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市牡丹區魯西黃牛保種中心,山東菏澤 274000)
青貯飼料主要是將收獲的青玉米秸或地瓜秧切碎,貯藏經過發酵后保持青鮮狀態,有效地保存飼料的營養物質。由于酵母菌、乳酸菌的大量繁殖,還能增加青貯飼料原料中的營養成分,明顯地提高牲畜腸道內的飼料消化率,提高飼料報酬,使家畜在缺乏青綠飼料的季節也能吃到青飼料。
青貯飼料需要把青貯原料切短,切碎盡量把植物體內的汁液釋放出來,乳酸菌生命活動中產生的乳酸,除了加速青貯飼料的發酵之外,還能抑制酸菌和腐敗菌的生長活動。乳酸菌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青貯過程中最適應的溫度為20℃,最高不超過37℃。青貯原料含水量為70%~75%。最低不少于55%。水分過高,破壞了乳酸菌發酵所需的濃度,導致青貯飼料的腐爛變質;青貯飼料內含水過少時,則不易踩實壓緊,空氣排不出去,正是有害微生物活動所需要的環境,導致青貯原料發霉腐爛。因此,青貯原料要求水分適宜,長度1~2cm為好,裝窯時裝一層踩一層,層層踩實壓緊,排凈空氣,為乳酸菌制造了一個良好的厭氧環境,達到青貯的效果,實踐證明,青貯秸稈的消化率可提高20%左右,青貯后的秸稈營養價值可提高1倍。
青貯池一般選擇地勢干燥的地方,同時要保證地下水位要低,這才符合飼料培養的條件,且選擇地面土質堅硬,干燥向陽,排水良好,離畜舍近,取用方便的地方,青貯池的大小視需要而定。
在不影響玉米產量的情況下把鮮綠時收割的不腐爛,不變質,無雜質的青貯原料,含水量以70%~75%為宜,地瓜在霜前,青草在抽穗初期,這時營養價值高,粗纖維少,適口性好,側短切碎,長度1~2cm。邊側邊入窯,層層踩實,裝實時間越短越好,最好是當天完成。原料裝滿后用塑料布蓋嚴,加上20cm厚的土層,以后發現裂縫,立即補好,決不能漏氣進水。總之,青貯成敗的關鍵是踩實,密封。
青貯飼料裝填后,經30~45d發酵,即可開窯使用,從一端開始,逐段使用,一直到用完。每次取料中,取后用塑料布將窯口蓋好,避免與空氣接觸,以免青貯飼料變質。
(1)青貯飼料的品質
氣味要具有酸香味,酸而不刺鼻。質地好的將拿到手上很松散,質地柔軟而略帶濕潤,可看到莖葉上的葉脈和絨毛。
(2)青貯飼料的喂量,要隨家畜種類,年齡及生產特點不同而不同。
(3)青貯飼料的飼喂注意事項
①適時開窯,開窯時間可根據需要而定,一般要避開高溫期和寒冷的冬季。
②喂量逐漸增加,青貯飼料具有一定的酸味,剛開始時應少量飼喂,以后再逐漸增加喂量,還可以和其他飼料拌在一起飼喂。
③防止二次發酵,青貯飼料取用后,應立即蓋緊壓實,減少與空氣的接觸,此外還可以在青貯飼料切面噴灑防腐劑,抑制霉菌的繁殖。如酸性過大,可用1%~2%石灰水處理后沖洗后飼喂。
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只有一半左右在籽實中,還有一半存在于秸稈里,若只收了糧食舍棄秸稈,就等于浪費了資源的一半,目前牡丹區的玉米秸絕大部分沒有被用作飼料,基本上是付之一炬,實在可惜。地瓜秧也僅是曬干后用于豬的粗飼料,也是很大的浪費。青綠植物成熟后曬干,其營養價值損失30%~50%,這期間再受風吹雨淋,導致霉爛,腐敗,損失就更大了,比青飼料消化率降低20%,牛羊對曬干的粗飼料的消化率僅為55%~60%,對青飼料是80%~90%,經專家測定5.6kg青貯秸稈相當于1kg精料,4kg地瓜秧相當于1kg玉米,鮮秸稈貯后作為飼料比干飼料增值幾倍。利用農作物秸稈發展“節糧型”畜牧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牡丹區是農業縣區,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據測算,全區種植玉米2.67萬hm2,地瓜1.33萬hm2,收獲后的鮮秸稈約6億kg,相當于1.25億kg的飼料糧。推廣青貯飼料,不僅能增加農民收入,還能使秸稈過腹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
(1)青貯是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是貯藏生長盛期的青綠多汁飼料的營養特性,以供飼料短缺時需要。是擴大飼料來源的一種簡單、可靠而經濟的方法,是保持家畜常年均衡供應青綠多汁飼料的有效措施。青貯飼料氣味酸香,柔軟多汁,顏色黃綠,適口性好,是家畜冬春的優良青綠多汁飼料。據試驗表明,青貯玉米秸喂肉牛,其日增長提高19.8%,每千克增重所需精料降低17.6%,飼料成本降低17.58%。
(2)青貯池的建造取得實用型專利。創造性地改進青貯池的設計方案,青貯池每延長1m,使池底逐漸增高1cm,能將雨水及時流出,徹底解決了下雨浸泡飼草的問題,該技術廣泛推廣應用,效益顯著。
(3)青貯發展很快,青貯方法推廣采用半干青貯添加丙酸等特種青貯,顯著地提高了青貯效果,改進了青貯品質,正逐步得到應用推廣。
(4) 青貯飼料的原料要盡量在最適合的時間收割。最終要科學的裝填和鎮壓,保持厭氧環境,對封頂的土層要及時填滿,防止漏氣。
(5)為降低生產成本,應大力推廣應用科技機械,提高生產效率與儲藏工藝,還要加強青貯飼料的宣傳與推廣,進而推進青貯飼料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