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武
(南寧鐵路局計劃統計處,工程師,廣西 南寧 530029)
鐵路運輸設施設備更新改造(簡稱“更新改造”)是指鐵路運輸企業為恢復已達使用年限固定資產功能、推進科技進步、提升固定資產使用性能而進行內涵式發展的固定資產投資活動,是保障鐵路運營安全、提高鐵路運輸設施設備技術水平,協調點線能力,推進節能減排,改善運輸服務品質的重要手段。更新改造項目包括工程建設和設備購置兩類。其中,工程項目投資總額約占全年投資計劃總額的70~80%左右,是更新改造計劃管理工作的重點,也是鐵路局每年更新改造投資能否完成的關鍵內容。
1.1 項目多且投資分散鐵路局管理的更新改造資金主要用于局內運輸安全、生產、生活基礎設施設備更新或改造,覆蓋運輸、客運、貨運、機務、車輛、工務、電務、供電、信息、土地房產、節能環保等專業及全局各干線鐵路、運輸各單位,項目多,投資較為分散。2014~2016年,寧局更新改造資金規模分別為73475、85828、98768萬元,工程項目投資總額約占全局總額度75%,項目數量分別為612、829、1018個,單個項目投資額度從幾萬元至幾千萬不等。
1.2 項目專業性較強更新改造工程項目主要涉及經調、行車、線路、站場、軌道、路基、橋涵、隧道、地質、建筑、結構、給排水、電力、電氣化、暖通、機務、機械、車輛、通信、信號、信息、環保等專業,涵蓋范圍廣,專業齊全、種類多,鐵路專業特點較為突出。例如,某車站到發線延長,涉及行車、線路、站場、軌道、路基、通信、信號、接觸網等多個專業。
1.3 項目建設要求短平快鐵路局更新改造項目主要是保障運營安全、提高運輸設施設備技術水平,協調點線能力,改善運輸服務品質等,是路局比較急需和迫切的項目。而大部分工程項目又是保安全和穩運輸生產的重點,要求突出“短、平、快”的特點,力爭當年立項,當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2.1 項目立項質量不高有的站段上報的項目,因建設內容和范圍不夠明確,缺項漏項較多,必要性不充分,造成項目立項未通過;有的項目即使立項通過了,但因只考慮本專業的內容,其他配套建設的專業未納入項目內,造成項目規模和投資無法控制,影響了路局更新改造資金的整體統籌和合理分配。
2.2 項目推進時間節點緩慢
2.2.1 設計資料交付慢 路局更新改造年度框架計劃一般是每年1月底或2月初走完項目立項程序后,工程類項目才能正式委托設計。由于項目委托設計時間比較集中,且項目多,專業分布較廣,加之設計單位設計資源和能力有限,單位內部專業設計隊伍配置和分配上不盡合理,專業設計力量強的設計進度快,專業設計力量相對較弱的設計文件交付慢。有的項目僅可研(或方案)設計完成交付就需要花費近兩三個月的時間。
2.2.2 審查不及時 有的部門收到可研(方案)設計文件后,組織審查工作較為滯后,或組織審查后未及時形成正式的書面審查意見,影響設計單位開展下階段設計工作。有的專業預算文件多,因審查力量不足,大量預算文件審查延遲。有的單位收到施工圖文件后不及時組織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召開施工圖和預算會審,項目開工建設遲緩。
2.2.3 施工進度不理想 路局更新改造工程項目基本上由局內施工單位實施。因項目多且分布較散,加上施工單位管理人員緊缺以及前期工作緩慢造成項目進場施工延時,加之因施工方案反復修改、施工不科學、管理不力等原因,導致施工工期延長。
2.3 專業隊伍和資源配置不合理負責項目管理人員大多是跨專業、跨部門臨時抽調的工程技術人員,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因人事變動或生產調整,臨時換人的情況經常發生,項目建設工作失去連續性。而施工單位的情況則更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局內施工單位專業配置和管理水平與現代化施工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有施工單位自身管理和體制的問題,也有鐵路積弊未除的歷史因素。
2.4 項目參與單位配合不協調盡管路局對工程項目建設管理和協調方面的問題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或多或少還存在參建單位職責落實不好、協調不暢的情況。
2.5 項目變更內容多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相關單位臨時要求調整局部布局、增加項目內容、調整標準、變更材料、增加運距、變更施工方式等,既增大了審批高質量和周期,也會影響項目建設進度。
2.6 項目市場化程度低目前,路局更新改造工程項目從設計、施工到監理,基本上屬路局內部企業或路局長期合作的鐵路單位,雖有利于項目管理、協調、溝通,但長期存在項目前期設計較為集中、積壓,施工進度慢、建設周期長、監理走過場或監督不到位,參與單位積極性難以調動、責任和考核落實難等問題。歸結起來,就是項目市場化程度低,外部單位參與氛圍不濃,缺乏競爭性,很難激活或調動市場因素。
2.7 項目后評價力度不足項目后評價工作是在項目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或運營一定時間后,對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審批文件的主要內容,與項目建成后所達到的實際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及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相應對策建議或對項目建設的某一問題進行專題評價,是提高鐵路局投資決策水平和投資效益的重要舉措。路局目前在項目后評價工作方面存在評價的項目不多,涉及面單一、深度不足等問題,工作力度還有待加強。
