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畜牧獸醫站,青海祁連 810499)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熱性、急性傳染病。在羊感染該病癥之后,則將出現營養不良癥狀,羊皮、羊毛品質變差,妊娠母羊流產,具有30%的病死率。對此,即需要能夠在實際養殖當中對該病癥引起重視,在做好病因掌握的基礎上做好防治工作。
導致羊痘發生的原因有:第一,飼養管理。對于該病癥來說,病愈以及患病羊是追要的傳染源,病毒的存在將對飼料、飲水以及圈舍的環境造成污染,在日常飼養當中,如果沒有做好健康羊同病羊間的隔離,在其共同飲食、相互之間發生接觸的情況下,健康羊則很容易干擾。同時,在羊舍狹窄的情況下,如果內部羊數量過多,存在擁擠且通風不良的情況,各類有害氣體含量也將隨之升高。此外,在飼料不足的情況下,也將對羊的機體抵抗力產生影響,并增加其發病概率;第二,季節。在不同的季節當中,羊痘也具有不同的發病率。羊痘對于干燥環境以及寒冷環境都具有較強的抵抗力,較多出現的冬末春初季節。同時,羊痘病毒在耐熱方面能力較差,在炎熱的夏季,長時間紫外線照射的情況下即能夠殺死病毒,并因此發病率較低;第三,疫苗。首先,在疫苗選擇應用當中如果存在質量不可靠問題,并可能出現該病癥免疫失敗問題。運輸與保存方面,羊痘凍干苗要求存儲在低溫、陰暗以及干燥的環境當中,如果沒有按照該要求保存與運輸,則可能出現疫苗實效問題。在具體操作當中,在對疫苗進行稀釋之前需要做好其檢查看是否存在失真空或者過期問題。且在完成疫苗的稀釋后,需要在6小時內用完,避免出現免疫失敗問題。在注射時,要保證注射量能夠滿足要求,避免因量不足對免疫效果產生影響。此外,免疫技術的規范性也將對最終效果產生影響,要以皮內注射方式處理,保證疫苗注射到皮內,如果僅僅注射在肌肉或者皮下,則可能導致免疫失敗問題的發生;第四,體外寄生蟲。寄生蟲也攜帶有羊痘病毒,在實際養殖當中,如果沒有及時做好滅蟲以及驅蟲工作,也可能導致病癥的發生。
第一,加強飼養管理。羊痘病癥同飼養管理條件、氣候季節因素以及個體差異都具有較大的關系。對此,即需要在日常工作當中加強飼養管理,保證密度的科學合理,保證羊舍內部始終具有良好的清潔性,通過嚴格消毒方式的應用對飼養環境當中的病原微生物進行減少。在發病的情況下,要做好病羊的隔離處理,加強日常的防暑降溫,并在冬季做好補飼處理,在保證其具有良好身體狀況的基礎上使其具有較強的抵抗力;第二,注重引種安全。在引種之前,需要對目標區域的疫情進行充分的調查,確認不存在羊痘病癥、在種羊引入后,即需要做好環境消毒以及臨床觀察工作,在經過2個月隔離觀察,確認不存在病癥之后,在消毒后才能夠將其混群飼養;第三,注重預防接種。對于曾經暴發過羊痘病癥的地區,每年都需要定期使用羊痘凍干苗進行接種處理。其具體方式,即在羊的股內側皮內位置接種0.5~1ml疫苗,在注射完成6d后,在羊的體內則將產生抗體,免疫期為1年;第四,技術培訓。要加強日常對飼養人員以及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使其能夠以此掌握良好的防疫以及管理技術,在實現其素質水平提升的基礎上降低損失。
第一,劃定疫點。在羊痘發生、經過確診后,則需要及時做好疫區的劃定,做好疫區的封鎖以及隔離處理,避免因控制不到位使病原發生擴散問題;第二,對于還沒有表現出臨床癥狀的羊群,需要對其進行緊急接種處理。其具體操作方式,即從安全區向威脅區逐次推進,避免因接種針頭共用情況的存在導致交叉感染問題的發生;第三,病死羊處理。對于病死羊的實體,不得出現隨意丟棄情況,而需要選擇遠離水源區域對其進行燒毀或者深埋處理,對于運輸經過的路線以及最終的處理場所,都需要及時消毒;第四,病羊治療。使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對病羊的患部進行擦洗,有條件的區域可以進行藥浴處理,也可以通過野菊花、忍冬藤煎湯方式的應用對病羊的患部進行洗滌,之后使用碘甘油涂擦,并根據其病期的不同使用中藥進行治療,能夠獲得較好的效果;第五,解除封鎖。在經過治療后,當最后1頭羊全驅后,在對環境終末消毒、對羊體表消毒處理,在經過觀察2個月沒有發生新病例后,即可以解除對疫區的封鎖;第六,圈舍處理。對于羊痘病毒來說,其在空圈舍環境下依然具有半年的存活時間,對此,即需要對其進行消毒處理。首先,要做好被污染墊料、污水以及飼料的無害化處理,同時使用2%杜爾馬林以及2%燒堿液的使用對羊舍、物品等徹底消毒,每個星期消毒1次,在2個月后將新羊進行入舍飼養處理。
在羊飼養當中,羊痘是經常容易出現,且具有較強感染性的病癥類型,很可能因此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需要能夠對其做好防治工作。在上文中,我們對羊痘發病病因分析及防治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具體養殖中,需要能夠做好該病癥的日常防治,保障養殖安全。
[1]侯世功.羊痘的發生與防治措施[J].甘肅畜牧獸醫,2017,(10):96-97.
[2]王萬.羊痘的預防和治療[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2):122.
[3]張宗雙,馬志國,張學端.羊痘的綜合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16,(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