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扎朵鎮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稱多 815199)
藏羊肝片吸蟲病為反芻動物常見多發的寄生蟲病,此病蟲體寄生藏羊肝臟或膽管處,可誘發膽管炎和肝炎,而造成藏羊的批量死亡。而慢性感染病例,長勢遲緩,發育障礙,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調查證實:牛、羊等反芻動物,在感染肝片吸蟲的同時,有并發急慢性肝炎、膽管炎的可能。同時,伴發中毒癥,營養代謝障礙。而幼畜感染后,可造成批量死亡,給畜牧養殖產業帶來極大的影響,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
在肝片吸蟲的病情分析中,此病蟲害成蟲多數為棕紅色,而卵囊為橢圓狀,表面光滑,有金黃色。有此病感染后,肝片吸蟲幼蟲可隨糞便一起排出體外。多數情況下,肝片吸蟲寄生淡水螺螄內。遇到多雨季節,淡水螺螄不斷繁殖,更有利于肝片吸蟲的繁殖增生。由此,一般在雨后放牧,藏羊管理不上,很容易加重此病的易感性,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
急性型:多見于秋末冬初,發病羊體溫升高、消瘦、精神沉郁、消化不良、食欲廢絕,偶有腹瀉。肝區叩診時半濁音區擴大,敏感性增高。病羊迅速貧血,眼結膜初期潮紅黃染,以后轉為蒼白黃染,呼吸急促、淺表,脈搏加快。有些病羊出現癥狀后5~10d內死亡。
慢性型:大多數發生在早春,病程發展較慢,發病15~30d后體溫略有升高、食欲稍有降低;眼瞼、下頜、胸部及腹下部明顯水腫,早晨運動后水腫消失或減輕。隨著病程發展表現為卡他性腸炎,黏膜蒼白,貧血劇烈。由于毒素危害及代謝障礙,羊的被毛粗亂無光澤,脆而易斷,有局部脫毛現象。2~3個月后水腫更為劇烈,病羊更加消瘦,孕羊發生流產、木乃伊胎,甚至死亡。
在正常飼喂情況下,藏羊有類似癥狀:長勢差,極度消瘦,嚴重貧血,消化不良等等。尤其,在春夏放牧期間,消化不良、消瘦明顯等等,都可懷疑是否為此病感染。
解剖檢查,解剖發病羊內臟,主要檢查肝臟、膽囊和膽管寄生的肝片性吸蟲。
條件允許的,可配合糞便檢測,以確診此病。
蟲卵沉淀法。取新鮮糞便5g搗碎后放入容器內,加入5~10倍量清水攪勻,自然沉淀約20min后將上清液倒掉,再加入清水攪勻沉淀,如此反復2~3次,至上清液清亮為止。最后吸取少量上清液滴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鏡檢。蟲卵呈長卵圓形,黃色或黃褐色,大小為130~150μm×70~90μm。初步診斷為肝片吸蟲病。
在此病治療中,硫雙二氯酚,用于臨床治療效果不錯。尤其,驅除成蟲效果較好。具體用量,灌服,藏羊每頭80~100mg/kg。但是,用藥后,有強瀉癥狀。由此,弱羊要慎用。
六氯乙烷,用量,藏羊每次用10~15g。此藥劑為粉劑,可取適量放斜口竹筒內,而后加適量水溶解。灌服效果不錯,用藥時,一人將藏羊嘴打開。另一人,將竹筒內藥物,直接灌服,經過沖服到食道內。在臨床用藥中,此藥毒副作用小。但是,喂藥后,有減食癥狀。個別會出現脹肚,通常喂藥驅蟲率在75%左右。
除西藥外,中藥效果同樣不錯。處方:甘草,10g/次;澤瀉、豆蔻,12g/次;貫眾、木通、厚樸,16g/次;赤芍,20g/次;檳榔、龍膽,各30g/次。上述溫水煎服,羔羊用量酌情減半。
根據此病流行特點,應針對性采取預防措施。
其一,加強外出放牧管理。禁止到有淡水螺繁殖的區域放牧,通過這種方式,能降低感染肝片吸蟲的可能,而起到理想的防控措施。
其二,加強飲水管理。對養殖藏羊,確保飲水衛生,保障用水安全。盡量用安全、潔凈的自來水或井水,外出放牧期間,加強管理,避免飲用臟水,而導致此病的易感。
其三,嚴格驅蟲管理。定期組織驅蟲,實際養殖管理期間,每到春秋季節,都要例行驅蟲1次。通過這種方法,能避免病蟲害威脅藏羊,而確保藏羊的健康茁壯成長。
藏羊肝片吸蟲病,為肝臟膽管寄生肝片吸蟲而誘發的寄生蟲病,此病臨床可見急慢性肝炎、膽管炎,同時,伴發全身中毒,影響自體營養吸收,而造成急性死亡。尤其是,幼畜感染后,可造成批量死亡,給畜牧養殖產業帶來極大的影響,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
在此病的流行調查中,多雨季節為此病高發季節。尤其在雨后放牧,藏羊管理不善,更加重此病的易感性。藏羊養殖期間,出現長勢差,極度消瘦,嚴重貧血,消化不良等等。尤其,在春夏放牧期間,消化不良、消瘦明顯等等,都可懷疑是否為此病感染。條件允許的,可配合糞便檢測,以確診此病。
對此病的治療,可用硫雙二氯酚,六氯乙烷等藥物驅蟲。或者,選擇中藥治療,效果更好些。預防的關鍵在于,加強外出放牧管理。改善飲水衛生,盡量用安全、潔凈的自來水或井水,定期組織驅蟲,避免病蟲害威脅藏羊,確保藏羊的健康茁壯成長。
[1]柳巖.一例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治[J].山東畜牧獸醫,2016,37(1):68.
[2]劉雪梅.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斷與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8):233.
[3]李淑鳳.一例山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治[J].豬業觀察,201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