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華 苗紅梅 任 兵
(1.蒼溪縣陵江鎮畜牧獸醫站,四川蒼溪 628400;2.蒼溪縣石灶鄉畜牧獸醫站,四川蒼溪 628441)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已經不單單的滿足于溫飽,而是更追求一種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社會對食品的安全也更加慎重,尤其是肉類產品監管更加嚴格。作為供應量最大的豬肉,豬的健康問題也備受養殖業的關注。豬氣喘病作為一種常見的家豬呼吸道疾病,其普遍性和特殊性都是同時存在的,這種病只會在豬身上發生,同時,該病癥在不同品種、不同年齡甚至是不同性別豬都能發生感染。特別是對于正處于哺乳期和幼齡時期的豬,豬氣喘病很容易輕易地將仔豬致死,所以對于豬氣喘病的研究也就迫在眉睫。
豬氣喘病可以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二者的臨床表現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急性型的發病豬主要是仔豬和青年豬,主要癥狀是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嚴重的可能是口吐白沫等癥狀;慢性型的發病豬的年齡一般較大,主要的表現是食欲不振,生長發育較為緩慢,體型逐漸消瘦等,慢性型豬哮喘一般在三個月到六個月之間,在正確的飼養的情況下,它的死亡率還是比較低的。
四川省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區域差異明顯,東部冬暖、夏熱,西部比較寒冷、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而且四川的氣候類型比較多樣,對農、林、牧的綜合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種氣候對豬氣喘病也有一定的影響。目前的豬氣喘病大多數都在秋冬季節發病率較高,主要是由于秋冬季節換季時期天氣的變化比較快,對豬群有很大的刺激,而且到冬季時,不合理的養殖方式仍然存在,比如在冬季時很多的養殖場為了保證室內的溫度而忽視了通風換氣的左右,導致養殖場內的空氣不流通,這便成為引發豬氣喘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豬養殖一般都是規模化養殖,飼養密度很大,因此豬飼養的管理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豬的健康水平,合理的養殖培養對豬的體質,抗病能力起很大的作用,反之,如果養殖飼養問題、衛生問題防疫消毒操作不嚴格執行,就會導致養殖場環境受到污染,機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導致患病。
豬氣喘病的治療主要有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和特殊治療法兩類。
首先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豬氣喘病的發病因主要由風寒所致或者是天氣炎熱所導致的,這兩種發病因的共同特點都是使豬的機體內溫度差異造成的。所以針對這兩種發病情況,在臨床上可以采用藥物注射搭配中藥飼養,比如黃連、杏仁以及白芷等藥物,將這些中藥摻入到豬飼料中,也能潛移默化的治療豬氣喘病這一癥狀。
其次是特殊治療法,特殊治療法一般指的是藥物胸腔注射法、蟾蜍涂耳法、自家血療法等,這種方法都是化學療法,在治療效果方面要比中心醫治療方法更為顯著。
首先要堅持自然的原則,在引種上要特別的注意,盡量做到不要從外地引種,尤其是有過患病疫區的地方,如果非引進不可,就必須要對引入的豬只進行嚴格隔離和檢查,確保健康才可引進;其次要改變飼養的模式,對于豬只進行分年齡段飼養,盡可能降低不同豬群的接觸機會;最后是提高消毒意識,仔豬的養殖區域要三天進行一次消毒,整個養殖場要七天進行一次消毒,將控制的豬舍進行嚴格徹底的消毒清洗,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病的傳播。
疫苗接種預防。疫苗接種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豬氣喘病的發病概率,因此做好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于發病風險較高的養殖場,進行疫苗接種是控制氣喘病發生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疫苗采用豬氣喘病弱毒疫苗(豬肺炎支原體疫苗),每年的8~10月份對后備豬和種豬免疫接種1次,注射部位為右側肋間,免疫頭份為兩頭份。對仔豬進行兩次免疫以提高其免疫力,注射部位為頸部肌肉注射,7~10日齡首免,免疫劑量為1頭份。60~80日齡進行第二次免疫接種,免疫劑量1頭份。
管理者要做好早發現,早隔離的工作。若患病豬已經懷孕,則要針對已經懷孕的母豬進行隔離的方式進行養殖,從而使生下的小豬感染此病只能通過本窩的母豬感染,與此同時,飼養管理員要做好本職工作,嚴格執行對豬群進行的相關觀察性工作,如果豬群中出現咳嗽的現象,要及時對豬群的每一只豬進行檢查,對已經發病的豬進行隔離,避免與其他的健康豬接觸,針對已經發病的仔豬進行藥物治療,防止病毒的進一步擴散。
這些年來由于豬氣喘病繼發感染,造成了很多豬群大面積死亡的現象,經濟損失嚴重,給養豬事業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造成豬氣喘病發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季節特點、養殖場衛生條件等,同時它的治療和預防也是有很多方法,中西醫結合治療法和藥物的特殊治療法等。做好治療和防治工作,避免出現疾病擴散的現象,才能更好地保證豬群的健康成長。
[1]毛成榮,張元月.中西醫結合治療豬喘氣病[J].中獸醫醫藥雜志,2010,29(4):77.
[2]李春,王紅寧.豬氣喘病診斷防治的研究進展[A].豬的重要傳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暨防檢疫專業委員會第7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