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朝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朝陽 122600)
在發病初期,會出現輕度水腫,小腸黏膜可能出血,甚至漿液性滲出。中期,豬的肝臟上會出現小血點,肝組織部分混濁腫脹,脂肪變性,甚至發生肝臟局灶性壞死,有些情況下在肝組織中,出現暗紅色,是幼蟲移行后的蟲道。當幼蟲經過肺毛細血管到肺泡時,會造成肺組織小點出血,肺的表面大量出現出血點以及有暗紅色的斑點,肺組織比較致密,會導致水腫出現,一旦當豬肺泡內充滿水腫液,就會使得肺病變組織沉于水,這個時候,在肺組織中通常會出現大量的蟲體。到了后期,肝表面會出現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紋,在小腸里也能看到數量不等的蟲體。寄生蟲的數量不多的情況下,腸道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寄生蟲數量多的話,會出現有卡他性腸炎,甚至能發現潰瘍病灶。腸、腸系膜和腹膜粘連,腸破裂的可見腹膜炎。偶爾可見蟲體鉆入膽道。當蟲體進入胰管,便會出現胰管炎癥。
一般來說,3~6個月的仔豬發病會比較嚴重。在感染早期的時候,仔豬會表現為蛔蟲性肺炎,食欲減退、呼吸喘急、精神沉郁、發育不良、被毛粗亂、體溫通常會升高到40℃上下。感染中期的時候,仔豬出現腹瀉、嘔吐、疝痛等癥狀,屬于腸黏膜卡他性炎癥。到了感染后期,蟲體奪取仔豬營養、腸阻塞、膽管阻塞、機械性刺激、毒素吸收造成死亡。一般成年豬對于蛔蟲病的抵抗力較強,可以承受一定數量蟲體侵害,也沒有明顯的癥狀,但是成年豬會成為豬蛔蟲病的傳染源。
在養豬的過程中,很多朝陽縣尤其是村里的養殖戶大多存在一個錯誤觀念,“養豬就是一個臟活”。這種錯誤觀念對養殖影響很不利,必須消除這個固有觀念。養殖戶要時刻保障豬場環境干燥通風和清潔衛生,保障豬場陽光充足,地面要墊草要勤掃,避免豬場潮濕陰冷,降低蟲卵污染,同時保持豬飼料和飲用水的清潔衛生。
驅蟲時應首選阿維菌素類藥物。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需要對豬場定期安排消毒和驅蟲的工作,尤其是比較有規模的豬場,首先要對全豬舍的豬進行驅蟲,然后每年對公豬進行兩次驅蟲,母豬在產前7~14d進行一次驅蟲,仔豬轉入新圈時進行一次驅蟲工作,對于新引進回來的豬也需要進行驅蟲,然后再安排和其他豬并群。產房和豬舍在進豬前需要進行徹底大清洗和消毒,斷奶仔豬也需要一次驅蟲,然后1~1.5個月后再驅一次蟲;在農村散養的豬場,建議仔豬在3月齡和5月齡各驅蟲一次。
豬蛔蟲病一般會在豬體內寄生7到10個月,然后隨糞便排出體外。也就是說豬糞是豬蛔蟲病的主要傳染源之一。朝陽縣某些科學不太健全的村里,有許多養殖戶把豬在豬圈中放養,飼料以及豬的糞便都在圈中,給豬蛔蟲病的感染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一定要做好豬糞的處理,豬糞必須清理出去,出圈后,應該運到距養殖場較遠的場地堆積發酵,也可以進行挖坑漚肥,殺滅蟲卵,同時,豬圈里的墊草也應該進行相同處理。
對于豬場已經出現蛔蟲病,需要馬上采取分離飼養的措施。病豬和無病豬進行隔離,成豬和小豬進行分離,同時實施藥物治療以及藥物預防。對于暴發過豬蛔蟲病的養殖場,每年安排兩次全群驅蟲,并且在春末或者秋初的時候,要把豬舍周圍的土地進行深挖,也可以鏟一層表層的土壤,換上新土,切記要用生石灰進行消毒。
驅蟲的藥物有:威遠金伊維0.2%,仔豬用量每1t料配比1kg,育肥豬用量每1t料配比2kg,種豬用量每1t料2.5~3kg;皮下注射出口型金伊維,0.3mg/kg,兩次一療程;愛普利注射液,35kg體重1ml,每周注射一次,兩次一療程。
這一點真的很有必要,需要引起養殖戶的關注,但是很多養殖戶還沒注意到這點。在母豬懷孕中期,需要對母豬進行驅蟲一次。臨產前用熱水以及肥皂徹底洗刷母豬,保障去除身上的蛔蟲卵,洗凈后放入提前徹底消毒好的產房內,飼養人員進產房必須換鞋,避免帶入蛔蟲卵。母豬產仔以后和小豬一直養在產房內直到仔豬斷奶。
豬蛔蟲的藥物種類有抗蟲靈、阿維菌素、阿苯達唑、左旋咪唑、伊維菌素等,可以拌料食用或選用皮下注射。藥物拌料切記按照說明書確定藥物的劑量,禁止擅自加大藥量;藥物拌料要力求均勻,同時需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驅蟲藥物要輪換使用,選擇不同化學結構的藥物。其次,皮下注射一定要到位。
豬蛔蟲對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它的繁殖能力也很強。而且根本不需要中間宿主,尤其是仔豬的傷害比較嚴重。根據組織器官發生病變程度以及臨床癥狀,是否存在其他原發或繼發的疾病,豬糞便中蛔蟲的數量,以及參考流行病學資料進行綜合判斷,這樣才能更加精確的確診豬蛔蟲病。精準確診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豬蛔蟲病的發生,并進行合理治療,大大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1]侯志芬.規模化豬場豬腸道寄生蟲病的防治[J].當代畜牧,2013,(5):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