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麗
(周口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談起素質教育,人們往往想起的是小學、中學的教育教學,但大學的素質教育問題同樣重要。多數人認為音樂賞析是一門針對性較強的深奧學問,只有專業的人才才可對音樂進行分析和欣賞。其實音樂欣賞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共鳴和意境的體驗,以此完善自我。在大學教育中的音樂欣賞,亦可成為素質教育的催化劑,令大學學生擁有健全的心理和思想以及正確的價值觀。
目前多數大學院校的教育教學仍是專業知識為主,即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觀點在國內早已被引入,但真正以其為核心的落實卻較少。主要因素是因為這些學科以及未來的實際應用價值較高,所以音樂欣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只是把音樂欣賞當做輔助的學科,即使是音樂學院或音樂專業的教學,對于利用其提高素質教育的效果,也不多見,最終導致很多大學學生不懂得如何去欣賞音樂中的文化和思想。部分音樂教師也因為校方和學生對于音樂欣賞教學的不在意,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敷衍了事,并不重視音樂欣賞,而學生的音樂欣賞的能力和收獲,多數情況是依靠自我的學習意識。
大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態度,可大致分成兩個方面,積極型和被動型。積極型的學生對音樂欣賞本身先天就擁有較濃厚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上不但會積極的聽取教師的授課內容,同時自己也會思考和深入研究不同音樂中所蘊含的意境。被動型的學生,在音樂欣賞方面多數依賴于教師的知識傳輸,自我思考意識不足,遇到問題時,較容易放棄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究的方法,而被動依賴教師的答案。此類型的學生對于個人喜歡或不喜歡的音樂,都不會去欣賞其內涵,利用音樂欣賞促進素質教育,對于此種思想的學生來說,效果低微。
信心的缺乏稱之為自卑,但過度的自信則叫傲慢。大學學生的盲目自信不但在短期容易對自身造成不良影響,對于長遠性的發展而言,也有不容忽視的負面通。一方面會令大學生認識不到個人的缺點,容易在順風順水一個階段,因為不理性和盲目自信而被自己所忽略所積累的缺點所影響。針對這一點,音樂教師可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加入相關的實際內容,如:音樂領域中因狂妄自大對自身造成不良影響以及與之相反的案例等。同時要全面深入的利用音樂中的隱喻,來表明志得意滿的缺點和危害。
對信心不足的學生的教學方法可以說有些相似,只是模式進行了轉換。音樂欣賞的內容以勵志為主,并且內容不能過于單一,在初期應以循序漸進為主,令其初步的建立穩固的信心,接著逐漸增加勵志音樂的風格或種類。在面對與信心相關問題的學生時,需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因為信心的增加或減弱,情緒或行為言語很容易同時發生變化,轉而改變其生活方式。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一舉一動,保障素質教育的實際價值。
人們做一件事都自有原因和結果,音樂欣賞也是如此。對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音樂也許是他們的未來從事的行業,也會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一環,正確的音樂欣賞會令學生有健全的心理。反之如果大學學生時常以錯誤的理念或觀點來欣賞音樂,不但會影響其心理,還有對學生的生活和未來的事業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教師首先要自己設定音樂欣賞的目標,才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而人性化的引導。正確的音樂欣賞理念應當是以音樂中積極的一面為主,即使音樂的風格和表現方式不同,核心的理念卻很相似。如:音樂應屬于無價的藝術,但無價的含義卻又并不意味著零價值或無限的高價。教師除了要交給學生音樂演唱和欣賞的能力,還應當讓“素質”真正融入學生的言行和思想中。
很多人常說“堅持則是勝利”,這句話往往被解讀成:堅持一直做你想要做的事情,總有一天會功成名就。其實不然,世界著名的音樂家與從事音樂行業的人來相比可以說是寥寥無幾,但“著名”并非是工作或學生的唯一核心。很多從事音樂相關工作的人員,可能一生都很普通,沒有很大的著名度或影響力,但這類人一直都在做自己做與自己夢想和喜好相關的事,在小范圍內也是不可缺少或非常重要的人才。針對這一點,教師可通過結合事實,以現代音樂行業為例子,對音樂的文化進行專業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發展到現代的音樂文化,是多數人以及音樂領域所有人努力的成果,而不是單一靠個人或少數人所實現的。
另一方面,在不同的音樂中往往蘊含著不同的文化,國內外亦是如此。以中國為例,很多音樂都包含了少數民族獨特的文化,這些文化是現代大學學生所不足的也是真正所需要的。利用音樂欣賞則可以拉近學生與不同文化的距離,轉而讓大學學生可以更加的包容,懂得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從而擁有健全的思想素質。
教師在輕視素質教育的同時,導致了很多大學生在未來工作中入了歧途,大量粗制濫造的音樂則表明了素質教育的問題,因此為了音樂領域,也為了學生的未來,校方和教師都應把音樂欣賞與素質教育緊密的相連,令音樂的社會價值可以真正的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馬蘭.音樂欣賞在大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3,05.
[2]阮菲菲.探討音樂欣賞與審美素質教育[J].音樂時空,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