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錫盟東烏旗阿拉坦合力蘇木畜牧獸醫工作站,內蒙古錫盟 026300)
肉毒梭菌中毒癥是家畜、家禽和人類食入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飼料或食物而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毒性疾病。以運動神經中樞麻痹和延腦麻痹為其特征。本病雖不常見,但任何地區都可發生,致死率很高。
2017年5月中旬,東烏旗某蘇木4牧戶2300只烏珠穆沁羊發病26只,死亡18只。病羊隔離觀察,初期是有某些興奮狀態,步態僵硬,共濟失調,走路時頭彎于一側或做點頭運動,尾向一側擺動。起初發病于頭部,迅速向軀體發展,波及四肢,主要表現肌肉軟弱和麻痹。病初期有飲食欲望,但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咀嚼和吞咽異常。中期病畜嘴角流涎,下頜下垂,舌垂于口外,甚至從口內落出。飲水時引入的水隨即流出,多數伴有流涎。有漿液性鼻液。隨著病情的加重,唇舌、咽喉及下頜的麻痹,病畜完全不能咀嚼和吞咽,全身衰弱,部分肌肉震顫。眼結膜及鼻黏膜充血、黃染。上下眼瞼下垂,眼半閉狀,似睡眠狀。瞳孔散大,對光無法應。腸蠕動遲緩,大便秘結,有腹痛癥狀。呼吸短促呈腹式,心跳緩慢、節律不齊。因運動神經麻痹導致肌肉松弛和麻痹,從而病畜運動困難、步態不穩,喜躺臥、甚至臥地不起。最后呈復式呼吸、肢體麻痹死亡。整個發病過程中,體溫沒有變化,意識和反射一直正常。
死后剖檢可見到心內外膜有出血點,胃腸黏膜充血和出血,尤其以腸道多見。從幽門處將食管用剪刀剪開,并用鈍器將食管內壁黏液輕刮掉,發現食管內壁有出血斑點。瓣胃內食物干硬,由于腸蠕動減緩,直腸內存留大量糞便。咽前留有草團,不能下咽,咽喉和會厭部的黏膜有淡黃色被黏液物,消化道內壁上有出血點。肺部水腫,伴有充血,肝脾腫大質脆,用刃器劃開臟器凸面,切口外翻,對合切口難以還原。
肉毒毒素主要作用于肌肉運動神經,阻止膽堿能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而阻斷神經沖動傳導,導致運動神經麻痹。毒素還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的運動中樞,致使呼吸系統麻痹,動物因機體缺乏氧氣而窒息死亡。
實驗室診斷主要是檢驗胃內容物中有沒毒素存在。方法可將胃內容物200g按照1:2的比例加入0.9%滅菌生理鹽水(或蒸餾水)100ml,在滅菌乳缽內研磨,在室溫下放置2h,做成混懸液,然后各取5ml,離心沉淀,取上清液1ml左右。將其分為兩份,一份不加熱滅活,供毒素實驗用,另一份放入100℃恒溫箱中加熱30min,供對照用。實驗動物選雞。吸取上述兩種液體以0.1~0.2ml的計量分別皮下注射于雞一側眼瞼部位。經30min~2h,不加熱液體眼瞼發生麻痹,輕微紅腫并逐漸閉合,十幾個小時后死亡。而加熱液體接種雞的眼瞼后,一切正常。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剖檢變化,實驗室診斷,可確診為羊肉毒梭菌中毒癥。
畜禽預防的主要措施在于隨時清除牧場、畜舍中的腐爛飼料及動物尸體,不讓畜禽食入。禁喂腐爛的草料、提高畜禽鈣磷等微量元素的補充。發病時,要及時清除病畜排泄物及體。
發病初期可注射多價抗毒素血清,在攝入毒素后12h內均有中和毒素的作用。大家畜內服大量的鹽類瀉劑或5%碳酸氫鈉和0.1%高錳酸鉀溶液灌腸洗胃,以幫助消化道內的毒素排出,另外給予強心、補液和廣譜抗生素治療。
對該4群羊預防注射肉毒梭菌“C”型干粉滅活疫苗,不論大小只,皮下注射1ml,進行緊急免疫以控制再發病。
草場日益退化,草種類減少,羊機體缺乏磷鈣等微量元素,產生舔啃尸骨的異食癖。遺落在草場上的動物尸體得不到及時清理,在22℃~37℃范圍內,肉毒梭菌會產生大量的毒素,羊食入了受到污染的飼草料,易發生中毒。在等同情況下,以膘肥體壯、食欲良好的羊只發生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