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湖溝鎮畜牧獸醫水產站,安徽固鎮 233714)
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市場對于豬肉及相關產品的供應需求逐年上漲,相應帶動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養殖技術,均得到了質的發展和飛躍。另一方面,隨著現代養豬場的規模不斷增大,尤其是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生豬養殖對于生豬飼養管理科學、疾病防治措施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生豬的飼養管理工作,增強豬只體質健康,降低豬只的患病率,成為現代養殖戶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即圍繞生豬養殖,就生豬飼養管理要點和疾病綜合防治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飼養人員要科學把握生豬飼養的工作定位。從豬只生長的角度分析,生豬的日常飼養工作和主要活動就是“吃、拉、住”三項內容。因此,對于剛入欄的豬只,飼養人員必須給予及時的調教,以幫助豬只形成良好的生長習慣,為后續飼養管理工作的開展和落實,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同時,飼養人員還需加強定量、定時、定質、定溫四個方面的控制。其中,定量控制就是飼養人員要注意生豬飼喂的量,飼料總量適中,不能出現豬只挨餓和過飽的問題,以避免影響豬只的健康生長;定時控制就是說生豬的飼喂行為要在規定的時間進行;定質就是要求飼養人員加強對飼料質量的控制,不僅所有的飼料都應該達到營養和新鮮標準,同時飼料的品種也要相對穩定,禁止頻繁地更換;定溫就是要求飼養人員加強對豬只生長環境的控制和關注,要注意根據天氣和季節變化調節溫度。
其次,飼養人員應注意一些傳統思維方法的改變。一方面,飼養人員應放棄單一的飼料供給,改為多階段全價配合飼料供給,根據不同年齡、性別、生長階段豬只的實際生長需求,給予差異性的飼養管理,從而確保豬只生長需求得到全方位的滿足;另一方面,飼養人員應將傳統的稀料改為濕料,從而加強豬只才是過程中的咀嚼訓練,保障豬只自身的健康發展、
最后,在生豬飼養過程中,飼養人員必須根據性別、年齡等差異,對豬群進行科學的分欄和分群管理,成年公豬、懷孕期母豬、哺乳期母豬以及仔豬等,均應進行單欄飼養。同時,飼養人員需注意豬只飼養密度的合理化控制。
隨著養豬場的規模不斷增大,飼養人員還必須加強對豬只日常管理的重視和關注,以避免豬只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影響豬只的健康生長。具體來說,飼養人員首先需要保障豬只生長需要的各種營養,要重點加強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補充控制,科學增強豬群健康體質,提高豬群整體的抗病力和免疫力;其次,飼養人員還要加強豬群主要活動場所和豬舍的衛生管理,定期清理以上區域,并要注意通風和保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豬舍內部應安裝空調設備,以實現環境溫度、濕度的精準控制,為豬只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環境。
科學、系統的免疫工作,是減少生豬患病率、防止疫病大規模傳染暴發的必要手段。因此,生豬養殖過程中,相關養殖人員必須嚴格落實我國的免疫制度,根據制度要求,定期組織生豬進行免疫,具體包括口蹄疫免疫、豬瘟免疫等等,以降低生豬養殖的疫病暴發風險。同時,飼養人員還應注意加強對各類寄生蟲病的控制和預防。
所有人員在進入豬舍前,都應該更換衣物,并根據相關消毒流程要求,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以確保豬舍內部環境的穩定和潔凈。對于出入養殖場的人員和車輛,需重點進行管理和控制,所有的進出人員和車輛都必須進行登記,對于禁止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的區域,應加強管理和監控。另外,如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出現異常的疾病傳染問題,飼養人員首先應對疑似發病的病豬和發病病豬進行隔離,并及時聯系當地相關部門,對生豬的病情進行診斷。對于確定患病和由于傳染病致死的豬只,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予以無害化處理。
藥物預防和治療仍是目前主要的疾病預防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飼養人員應嚴格遵照用藥說明,控制用藥劑量和用藥次數,禁止出現濫用藥、違規用藥等問題,尤其要加強對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控制,以確保發揮藥物預防的實際效用,保障用藥安全。
綜上所述,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需全面提高對生豬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管理的重視,從生豬生長需求入手,通過加強生豬飼喂管理、衛生管理、疾病防治管理等措施,保障豬只健康生長,科學增強豬只體質,從而確保養殖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
[1]黎如塵.生豬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措施微探[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7,(4):131.
[2]曾學正.生豬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措施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3,(19):57.
[3]商涌泉.生豬規模化養殖疾病防控要點[J].中國畜禽種業,2015,1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