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鹍,劉 俊,孫國平,王 嬌,吳正榮*
(1.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動物繁殖與營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 黃石 435000;2.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3.通山縣新康牧業有限公司,湖北 通山 437652)
空懷母豬指的是正處于空懷期的母豬,包括青年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簡單來說,也就是沒有配種或者配種卻沒有懷孕的母豬。正常斷奶、膘情合理、沒有炎癥、采食正常的健康空懷母豬配種成功率會比較高。據調查,母豬產后乏情、不孕的發生率約為8%~14%。如能使這些空懷母豬正常發情、配種,并受孕,對提高母豬的繁殖率和豬場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后備母豬要符合品種特征,生長發育正常,精神活潑,有健壯的軀體和四肢;要有正常的發情周期,發情征兆明顯;外生殖器(陰戶)發育良好,后臀豐滿,陰門小的母豬不能選留;有效乳頭至少7對以上,兩排乳頭左右對稱,間距適中。
本地母豬的初配期一般在8~9月齡,外種母豬可在9~10月齡,體重要求分別達到90 kg和110 kg,在第2個或第3個發情期進行配種。過早或過遲都會影響到母豬的繁殖力和使用年限。配種時,母豬應為中等體膘。第1胎年輕母豬,不能攜帶多于9頭哺乳仔豬。此外,仔豬斷奶宜在25日齡左右,不能過長,否則將直接影響到下次發情時間。
這種方法經濟簡便,但收效慢,也不是對每頭母豬都行之有效。
公豬爬跨、氣味等的刺激,通過神經調節途徑對母豬發情有促進作用。在采用公豬誘導發情時,采用不同的公豬與不同的誘情路線,比同一公豬同一誘情路線效果好。
2.1.1 與公豬接觸
每天有計劃地讓不發情母豬(后備母豬在5月齡以后)與公豬接觸,2次/d,連續數天,可促進母豬發情排卵,炎熱的季節宜選在早、晚進行。特別注意的是切忌公豬亂跑,追逐的時間要適當,時間過長既對母豬造成傷害,同時也影響公豬對以后的配種興趣。母豬與公豬接觸的方式有:1)公豬巡欄。將公豬趕到定位欄前緩慢走動,在每頭空懷豬的欄前停留10~20 s,讓母豬和公豬鼻對鼻直接接觸,使得每頭母豬能夠嗅到、聽到、看到、接觸到公豬,讓母豬的嗅覺、視覺、聽覺、觸覺都能感受到公豬的信息。2)將公豬趕入空懷欄刺激。每個空懷欄遷入5~6頭空懷豬,每天上、下午兩次將公豬趕入催情,每個大欄刺激10~20 min,公豬通過爬跨(或追逐)不發情母豬(或后備母豬)、拱其腹部、舔吸陰部刺激母豬發情,這樣還可以刺激公豬保持旺盛的性欲。在公豬催情的同時,人為按壓母豬背部則效果會更好。對于待配的后備母豬,還可將后備母豬飼養在鄰近公豬欄周圍,或者如上所述讓成年公豬在待配大欄中追逐母豬10~20 min,讓母豬與公豬有直接的身體接觸。
2.1.2 精液滴鼻
用公豬精液對母豬滴鼻,或用公豬配種時溢出的尿液,拌料飼喂母豬。
2.1.3 強制輸精
針對100 kg體重母豬,用50 mL公豬精子+1.6萬青霉素+注射用生理鹽水150 mL,一次性輸入母豬子宮內,連續2~3次,可促進母豬發情。對于發情癥狀不明顯或發情拒絕配種的后備母豬,給予強制性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部分母豬在強制配種后5~7 d可表現發情并接受配種。
