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江蘇泰州 225300)
《獸醫外科與外科手術學》是結合了《獸醫外科學》和《獸醫外科手術學》兩門課程于一體的一門課程,也是本科學生和專科學生都必修的一門課程,綜合性強、實踐性強,專業性強是這門課程的顯著特點,可以說也是從基礎性理論學習走向臨床實踐技能操作的第一步。這門課程不僅僅重視理論知識學習,同時也非常強調實踐素養與實踐技能的培養。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如何切實做好這門課程的教學尤為重要。
要想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獸醫外科與外科手術學》的教學,筆者建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養殖業可以說是進入了迅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步入了90年代之后,我國的寵物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猶如雨后春筍般開始涌現。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我國獸醫的執業范圍得以不斷擴大,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的服務役用范圍,而是逐漸擴大到服務食用動物。換句話說,動物醫學專業人才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此,緊隨時代發展的實際需求,適時對課程進行調整,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尤為重要。
首先就是關于教學大綱和課程學時的調整
近幾年以來,關于課程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化,教材的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尤其是在學時上表現出了顯著的變化,理論學時在減少,而實驗學時和實踐學時都在顯著增加。從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實際要求來看,《獸醫外科與外科手術學》課程也要做出調整,調整的依據主要就是教學大綱和國家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的大綱,具體就是對于一些不常見病的理論教學學時進行刪除或者減少;對于一些已經過時的實驗項目進行刪除;與其他課程協調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在學時上更加傾向于基本功的操練;更加重視與獸醫臨床工作的有機結合。
其次就是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教學方法運用的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立足實際,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改進尤為必要。具體來說,充分依托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實現教學方法的變革。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就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夠被動跟隨教師的思路和進度,這樣學生無論是在學習的興趣,抑或是課堂的參與程度都會受到某種程度的不良影響。如果能夠適當引入現代電子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的話,往往會改變上述這些現狀。
教師進行授課的時候,不僅僅要重視內容的系統性,同時也要重視適用性,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事先完成視頻或者圖片的制作,將臨床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和治療經驗融入進來,再結合提問和討論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從而實現教學的高效性。
首先就是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相對于擴招之前,現在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遠不如從前。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要不斷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為此,教師可以先進行講解與示范,然后給學生提供機會和平臺,讓學生進行操作,保證足夠的操作時間。我們以“術前的準備”為例進行說明,教師可以先提供視頻影像資料讓學生觀看,然后在手術之前,讓每一個小組的同學進行手術器械和物品的準備等操作。一些基本的技術,例如切開、縫合等都是可以結合小手術進行教學的,等到學生的操作熟練之后再進行其他一些復雜手術。
另外一個就是重視綜合性實驗,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可以根據課程的實際要求,開設綜合性的實驗,具體由學生來完成手術的組織,包括人員分配、手術之前的準備、手術過程以及手術完成之后的護理工作等。學生可以首先進行手術方案設計,然后由指導教師進行審核和修改,合格之后可以進行手術,之后再完成術后的總結等。
還有一點就是提倡學生到動物醫院或者養殖場等場所進行臨床實踐,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保證這種實踐不是走形式,而是切實能夠實現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提升。
考核可以說是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考察方式,但是傳統的考核方式往往無法全面、客觀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為此,筆者建議可以對試題的形式以及考核的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試題的形式一定要嚴格秉承“學用結合”的基本原則,考核的方式也不僅僅局限于期末考試,而是可以隨機抽查與期末考試并重的原則,對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程度以及分析問題能力等做出綜合性評價。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對于《獸醫外科與外科手術學》的課程性質有了進一步了解,但是要想真正切實做好這門課程的教學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定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進而以此為指導,采取多種有效途徑,切實做好改革與創新,為全面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1]馬曉平,彭廣能,鐘志軍,等.新形勢下《獸醫外科與外科手術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2,(19):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