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琴 梁 能 于龍鳳 白麗萍
(1.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云南臨滄 677000;2.大理州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大理 671000)
云南省認真按照《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和國家制定的強制免疫計劃,結合本地實際落實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強制免疫疫苗主要由政府部門組織提供,部分規模養殖場為自行組織,常規免疫疫苗主要由養殖者自行組織。
每個村由1~2名村級動物防疫員負責,實行每年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和適時補針的工作方式,理論上基本可以保證免疫密度達到理想狀態(應免數的100%)。
大型規模養殖場均有駐場獸醫并能按既定的免疫程序落實好動物免疫工作;多數適度規模養殖場很少有駐場獸醫和切實可行的免疫程序,多以業主邊養邊學充當獸醫,或請本村的村防疫員負責場內獸醫工作。
(1)分散養殖模式下,生豬養殖點多面廣,涉及千家萬戶,疫病防控工作效率低。由于戶與戶、村與村之間存在距離,同時還要完成免疫檔案和免疫戶口冊信息登記等,每天的注射量非常有限,平均每人每天不到60頭(只)。每個村的豬、牛、羊存欄數平均以3000頭(只)計,加上還要承擔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注射,完成春秋兩季集中免疫注射工作平均每個村防疫員至少需要120天,諸多因素造成疫病防控工作效率較低。
(2)村級動物防疫員待遇低、工作量大,工作難落實。由于國家取消了強制免疫收費,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待遇偏低,工作難免出現落實不到位的地方,無法達到理想狀態。全省村級動物防疫員平均待遇接近500元/月,經濟狀況好些的州市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待遇政策是600元/月,其中州市級負責20%(120元),但一半的縣因縣級財政資金緊缺達不到600元/月,最少的僅為300元/月;臨滄市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待遇除耿馬縣達到600元/月,其他多數縣僅在300元/月左右。以600元/月算,每個村防疫員按理想狀態在120天做完一年的工作,每天的報酬僅60元,普通農民工每天的薪酬至少都是100元,技術人員的價值體現還趕不上普通工人,這無疑是對基層村防疫員積極性的致命打擊。
(3)村級動物防疫員難管理。村防疫員隊伍作為政府層面組建的動物防疫服務組織,組建和管理工作主要由縣級獸醫主管部門和鄉鎮獸醫站共同負責。在組織村防疫員與動物疫病對決的“比賽”中,管理部門充當了領隊和裁判員兩個角色,加上“比賽”過程中存在的諸多主客觀因素,導致管理部門對“比賽失敗”的村級防疫員束手無策。同時,因工作量和待遇不相匹配,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老齡化嚴重、難更新,養人不養事的現狀日趨明顯。對村級動物防疫員的管理成效,成為影響不少地方動物疫病防控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4)重復免疫、漏免情形時有發生,免疫整體效果不理想。集中免疫期間,因村防疫員上門服務恰遇農戶無人在家或家畜外出放牧,農戶不掌握新補欄生豬的免疫情況或還未補欄等,產生重復免疫和漏免的情況,影響免疫的整體效果。當前國家提出的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的意見,逐步由政府購買服務向養殖者自行購買服務的轉變,非常貼合實際,也是讓養殖者積極履行防疫義務的重要措施。但從疫病防控效果看仍難以避免重復免疫和漏免現象,資源節約利用上仍有不小上升空間,管理上也無法在短時期內讓一些地方監管部門擺脫同時充當領隊和裁判員兩個角色的尷尬局面。
(5)境內生豬和境外生豬不易區分,使動物防疫監督管理工作難上加難。緬甸、越南走私豬的出現讓不少檢疫及監管工作人員談之色變,就當前的生豬養殖現狀,在受理檢疫申報過程中,區分境內生豬和境外生豬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出現此癥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任何環節都能給生豬加掛耳標,為走私者創造了可乘之機。
通過修訂《畜牧法》《動物防疫法》明確能繁母豬飼養準入制,并制定出臺配套規章——《母豬飼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事母豬養殖除與應遵守《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現行法律法規外,還應通過《辦法》對以下相關事宜做出明確規定:飼養母豬的養殖場戶必須達到的條件和飼養過程中必須履行的各種義務;取得《能繁母豬養殖許可證》;在動物防疫和落實畜禽標識上必須達到的要求,配備疫病防控的相關設施設備和技術人員,如存儲疫苗所需的冰箱、駐場獸醫等,或與當地的獸醫社會化服務機構簽訂服務合同;使用的種公豬必須制訂和執行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配合做好疫病防控,從外部引進精液的必須認真核實供貨方的《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等相關資質;銷售的商品豬必須接種的各類疫苗和相應的抗體水平等。