適度的調欄刺激可提高機體的性興奮,使不發情母豬腦下垂體產生促卵泡成熟激素,以促進母豬發情、排卵。具體的措施有:1)通過換欄混群催情,把發情的母豬合并到空懷欄中與未發情母豬群(5~6頭)合并飼養1~2 d,通過發情母豬的煩躁不安、咬欄及咬旁邊的母豬、爬跨等刺激母豬發情,切忌將空懷未發情母豬遺忘在角落里。此外,飼養在空懷欄中的母豬還可以因母豬之間的互拱及咬架等運動量的增加來刺激發情。2)將飼養在定位欄中的后備母豬每周調欄2次,在查情的同時進行催情。
人為刺激主要有按摩乳房與按摩陰戶兩種方式,在人為刺激時,母豬表現為前后移動、亂蹦亂跳和吼叫時效果最佳。
2.3.1 按摩乳房
對不發情母豬每天早晨按摩其乳房表層皮膚或深層組織10~20 min,1~2次/d,連續3~7 d,可引起部分母豬發情。表層按摩是在乳房兩側來回反復按摩,深層按摩是以每個乳房的乳頭為中心,用5個手指尖按壓乳房周圍,反復作圓弧捏摩?;蛘唑T到母豬后背上,用雙腳輕柔地摩擦母豬乳房。
2.3.2 按摩陰戶
用手按摩陰戶,雙腿跪在母豬后軀,用膝蓋頂壓后軀,雙手按壓后背。
仔豬斷奶后,母豬減料50%,日喂1 kg左右,限喂3~5 d,但必須保證飲水充足,半饑餓狀態可刺激母豬發情;或者1 d不給水、不喂料,然后自由采食。對于長時間不發情的母豬可饑餓1~2 d后進行短期優飼。
戶外運動時,陽光的照射可刺激母豬激素的分泌,從而促進母豬發情。此外,舍外運動時母豬之間的互拱、咬架和爬跨以及母豬在戶外拱地以及尋吃雜食均可刺激母豬發情。
3.1.1 戶外自由運動
選擇晴天將空懷母豬每天上、下午各1次趕到運動場或在空曠的場地上自由運動。戶外溫度以18~28 ℃、陽光以不直射為宜,既可接觸到陽光和新鮮空氣,又能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增強母豬體質,對促進母豬發情有益。除自由運動外,亦可在舍外驅趕空懷母豬,強化運動1~2 h。不具備運動場的豬場,如不能讓后備母豬每天進行運動,每周至少要讓后備母豬自由活動1~2 d。
3.1.2 戶外放牧運動
有放牧條件的地方,可選擇晴天每天放牧2~4 h,既可代替運動,又可從牧草中獲得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促進母豬發情。
用貨車裝載母豬在崎嶇不平的公路上顛簸運輸10~20 km的路程,一般經2~3 d,部分母豬會發情。
母豬哺乳期長時間靜臥哺乳,對性生理反應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一經斷奶,應立即將母豬驅趕到舍外進行日光浴及運動,時間在2 h以上,配合催情散類中草藥及半饑餓刺激,有較好的催情效果。
4.1.1 控制膘情
后備母豬選育后期要使用專用預混料或濃縮飼料,按飼養標準配制全價飼料,使母豬保持中等膘情。對于體況瘦弱的母豬、后備母豬要增加營養,提高飼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補充礦物質(鈣、磷、鉀、鈉)、微量元素(硒、鋅、碘、鈷、錳)與維生素,采用短期優飼的方法,使其盡快達到3~3.5分膘情,以促進發情、排卵。對于體況一般的母豬、后備母豬也要注意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E、亞硒酸鈉或氧化鋅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用中成藥催情散如博大催情拌料混飼,或用中藥淫羊藿10 g,益母草20 g,當歸5 g,菟絲子10 g,丹參10 g,枳殼5 g,水煎服用,1次/d,連用3 d[1]。對于體況過肥的母豬則需降低飼料中能量和蛋白質水平或實行限飼(但要保證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的需要),多運動少給精飼料,多喂青綠飼料,直到恢復種用膘情。對于體況過肥的母豬,還可用當歸、陽起石各25 g,杜仲、玄參、熟地、茴香各15 g,官桂、川芎各12 g,研末,加入適量麩皮,讓豬自由采食或拌入飼料中飼喂,進行減肥促孕[2]。
