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廟山鎮畜牧獸醫站,山東臨沂 276103)
近幾年來,我站在縣畜牧局的 正確領導下,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2017年實現畜牧業總產值1億元,農民人均牧業收入1800元,較2010年增加15%,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5%,牧業產值增幅10%,畜牧業已經成為廟山鎮“三農”發展支柱產業,是農民增收重要來源。在發展畜牧業工作中,我們做了以下幾點:
畜牧局作為全縣畜牧業發展的主管部門,始終堅持把貼近基層,把懂技術,責任心強的干部派到基層站工作,又在鄉鎮配備畜牧專干。設立區域性防檢疫中心站,成立有業務局長牽頭的專家技術服務指導隊,建立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為全縣畜牧業快速發展提供優質技術支撐和組織保證。
面對大多數養殖戶養殖水平不高,信息閉塞,效益差等等問題。我們就把推廣新技術,改良新品種作為服務群眾的一項主要內容來抓。一是狠抓畜牧獸醫實用技術研究,組織技術骨干開展《優質奶牛養殖配套技術研究與推廣》,《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手冊》。二是積極開展畜牧科技培訓,開展養殖技術服務,舉辦培訓班11期,開展養殖技術進萬家活動,發放技術資料5000余份,受益群眾達到10000多人。三是積極開展“百、千、萬農村致富增收工程”。在年初,制定了畜牧獸醫科技人員進村入戶行動方案,落實科技人員定點聯系養殖大戶名單,明確工作職責,強調考核獎懲辦法。縣局每名科技人員至少掛包3戶規模養殖戶,每月深入養殖場(戶)進行技術指導3次以上,各中心站參照縣局方案制定相應的工作措施。一年來全系統科技人員進行技術服務達3000人次,掛包養殖場(戶)260戶。
今年引進資金200多萬元,新建標準化養殖場5個;爭取上級資金200萬元完成創建標準化養殖場7個;設計在全縣建設改造50個養殖場。引進大型畜產品加工企業,完善發展畜牧業發展產業鏈。
動物疫病是畜牧養殖業的克星,一旦疫情發生將造成養殖企業全軍覆沒,給養殖戶造成致命的打擊。因此,我們始終把動物重大疫病防控放在服務的首位。
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為主,依法治牧”的方針,嚴格執行“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防疫工作機制,切實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實行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有關部門具體抓的工作機制。建立各級政府負總責、畜牧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執法監管、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具體技術指導,生產企業自我防控的法人責任。今年,廟山鎮新招聘的43名村級防疫員進行了春秋兩次集中培訓,全面落實村級防疫員職業制度,對村級防疫員實行動態管理和考評考核制度,極大提高防疫員工作標準和責任心。為了提高防疫進度,同時不影響防疫密度,他們不分晝夜逐村、逐場、逐戶開展防疫,嚴格按照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完成省市縣各級部門下達的抗體檢測任務的基礎上增加了抗體檢測頻次。截至目前,完成奶牛布魯氏桿菌檢測200份、禽流感抗體檢測6000份、豬瘟抗體檢測6000份、豬藍耳抗體檢測6000份。全縣畜禽應免盡免,免疫密度及抗體合格率全部達到100%。
2017年在縣委組織部門正確指導下,開展了“干部群眾接親連心”行動,解決群眾面臨的實際問題。通過轉變群眾的生產經營方式,豐富農民收入來源。鎮政府始終把畜牧業經濟發展放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中統籌考慮,依據農民的地理環境和生產特點,從農村實際出發,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方針,著力推進產業化經營。積極推動畜牧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政策性補貼收入,加快特色畜牧業和新興產業盡快發展,多渠道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