過程中貫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理念,使經濟、生態和社會效應和諧統一,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生豬食品安全的顧慮,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生豬養殖出來糞便、廢水等污染問題,同時也節約了資源,實現養豬業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這些年來,生豬養殖市場的好轉,地方養豬規模逐漸擴大。分析這些年國內的生豬養殖情況,生豬存欄數量逐年增多,甚至逐漸躍居全球第一的生豬存欄大國。而且,過往的散養養殖減少,逐漸向規模化養殖的態勢發展。而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暴露出來的病害威脅漸大,甚至超越市場潛在的風險因素。另一方面,養殖規模的擴大,排泄糞污的增多將給周邊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造成環境負擔加重。對此,今后國內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發展,政府應高度重視發揮其宏觀調控作用,經各方努力很好規避市場風險。同時,走獨具中國特色的生豬規模養殖模式,大大緩解生態壓力,推廣綠色養殖模式,將是今后生豬養殖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1]陳勇.規模化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對策[J].鄉村科技,2016,(24):21.
[2]閆振宇,陶建平,徐家鵬.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發展現狀和省際差異及發展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33(1):13-18.
[3]譚美英,武深樹.建立推進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的長效機制[J].飼料工業,2010,31(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