4.1.2 階段性補充營養
在母豬的不同生理階段,合理配制全價料,日糧營養成分全面,則不會對發情造成抑制。在日糧中添加中草藥催情散(如“博大催情”),還可促進卵泡發育,提高發情率、受胎率,增加活仔數。例如,在母豬臨產前10 d及產后泌乳期要加強營養,保證母豬食欲旺盛,盡可能多地采食全價飼料,以給仔豬提供充足的奶水,維持母豬斷奶期不過度失重(母豬哺乳期的失重,以不超過分娩時體重的8%為宜,過多則會延遲發情),良好的膘情有利于母豬快速發情。在泌乳期給母豬補飼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D,可防止產后脫鈣和發生癱瘓、軟骨病,為仔豬斷奶后母豬發情提供保障。
4.1.3 后備母豬的營養
首先,后備母豬生長迅速,應加強營養,可改變其飲食結構,日喂三次,多補充青綠飼料(以5%~10%的比例為宜),否則后備母豬懷孕之后,采食量旺盛,大量的營養物質利用不完而轉化為脂肪,使腹腔的空間更小,不利于胃腸蠕動,導致母豬產后發病或不發情。其次,在飼料中添加藥物(如“優尼康”500 g/t+“博大肺寶”1000 g/t)以預防和凈化附紅細胞體,支、衣原體等疾病感染,加強驅蟲。第三,飼料中添加具有殺菌抑菌、吸附、解毒、增進免疫“四效合一”的功能性霉菌毒素吸附劑,對霉菌毒素進行整體解決,防止因霉菌毒素造成的母豬繁殖障礙問題。
根據季節變化,對母豬舍采取控溫手段,18~22 ℃是最理想的溫度。在此溫度范圍內的母豬,在仔豬斷奶后其發情時間可提前3~5 d。夏季減少高溫應激的措施:一是給豬舍安裝濕簾、負壓式通風機,加強通風換氣,利用濕簾風機降溫;二是遮陽隔熱,給種豬舍屋頂噴(灑)水;三是給母豬頭部滴水;四是在飼料中添加抗熱應激藥物;五是安排在早晚涼爽時配種,最好在早晨6時前,晚上5時以后進行。生產中,應堅持“老配早、小配晚”原則,即已產多胎的經產母豬在發情當天12 h內即行配種;初產母豬可在發情次日(24 h后)配種。
適度的應激(如上文提到的“饑餓、運動、換欄、顛簸”等及本節的“合群”)可提高母豬的興奮性,但必須注意的是過度的應激將造成對母豬身體的損傷。后備母豬小群飼養,每大欄10~30頭,每小欄放5~8頭豬;斷奶母豬群飼,每欄6~8頭。無論后備母豬還是斷奶母豬,均要求體況及體重相近,打斗時勢均力敵,且群飼欄中每頭母豬至少需2 m2的生活空間,以此為基礎,決定大、小欄中母豬的飼養數量。
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平時做好消毒、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針對本場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嚴格執行獸醫治療方案,控制各類疾病。在搞好母豬強制免疫的基礎上,還要做好對母豬繁殖性能有極大影響的幾大重點疫病的免疫,如豬細小病毒病、乙型腦炎、豬偽狂犬病、豬瘟、豬藍耳病、口蹄疫等的免疫。用藥物定期控制豬附紅細胞體及弓形體病。同時,要對豬舍進行定期防疫消毒,保持舍內清潔、干燥、無菌。
4.4.1 母豬分娩保健