《辦法》應規定生豬戶口登記制的各項內容。為便于統一管理實行生豬戶口登記制,以現行的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為基礎,使用二維碼耳標作為生豬的身份證,耳標上的15位數字便是生豬的身份證號碼。養殖場戶只有取得《能繁母豬養殖許可證》后才能為生豬落戶。并規定對初生的乳豬按免疫程序完成初次免疫后上傳相關信息到中央數據庫視為落戶成功。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生豬戶口登記制的監督管理和執法工作。二維碼耳標的分配發放和管理,按每頭母豬從初產到淘汰平均產仔60~100頭的標準分配,即耳標號前7位是表示某縣域的豬,后8位為流水號,從倒數第3位作為母豬區別位X進行分配,如一個養殖場戶有能繁母豬1頭、10頭、100頭,其耳標號段分配為1ABCDEF00000X00;1ABCDEF0000X000;1ABCDEF000X0000。
《辦法》應規定完成生豬免疫工作的源頭在母豬養殖場戶。為有效節約國家資源,提高工作效率,生豬免疫工作必須在商品仔豬出售前完成,能繁母豬飼養者是生豬免疫的第一責任人。商品仔豬在出售前,必須按既定的免疫程序完成強制免疫注射,應確保新的飼養戶接手后不需為動物注射國家規定的強制免疫疫苗,繼續飼養5個半月,仍在免疫有效期內。疫控中心按比例負責開展轄區內的抽樣監測,抗體不符合規定的應指導養殖場戶調整免疫程序或改善免疫技術措施,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整改,連續2次抽檢抗體不合格的,給予一定數額的罰款,連續或3年內3次抽檢抗體不合格的,取消飼養資格,《能繁母豬養殖許可證》。
以現行的動物檢疫相關要求為基礎,生豬變更貨主或發生流通時,必須按《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申報檢疫,持證流通,進入屠宰環節必須持證入場。為跨縣流通生豬檢疫必須100%使用電子出證,監管部門可通過網絡核實證物是否相符和生豬相關信息,《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如同戶籍管理中的《遷移證》。實施檢疫關口制后,不按規定落戶或境外走私的生豬將無法進入流通環節。
對違反《動物防疫法》《母豬飼養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各種違法行為,由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法查處。以維護公平的市場環境,確保疫病防控工作取得實效,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
3.1.1 創新后的生豬疫病防控模式符合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在行業的管理和發展上,國家制訂了不少好政策,但在一些地方政府落實過程中,總會因執行者的主觀意愿,致使國家的政策難以達到理想狀態,甚至可能造成當權者庇護下的行業壟斷和地方管理部門的腐敗。按中央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的相關指示要求,政府對行業的管理應重點做好制訂相關標準和法規,并維護好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而在不違反相關法規的前提下如何達到國家規定的各項標準和規定應當由行業經營者自行選擇。隨著管理機制的運行,疫病防控水平不達標的能繁母豬養殖戶還將被市場淘汰。因此,創新后的生豬疫病防控模式,能充分發揮市場在獸醫服務這一重要疫病防控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促進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在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運行。
3.1.2 創新后的生豬疫病防控模式仍能達到防病目的。我國預防生豬疫病使用的疫苗所產生的抗體保護力基本都在半年以上。肥豬的飼養周期,根據各地飼養水平和生活習慣不同,基本在5~8個月。在加強疫苗研制的基礎上,出臺配套管理規范,實行準入制,科學制訂生豬免疫程序,在生豬養殖的哺乳期和保育期內完成各種疫苗的免疫注射,進入育肥階段到肥豬出欄免疫抗體仍然有效。
2017年7月全國生豬存欄量35223萬頭,能繁母豬存欄3557萬頭,生豬與能繁母豬存欄比例接近10:1,而生豬養殖戶與能繁母豬養殖戶的比例將遠大于10:1。執行以上措施后,落實生豬疫病防控工作只需管理好萬千生豬養殖戶中的能繁母豬養殖戶這一關鍵少數,由母豬養殖戶完成國家規定的各項生豬免疫注射工作,其他養殖戶不需再為疫病防控花費精力。節約了大量的養殖成本,經濟效益顯著;能降低因漏免造成防控效果不理想的程度,避免重復免疫等造成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下降,減少基層獸醫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社會和生態效益不可估量。
[1]蔡寶祥.家畜傳染病[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2]龍新.創新邊境動物防疫思路 構建跨境動物防疫新模式[N].農民日報,2014-07-25(002).
[3]鄒子華.在新常態下養豬業春秋兩防的發展思路[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4):92.
[5]吳亨進,方英,賈惠珺,等.農村散養生豬程序化免疫模式及防控效果研究[J].中國動物保健,2015,3(35):62-65.
[6]許彪,施亮,劉洋.我國生豬養殖行業規?;葑兡J窖芯縖J].農業經濟問題,2015,(2):21-26.
[7]黃金才.淺談豬病免疫失敗的原因及對策[J].畜禽業,2012,(5):20.
[8]張彪.淺析我國動物防疫法律法規體系施行現狀[J].農民致富之友,2013,(16):10.
[9]潘登.動物疫病流行趨勢與出入境動物檢疫對策[J].農技服務,2014,9(31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