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鹽都區動檢站,江蘇鹽城 224000)
禽沙門氏菌病是由沙門氏菌屬的沙門氏菌所引起的禽類急性或慢性疾病的總稱,禽沙門氏菌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對養禽業的危害性很大。同時,由于沙門氏菌也是一種常見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故防控禽沙門氏菌對人類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肉仔雞沙門氏菌疾病,主要出現在肉仔雞身上,屬于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細菌性傳染病,一般會表現在水樣下痢、精神不振以及機體消瘦,筆者對肉仔雞沙門氏菌這一疾病進行相應的分析,而后實施分離鑒定和藥敏試驗篩選工作,希望筆者的分析為臨床治療以及疾病預防工作的落實帶來相應的借鑒。
2011年11月,河南省安陽市地域范圍內的肉仔雞廣泛傳播著一種傳染病,主要表現為:黃綠色稀便、死亡以及消瘦等癥狀,病情持續時間相對較短,整體發病率極高,對此雞群的飼養環境進行分析,發現其飼養密度過大,同時雞舍之內的通風性不佳,舍內溫度難以得到保證,不適宜肉仔雞的生存和生長,加之室內空氣過于潮濕,其中的有害氣體濃度較大,對于肉仔雞的健康極其不利,故此,誘發沙門氏菌疾病,傳染性極強。
肉仔雞患上此疾病后,精神不佳,多為半閉眼或是閉眼狀態,昏昏欲睡,羽毛無光澤、蓬亂無章、雞冠發紺、體溫不斷升高、爪部和腿部干燥、食量極具下降,疾病初期排便為氣泡稀狀,呈黃綠色和黃白色[1]。
共剖肉仔雞25只,其中10只羽肝臟腫大,體現出青銅色,質地較脆,實質可見直徑2~4mm的灰白色壞死灶,5只肝臟破裂出血,表面有血凝塊,另有10只羽肝臟呈現土黃色,并有針尖狀或條紋狀壞死或出血現象。脾腫充血腫大,和正常狀態相比,大出一倍到三倍,表面有粟粒大小的壞死點,膽囊腫大。輸尿管腫脹嚴重,或充滿酸鹽,心肌有肉芽結節現象,同時質地較硬。十二指腸以及空腸腸壁呈現半透明狀,腸黏膜有脫落、出血現象,部分肉仔雞的盲腸之內有干酪樣物質存在[2]。
無菌采集病死雞肝等組織,而后接種普通瓊脂,在37℃的環境下放置24h選擇表面光滑、無色、圓形、邊緣整齊以及半透明狀的單個菌落,而后對接種沙門式菌鑒別培養基麥凱平板、亞硫酸鉍等,同時在溫度37℃放置24h。
對分類后的細菌進行接種,并精準的鑒定細菌群,對其分別接種三糖鐵、麥芽糖、鼠李糖、氰化鉀、側金盞花醇、衛矛糖、硫化氫、V-P試驗、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乳糖、蔗糖、肌醇、尿素以及MR試驗生化管[3]。
運用K-B紙片擴散法,將分離開來的細菌放置于普通的瓊脂平板之上,而后再用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環丙沙星、青霉素等進行藥敏試驗,每個不同的平板上都需張貼六個不同的藥敏片,最后在37℃的環境下,培養16~18h,做出精準的判斷。
SS瓊脂培養基之上有半透明和無色透明的菌落,H.E培養基之上有藍色菌落和藍綠色菌落,而亞硫酸鉍培養基之上有黑色的菌落,體現出超強的金屬光澤感。而后再在這些培養基之上加入胱氨酸、葡萄糖、硫代硫酸鈉以及血清等,以此促進沙門氏菌的繁殖和生長。
麥芽糖、山梨酸、葡萄糖以及甘露醇等出現產氣產酸的現象,未產生吲哚,V-P試驗顯示為陰性,不存在尿素水解現象[4]。
三糖鐵瓊脂之內,僅有一個斜面產生酸性物質,與此同時硫化氫也為陰性,此時可排除為菌株。另外,其余的反應中,也可定位此菌群為沙門氏菌,但是,也存在其他的可能性。所以,應當進行低限度的生化實驗,以進一步鑒定和評判。
大多數沙門氏菌發酵糖類物質時,都會產生各類的氣體,但是,根據專業理論研究可知,雞傷寒沙門氏菌并不產氣,多見于柏林赫雞沙門氏菌中。
根據《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試驗操作規范》中的內容,可做進一步鑒定,鑒定結果為:分離完成后的沙門氏菌對于阿莫西林、氟氧沙星以及氟苯尼考等有極強的敏感度,可抑制直徑28毫米的細菌圈,而對環丙沙星、慶大霉素以及復方磺胺等僅僅保持中等的敏感度,實際抑制菌圈直徑為5~10mm[5]。