母豬一生中最容易得病的時候,也就是在母豬產前、產后的關鍵時期,故要做好母豬圍產期的保健,加強分娩母豬的管理。首先,母豬在分娩前7~10 d就進產房,并進行全身清洗消毒,并在預產前7 d到產后7 d的飼料中添加藥物(如“博大諾恩”500 g/t+“阿莫?!?000 g/t),連續飼喂,以預防母豬產后“三聯癥”(即子宮內膜炎、乳房炎、無乳或少乳癥)以及預防仔豬黃、白痢和腸炎、腹瀉等。其次,母豬分娩的消炎,有兩種方式,一是母豬分娩結束后,立即注射抗生素藥物(如長效土霉素、林可霉素),連用3 d;二是通過“吊瓶”(即“三瓶吊針”)進行分娩母豬消炎。
1)“吊瓶”的意義?!暗跗俊笨梢杂行У胤乐鼓肛i產后“三聯癥”,縮短發情間隔,減少母豬的非生產天數,提高豬場效益。
2)“吊瓶”操作的時間。母豬在產下5~7頭小豬后即開始打點滴“吊瓶”(耳靜脈灌注),遇見母豬難產可提前“吊瓶”,以給母豬補充能量?!暗跗俊背掷m時間1~2 d,每天1次。對難產或體況差的母豬可連續2 d耳靜脈“吊瓶”,每天1次。每頭母豬見到排出一堆大胎衣、兩堆小胎衣即可判斷產仔完畢,胎衣全排完后必須進行清宮,確保消除炎癥,以便斷奶后促進母豬發情。
3)“吊瓶”所用的藥物及其使用原則。“吊瓶”所用的藥物主要的有:①抗菌消炎類藥如阿莫西林、青霉素、頭孢、甲硝唑、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氧氟沙星等,具體用何種消炎藥取決于特定豬場豬的藥物敏感度,即取決于藥敏試驗結果。通常用阿莫西林或青霉素之類藥進行消炎,如果經1~2 d吊瓶效果不見好(如母豬叫聲嘶啞、眼睛無神等)或者母豬子宮炎癥嚴重時,就要考慮更換消炎藥了,比如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或者考慮用頭孢。無論如何,頭孢應作為最后選用的消炎藥,不僅因為其療效顯著,而且因其價格昂貴(約為阿莫西林的十倍)。如果豬場厭氧菌感染嚴重,還需另加吊瓶,進行甲硝唑的輸液。甲硝唑的輸液通常在夏天進行,到了冬天改用氧氟沙星效果更佳。②具有消炎及清除內毒素功能的中草藥魚腥草,在炎熱的夏季如將魚腥草改成清開靈注射液加柴胡注射液則效果更好,這是因為母豬在高溫季節生產中易并發風熱性疾病,而清開靈中藥注射液與柴胡注射液在祛風熱、解表退熱及解熱毒方面具有顯著的正組合效應。③抗病毒且能夠提高豬體免疫力的黃芪多糖,夏天可以不用,冬天使用。④維生素B與維生素C注射液,這兩種維生素的補充剛好治療分娩母豬因缺乏維生素B與維生素C而造成的厭食。
4)“吊瓶”配方。通常按母豬體重為225~275 kg用藥,對個別小于或大于此體重范圍的母豬的用藥量需進行適當調整。各場的配方不完全相同。這里列舉一個某大型母豬場常用的配方:A瓶:生理鹽水500 mL+阿莫西林6 g(1 g/支,6支,體重較大的經產母豬可用到8支)+魚腥草20 mL(10 mL/支)+黃芪多糖20 mL(10 mL/支);B瓶:5%葡萄糖水500 mL+維生素B注射液20 mL(10 mL/支)+維生素C注射液20 mL(10 mL/支);C瓶:甲硝唑注射液300 mL。需要指出的是,該配方(即“生理鹽水一瓶,萄萄糖一瓶,甲硝唑一瓶”3瓶式“吊瓶”)是母豬正常分娩不發燒的情況下使用。如果母豬發燒,就應將5%葡萄糖水500 mL換成生理鹽水,加配降燒藥物如柴胡、安基比林等。因為發燒母豬灌注葡萄糖后會因補充能量加重病情,故越是發燒和不吃料的母豬就越不可用葡萄糖吊水。發燒或長治不愈母豬可加大“吊瓶”的藥物劑量:A瓶中的阿莫西林可用到7 g或用頭孢4 g,黃芪多糖與魚腥草分別加大到30 mL。B瓶中的5%葡萄糖水500 mL換成相應劑量的生理鹽水,另加地塞米松與安基比林各20 mL,不再添加維生素B與維生素C注射液。C瓶中的甲硝唑注射液加大到400~500 mL或換成相應劑量的氧氟沙星。