3.1 提高項目立項質量項目立項是項目得以實施的關鍵,直接影響路局更新改造投資方向和重點工作。各運輸站段及專業部門要認真做好項目儲備工作,提前做好、做足項目現場調查,深層次研究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建設內容;尤其是涉及專業較多的項目,建議與相關單位或專業部門協調,預先召開項目方案和內容研究會議,從源頭提高項目立項質量。同時,各業務處審核各單位上報的項目時要嚴格把關,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合理安排。要落實路局關于更新改造項目立項的新要求,遵循所有更新改造項目在正式立項前均要經過業務處初步審核、篩選,計劃部門審核、統籌,局專家組論證的程序,做到項目建設必要性不強、方案不科學、內容不合理的項目不予立項。
3.2 積極推進項目建設時間節點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推進項目時間節點建設工作,為項目盡早建成創造有利條件。一方面,由計劃部門牽頭,進一步加大全局更新改造項目儲備工作,根據路局運輸安全和生產需要適時委托項目設計,提前開展項目前期設計工作。另一方面,各建設、設計、施工單位應結合路局更新改造工作的特點,相互合力共為,調動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盡早完成項目建設工作服務。同時,路局應不定期召開小范圍的項目建設節點推進會議,分析項目實施節點上存在的問題,對未按期完成的單位進行通報,并進行嚴格考核和經濟處罰,局內單位直接納入年度經營業績考核。
3.3 合理配置專業隊伍和資源參與項目建設的各單位應結合路局更新改造項目的特點,合理配置專業隊伍和資源。設計單位要加強綜合型專業隊伍和人才的培養,增加專業人員的配置,充分滿足設計需要;基層站段要綜合本單位的技術力量,配備相對固定和技術能力較強的專業人員,負責協調好各項更新改造管理工作,必要時局工程管理所可給予技術指導和支持。施工單位要依據自身能力,結合自身隊伍力量和工程周期和進展情況,統籌策劃,全力組織施工,確保按期完工。
3.4 強化項目協調管理機制各參建單位要積極參與到項目建設的每一個環節,主動配合和協調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屬于項目前期的協調工作由計劃部門負責,屬于施工階段的事項由建設單位負責,涉及到各運輸站段的配合及協調的問題各業務處要主動介入,涉及地方事項時應積極溝通和上報。總之,參與建設工作的所有單位要主動負責,積極協調,形成良好的協調配合機制,服務好全局更新改造計劃管理工作。
3.5 從源頭減少變更內容施工圖審查會議召開前,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施工、監理及相關設備管理單位,以施工圖為參照資料對項目現場進行認真、全面的調查,查找設計內容是否有缺項、漏項,現場施工內容是否與批復文件相符,批復預算文件是否合理等,除確需現場簽證或特殊情況的內容外,把施工階段需要調整、補充、變更的內容在施工圖審查階段一并解決,從源頭減少施工期變更內容和次數,保證項目建設周期。
3.6 逐步推行項目市場化管理根據相關法規和要求,達到招標條件的工程項目,盡量引入市場機制進行招標,讓社會上其他具有相應設計、施工、監理資質的單位參與進來,擴大社會參與面,充分調度一切市場積極因素,努力達到項目建設快、投資省,效益高的目的。
3.7 抓好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要加強工程項目后評價尤其是事關路局經營發展、運輸能力擴充、產業結構調整、資源配置優化、投資方向調整、重大布局優化等工程項目的后評價工作,用回頭看、深研究的方式提升路局更新改造管質量和水平。
3.8 多渠道提升項目管理水平為進一步提高更新改造計劃管理水平,路局近期研發了《鐵路局更新改造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系統》。該系統涵蓋項目立項、計劃下達、設計委托、可研(方案)設計及審查、施工圖設計、預算審查、施工圖及預算會審、項目施工、驗工計價、竣工結算等環節,是減少公文流程、縮短問題處理時間、實現閉環管理的有效手段。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共同做好該系統推廣使用工作,推動全局更新改造計劃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管理是企業實現持續發展而進行的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實施、控制的過程,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工程項目作為更新改造投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路局夯實運輸安全及生產基礎設施條件的有力保證,是路局安全、科學、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保證項目早建成,早投入使用,早產生效益的重要條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只要不斷總結、改進和完善,與路局的運輸生產布局、工作重點和現代化企業管理標準有機結合,做到講科學,重質量,求實效,路局更新改造管理工作一定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