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李 黃家興
(1.騰沖市芒棒鎮畜牧獸醫站,云南騰沖 679109;2.騰沖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騰沖 679100)
PCV2感染引起豬的免疫抑制,是豬的三大免疫抑制性疾病之一。在影響其他傳染病的免疫抗體效價下降的同時,產生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常見混合感染有豬瘟、藍耳病、支原體肺炎、傳胸放線菌、細小病毒、鏈球菌、巴氏桿菌、大腸桿菌、副豬嗜血桿菌。有的呈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有的發病后期仔豬可感染3~5種病原,甚至更多,病豬群的死亡率大大提高。
以斷奶仔豬生長速度降低、飼料利用率降低、食欲減退、咳嗽、呼吸困難為特征的疾病,雖然總體死亡率不高,但可嚴重影響豬場的經濟效益。
斷奶后至16周齡的仔豬,可見斷奶前膘肥體壯的仔豬,斷奶后逐漸消瘦,斷奶前后形成強大反差,皮膚蒼白,呼吸加快、咳嗽。行走無力,精神沉郁。提起兩后肢擺動,感覺綿軟、衰竭、掙扎無力。腹瀉,尿黃或排尿到最后時,可見灰白色絮狀物。受感染農場的發病率一般為4%~30%,死亡率為4%~20%。
架子豬易得一種以皮膚炎癥、腎小球腎炎和間質性腎炎為特征的疾病。皮膚初期潮紅,中后期皮膚蒼白,表面有圓形或不規則形凸起的疙瘩,疙瘩先后呈紅色、紫紅色或頂部黑色結痂。
主要發生在初產母豬或導入的新豬群中,感染母豬受胎率降低,發情期推遲,妊娠母豬出現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增多,斷奶前仔豬死亡率上升。
增生性腸炎,常見的病原菌有密螺旋體、沙門氏菌等混合感染,有的豬場保育豬因本病死亡率高達30%。
在死產和新生仔豬中最常見的病理損害為非化膿性到壞死性或纖維素性心肌炎。
增生性壞死性間質性肺炎主要危害6-14周齡的豬。病理變化為彌漫性間質性肺炎,顏色灰紅。
藩耀謙等報道,盡管市場上有銷售本病疫苗,但是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除高免血清外,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只能對癥治療,抗菌防治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綜合防治。推薦高免血清特異性血清治療、干擾素生物制劑治療、抗菌藥物控制繼發感染、黃芪多糖和免疫蛋白提高豬體抗病力,對本病有一定的療效,治愈率可大70%以上。
騰沖市2014~2017年用ELISA檢測19個豬場161個散養戶的豬PCV2感染情況,共檢測豬血清1146頭份,抗體陽性率為47.38%,其中豬場為45.6%,散養戶為48.21%。
(1)以種豬場或擴繁場為單位,連續2年PCV2免疫抗體合格率大于80%;或本豬場從未使用過本病疫苗免疫。
(2)以種豬場或擴繁場為單位,連續2年PCV2野毒檢測為陰性。
(3)以種豬場或擴繁場為單位,連續2年無本病臨床病例。(4)現場綜合審查通過。
第一階段:本底調查。第二階段:強制免疫。第三階段:凈化根除。第四階段:凈化后維持、認證評估。
3.3.1 條件 將疫病凈化作為種豬場《種畜禽生產許可證》和《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審核發放的重要條件。
3.3.2 組織保障 制訂PCV2凈化實施方案和凈化技術方案和豬場管理規章制度,獸醫行政部門和動物防疫機構成立相關的行政領導小組和技術實施小組。
3.3.3 生物安全防護體系 場址選擇與結構布局,消毒設施與獸醫室,廢棄物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生物安全通道,人流物流車流管理,以及養殖、生產、防疫、監測、消毒、制度、人員等檔案登記與檔案管理。
3.3.4 檢測 檢測方法有抗體ELISA法和病原PCR法。監測抽樣比例為生產母豬、后備母豬、種公豬、引進或后備種公豬100%抽樣檢測,育肥豬、商品豬25%抽樣檢測。檢測頻率為每年2~4次。
3.3.5 淘汰 撲殺陽性豬并無害化處理,通過采取“檢測—淘汰—監測—凈化”措施,進行反復檢測凈化。
3.3.6 評估考核 達到凈化標準的豬場,分別評估為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
2013年分別對能繁母豬30頭和50頭的兩個豬場進行ELISA檢測,PCV2抗體陽性率分別為36.4%、41.3%。通過2013~15年的淘汰和非免疫的綜合防治措施,2016-17年4次檢測,連續2年ELISA檢測為陰性,豬瘟抗體合格率由70.2%提高到87.1%,母豬窩產仔數由8.6頭提高到11.5頭,仔豬死亡率由4.2%下降到2.5%。
[1](美)齊默爾曼等主編,趙德明的主譯.豬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41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