5)“吊瓶”滴注速度。通常在正常母豬分娩快結束(快產完仔)時,將灌注速度調成呈流線狀流出,一般25~30 min即可完成“吊瓶”。如果母豬發生難產,灌注速度就不能快如細流水狀,需將灌注速度調成快速滴注,一般需1~2 h才能完成“吊瓶”。
4.4.2 母豬的定期驅蟲及產后催情保健
母豬還要定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產后第1天飼喂中藥催情散(如“博大催情”,按0.2%添加到飼料中),連喂直至配種,以維持子宮內良好環境,保障母豬正常發情,促進母豬生殖系統在斷奶后18~19 d恢復正常(子宮復舊),卵巢發育完好、多排卵、多產仔。
4.4.3 母豬產后感染的防治
對產后惡露不盡、尿路感染、子宮炎、膀胱炎等雜癥的母豬,必須肌肉注射長效土霉素針劑或芐西林。癥狀較輕者可用魚腥草注射液10 mL+阿莫西林3~5 g+生理鹽水5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推注母豬子宮內,即可達到消炎效果。母豬生殖系統無炎癥才能正常發情,保障受孕率。
4.4.4 母豬的環境衛生
改善豬舍環境,炎熱天氣,欄舍要注意降溫,寒冷天氣,在保暖的基礎上要注意通風換氣。對豬舍進行定期防疫消毒,保持舍內清潔、干燥、無菌。搞好圈舍與環境衛生,尤其是在母豬發情期,可減少子宮內膜炎的發生。
4.5.1 勤查情,適時配種
認真做好發情鑒定及配種時間的確定,確保配種質量,提高一次配種受胎率。后備母豬在5月齡以后,需每天用壓背法結合外陰檢查法來檢查發情情況并做好記錄,一是為以后的配種做準備,同時對于遲遲不發情的母豬及早進行處理。
4.5.2 認真記錄發情檔案
認真記錄、統計好母豬的各類數據,如分娩日、產仔數、斷奶日、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乙腦、豬瘟、衣原體等,完善發情檔案。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分析,提高配種技術水平。數據資料越詳細,越容易發現問題。對于異常發情和反復發情的母豬要給予更多的關注,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盡快使其受孕,如果仍然不能奏效,應盡快淘汰。對繁殖性能(如斷奶后7 d內發情率、受孕率、產仔率、成活率、泌乳性能、親子護子力等)低下的母豬,堅決予以淘汰,作為商品豬處理。
正確使用公豬,母豬群應保持合理的胎次分布:1~2胎30%~35%,3~6胎60%,7胎及以上胎次5%~10%。
首先,在胚胎發育的關鍵時期,即受精卵的附著過程和生長初期,也就是在配種后3~45 d左右不要對母豬進行轉群,期間盡量不要注射應激反應大的疫苗,如豬偽狂犬病、豬藍耳病、口蹄疫等疫苗,盡可能減少對母豬的意外刺激。其次,為母豬創造適宜的發情環境,刺激卵泡發育,促進發情排卵。具體要求為:溫度18~25℃,濕度60%~80%;光照時間12~16 h/d、光照強度250~300 Lux。第三,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圈舍清潔干燥。
總之,只有母豬的健康得到保障,正常發情和提高孕產率才能得以保證。
[1] 李廣澤,余公修,陳華,等.母豬乏情的管理措施[J].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12(2):47.
[2] 王建光.母豬不發情的原因分析及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