需要注意點是,藥敏試驗盡可能保持在最佳的環境和狀態下進行,而最終的藥物選擇也相對適合,會結合生物體內的血藥濃度以及pH值等予以確定,所以,在臨床用藥的環節,需要進行歸納和分析,制定最為適宜的用藥方式,這樣可大大地降低用藥風險,保證肉仔雞的生長速度。
飼養肉仔雞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預防沙門氏菌疾病感染問題,就應當做好雞群的凈化工作,將其作為重要方案,這也是肉仔雞沙門氏菌防治過程中行之有效的途徑。在此過程中,可以結合凝集反應,進行連續性的檢查,及時將陽性反應雞淘汰,逐步對雞群進行凈化,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針對五日齡以上的仔雞進行定期檢疫,可每個月進行以此檢疫,直至陽性雞現象消除方可停止檢疫行為,體現疾病控制工作的作用。
雛雞的購買過程中,要進行全方位的現場考察,不可在附近出現或是近期沙門氏菌感染的孵化場購買雛雞,如若發現有病雛雞存在,應當及時將其隔離開來,迅速查找疾病誘因,針對已經認定為沙門氏菌感染的雛雞,采取救治措施,進行隔離治療,或對于沒有治療價值的雞雛,作無害化處理,對剩余雞群進行藥物預防,通過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出現疾病擴散等現象。
雞場環境對于肉仔雞的成長健康具有重大影響,應當對他們的糞便及時處理,盡可能做到無害化處理,使得雞群可在良好的氛圍下快速生長,同時也可為沙門氏菌的防治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雞籠、料槽、雞舍以及水槽等,都應當定期的消毒和清洗,沙門氏菌糞便排出之后,將會使得疾病不斷傳播,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故此,應對雞舍的糞便及時清理,集中堆放,而后還可以適當的噴灑消毒劑,避免雞舍內出現塵土飛揚的現象,進而污染水槽、飼料或是食槽等。
綜上所述,經過筆者上述分析后可知,在發現疑似沙門氏菌病毒感染時,可通過實驗室診斷、臨床癥狀分析以及剖檢變化等方式來進一步確定,確定為沙門氏菌感染以后,還應通過藥敏試驗的方式,使用敏感性藥物,而后在臨床中應用。藥物治療工作之后,還需要實施防治處理,主要從病菌的凈化層面、飼養管理層面以及雛雞選購層面等進行全方位的考慮,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證肉仔雞的健康生長。
[1]張愛忠,姜寧,張婷,等.不同家蠅幼蟲制品對黃羽肉仔雞營養物質可利用率、腸道菌群和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2,24(5):911-917.
[2]曲昆鵬,張倩,楊家昶,等.β-葡聚糖對肉仔雞生長性能、免疫功能和腸道微環境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6,28(7):2235-2242.
[3]張志焱,劉海濤,李金敏,等.植物乳桿菌代謝產物對肉仔雞腸道菌群和血清抗氧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飼料,2013,15(3):12-14.
[4]董永軍,王麗榮,齊永華,等.甘草多糖對肉仔雞腸道微生物調控的研究[J].糧食與飼料工業,2012,24(4):47-49.
[5]魏炳棟,陳群,于維,等.黃芪多糖對三黃肉雞生長性能及腸道菌群的影響[J].中國飼料,2013,19(17):26-28.
[6]吳鳳筍,李文剛.肉仔雞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與防治[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4,(4):124-125.
[7]張增峰,孟曉風,楊保偉,等.雞肉源沙門氏菌對(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的耐藥性及相關基因[J].中國食品學報,2015,15(3):15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