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石蟆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260)
提升生豬養殖經濟效益,搞好生豬養殖管理,做好豬病防控,對增強生豬抗病體質,降低由豬病感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由此而展開論述,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鑒。
日常管理要精心、細致,盡量避免豬發生應激反應。飼喂全價日糧,注意合理配比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飼料更換要有1~2周的過渡期;養豬場要使用清潔衛生的飲水,飼料原料和飲用水源不許存在工業污染;保健、治療時,合理選擇藥物,不得使用容易產生免疫抑制的藥物,如氯霉素類藥物、四環素類藥物、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疫苗接種期間更要注意合理用藥;控制好飼養密度,生產場區不得過于擁擠,保持良好的通風與衛生條件;在高溫炎熱容易出現熱應激的季節,或在進行去勢、轉群時,應提前在豬飼料中添加抗應激物質,如電解多維、維生素C、維生素B12、延胡索酸、檸檬酸、碳酸氫鈉等。
一抓,抓“兩分”。注意分群管理,根據體重、年齡、強弱、用途等分群管理。注意分欄管理,仔豬、肉豬密度適宜,斷奶母豬、空懷母豬小群飼喂,成年豬、母豬懷孕期及哺乳期,都要單欄飼喂。
二抓,抓“三改”。一改,用全價飼料,禁用單一飼料。二改,用濕料,禁用稀料,喂料手抓不流水,能散開即可。三改,控制生豬體重,適時安排出欄。通常情況下,90~110kg出欄最適宜。
三抓,抓“五定”。吃、拉、住的三定位,每天喂料要定時,飼喂生豬要定量,注意舍內溫度恒定,飼喂飼料要定質,禁用霉變料草,確保喂料營養全價。
在影響生豬養殖產業的諸多病害中,傳染性疾病的危害最大。而且,有調查證實:這些年每年新增的傳染病病例都有逐年增多的趨向。比如:這些年最新出現的傳染病,有副豬嗜血桿菌病、豬藍耳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圓環病毒病等等。
以往幾年,較常見的豬病種類:豬丹毒、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瘟等等,在近些年隨免疫技術的應用、大面積生物制品等的使用,發病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控制。但是,同樣免疫檢測技術的濫用、大劑量藥物的使用等等,都在很大程度導致病原菌感染后典型癥狀的消失。一些非典型癥狀漸漸呈現,而給診治帶來更大的難度。
近些年來,生豬養殖尤其是規模化養豬場,多種病原感染而造成的混合感染病例普遍存在。在常見的病毒性疾病中,至少有1種或者2種以上的致病病毒存在,甚至更多中病毒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些年生豬系統性病變病例漸多,體現在;消化系統的腹瀉疾病綜合性、呼吸系統的呼吸道疾病綜合征、育肥豬的高熱綜合性、母豬繁殖障礙綜合征等等。這些病例的出現,往往是氣候環境、舍內小氣候、人為干擾、營養元素等等多種誘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出生后1~2周的仔豬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個仔豬階段(出生至斷奶后1~2周)的65%及以上,而仔豬階段的死亡率占豬一生死亡率的70%,因此,對仔豬階段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要給予高度重視。此階段仔豬常發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水腫病、仔豬紅痢、白痢、黃痢、仔豬副傷寒、等,導致產生以上幾類疾病的原因:(1)母豬健康狀況不良;(2)母源抗體滴度低或無母源抗體;(3)未做好豬舍衛生;(4)飼養管理不當。未對初生仔豬做好保暖措施,就很容易引起仔豬感冒、拉稀,甚至死亡;補鐵、鈣不及時可導致仔豬貧血和消化不良等;(5)仔豬未按有關疫病免疫程序預防接種或未進行有關的藥物預防。
生豬生長發育各階段中,育肥豬長勢最快,是各種病害高發的關鍵期。但是,此時生豬抗病體質增強,發病后致死率不高。由此,造成急性損失不嚴重。多數表現為長勢遲緩,飼料轉化率降低,增加養殖成本。育肥豬防病應做好代謝病、傳染病、重度病毒等的防控。
留意地方豬病流行情況,定期做好病害監測,極為重要和關鍵。在此,逐步擴大檢測范圍,由養殖戶主向交易市場、屠宰場、調運生豬等過渡。重點檢測,有疫病頻繁發生的豬場。多種監測方法并用,了解臨床癥狀,結合流行病學,參照病原學檢測,最終確定疫情病害。
比較病豬的治療工作,生豬防疫工作難度更大些,而且,開展的范圍更為綜合一些。但是,在豬病控制期間,接種防疫疫苗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措施。為此,一方面,對本地流行病的發生,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能針對性做好疫苗接種工作,以增強豬群的抗病體質,降低感染病患的概率。另一方面,國家強制接種的疫苗,比如:豬瘟:豬口蹄疫、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等等的防疫接種,時刻不能有所松懈。此外,臨近豬場一旦有大的疫患發生,務必注意采取緊急接種防疫措施,避免大的疫患流行而造成更大的損失。
好的養殖環境,是降低豬病感染的關鍵所在。為此,營造適宜的養殖環境,首先,應從早期科學選址建場開始,選在地勢高燥、排水方便、通風良好的地段,而且要遠離居民區,遠離污染重地。場內布局要合理,尤其通風系統和排水系統,要安置得當。合理控制養殖規模,控制單位養殖豬群數量,對防控呼吸道疾病的效果不錯。日常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入舍之前,注意清掃場地圈舍,徹底嚴格消毒。養殖管理人員進出圈舍,同樣不能忽視消毒管理工作。佩戴專門手套、口罩,嚴謹工作制度。日常例行消毒,注意清掃場內的灰塵、糞尿,而后清掃墻壁、頂棚等等,最好選擇合適消毒藥劑消毒。
消毒管理工作的開展,能有效降低場內殘留致病菌數量。組織合理有效的衛生消毒管理工作,是做好防疫病傳播感染的重要環節之一。
為此,應注意場地衛生,每天清洗圈舍,嚴格消毒管理。使用的消毒藥劑,建議幾種藥劑交替用,避免耐藥性的產生。養殖管理人員注意自身衛生,進出豬舍勤換衣服,更換鞋帽,經嚴格消毒后方可進入。另一方面,注意用具管理,所有用具分開使用。不同戶主間禁止相互串門,禁止豬販子進場挑豬。做好補欄工作,禁止疾病流行季補欄。加強豬群管理,發現有患病病例,及早隔離診治。同時,隔離舍要遠離養殖圈舍。切記,禁止出售販賣病死豬,避免人為因素造成此病的感染。
影響生豬養殖生產的諸多因素中,豬病潛在的威脅最大。而調查中,可感染豬病的種類居多。想要很好控制豬病的發生,單單靠疫苗和藥物,往往是不夠的。更應該加強日常飼喂管理,不斷健全豬場生物安全措施。從供水、喂料、環境等多個角度,多個細節,做到各個階段都能很好控制豬病的發生,進而減少由豬病感染而造成的高經濟損失。
[1]郭建平.病豬治療期飼料調整與控制[J].吉林畜牧獸醫,2017,38(2):16.
[2]胡玉潔.淺談冬季生豬飼養管理技術策略[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7,33(7):112.
[3]董萬福,王志軍.吉林省生豬飼養環境容量分析[J].養豬,2017,(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