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紅河學院音樂學院,云南 紅河 661100)
四手聯彈,最早提出于十八世紀,隨著音樂領域的不斷發更替發展,鋼琴在音樂領域中的地位逐漸顯現,并成為了眾多樂器之首。隨著鋼琴演奏潮流的興起,演奏方式也呈現多樣化。相較于單人演奏,四手聯彈所呈現的鋼琴演奏形式,似乎更受聽眾歡迎。
四手聯彈演奏中,演奏者左右手所負責的演奏音區存在著較大差別,尤其是在到高低音的轉換中,左手與右手所承擔的功能也略有不同。通常,高音部的完成,主要靠右手完成,而相對于中音區部分的鋼琴鍵控制,則通過左手完成。而主要負責低音的一方也是如此就左右手進行合理安排,如此合理搭配,能夠有效避免雙方在演奏過程中發生“撞車”事件。同時,在就某一音樂作品進行雙人演奏之前,雙方需要就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高音區與低音區數量進行有效分析,并合理分配雙方所負責的鋼琴鍵部分。這樣,才能夠確保二人搭配協調、分工明確。
四手聯彈的主要優勢在于,不僅能夠讓鋼琴鍵的彈奏功能得以有效發揮,更能夠通過雙人肢體動作協調配合,使整個音樂彈奏更具有爆發力。該種演奏方式的最主要特征,便是需要演奏雙方具有超高的演奏技巧,并要確保雙方在演奏技巧的掌握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變通性。即雙方在演奏之前,需要就接下來的演奏作品,在彈奏速度、力度、音節變化、氣息調整等均達成思想上的一致。否則很可能會因為一方技術疏忽而造成四手聯彈現場演繹失敗。
除了橫線條聲部的控制與協調,要想順利完成四手聯彈,縱線條和聲協調控制同樣重要。通常,雙人演奏的特點,主要展現在整個演奏過程連貫性較強,中間間隙較短。這就需要雙方對于鋼琴演奏具有多樣化思維[1]。即不同音區負責者,需要負責不同的演奏織體。如高音區負責者負責旋律主導,而低音區負責者則需要調整鋼琴伴奏,做到主次分明,層次分明。尤其是在和聲部分,演奏者一定要協調好彼此之間的演奏關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四聲部,是四手聯彈作品的主要特征,也是決定雙人鋼琴演奏的關鍵要素。因此,演奏雙方,在配合著完成演奏時,需要明確一點便是合理平衡各個聲部。就每一個聲部特征進行詳盡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對于不同功能聲部,靈活使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與演奏力度。比如說對如渲染主旋律的聲部,則多一些彈奏力度,以達到聽覺效果突出目的,而對于一些輔助性的背景聲部部分,彈奏者可以降低彈奏力度,使之以更加柔和的狀態呈現出來。
區別于單人演奏,四手聯彈在讀譜與翻譜呈現的形式也比較特殊。雙人演奏時,主要將樂譜平行排列于演奏者面前,以便雙方都能夠看清樂譜,并便捷翻譜。通常,兩位演奏者負責根據自身所負責的不同音部。如高音區用右手,而低音區則用左手完成樂譜查閱[2]。根據座位合理調整閱譜姿勢,可以避免雙方在翻閱樂譜過程中發生肢體碰撞,而造成演奏意外。
不同人數的鋼琴演奏,踏板的使用規律也會不同。因此,在四手聯彈過程中,演奏雙方需要就踏板的使用進行明確分工,防止在演奏中出現重復踩踏,或者漏踏等,而造成鋼琴演奏音準降低。不同音區負責者,根據個人演奏具體情況在合理的時間,利用踏板完成音律的展現。如若雙方在演奏中只有一人負責踩踏板,那么,將會導致一方過于慌亂,而打亂原有演奏計劃,甚至還會中斷正常鋼琴演奏。
對于四手聯彈,這種全新的演奏形式來講,演奏者的坐姿與手位調整至關重要。因為一架鋼琴的規模有限,在本身有限的空間內,其中一方的坐姿和手位,很可能會影響到另一方。因此,規范雙方的坐姿,可以實現良好的演奏效果[3]。在演奏雙方,需要端正坐姿,盡量保持身體挺直,為彼此提供演奏空間。而在手位的安排上,也因根據雙方所負責的區域進行合理調整。如若在演奏中需要手位交叉,則需要演奏雙方縮小手型彎曲程度,避免雙方手部發生碰撞,而阻礙其中一方正常完成鋼琴演奏。為了能夠確保四手聯彈演奏效果與演奏成功,演奏雙方應在平時多加練習。通過強化練習,增加彼此之間的配合默契,為今后合力演繹鋼琴作品做好準備。
綜上,四手聯彈,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演奏形式,主要是雙人通過協調配合,利用同一架鋼琴,演繹同一首音樂作品。四手聯彈,能夠使整個鋼琴演奏更具有創造力,能夠顯著激發演奏者的演奏激情,調動演奏氣氛,促使整個演奏表演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懾力。
[參考文獻]
[1]楊夢宇.淺析鋼琴四手聯彈演奏特點與教學價值[J].現代國企研究,2016,20.
[2]侯懿軒.論鋼琴四手聯彈演奏與教學之特點[J].華人時刊,2015,08.
[3]宮龍丹.淺析鋼琴四手聯彈的演奏特點[J].黃河之聲,2013,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