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帆 湖南瀏陽市張坊初級中學
攝影愛好者對植物,特別是景觀性植物進行拍攝需要客觀而形象地將植物形態與特征記錄下來,這不僅能為植保工作提供有效素材,同時也能留下頗具藝術價值的照片,讓人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本文以筆者自己的拍攝實踐并借鑒他山之石,談談對植物拍攝的看法。
植物攝影是以植物作為拍攝對象,很大成分上屬于風景攝影范疇。自然風光中的主題元素包含了許多植物,特別是植物群落攝影,成片的植物景觀能展現大自然的壯麗景象。自人們通過相機記錄生活起,植物和風景,一直是攝影愛好者的最愛,因為這兩類攝影都能讓人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無窮魅力。
我們在創作時總是想要做到對拍攝對象盡可能地熟悉,拍攝植物也不例外。我們不可能像植物專家那樣對植物了如指掌,但仍需對此有基本了解。任何植物都有特點,無論是果實還是葉子。在了解與掌握不同植物的特點基礎上,我們拍出的照片能更具吸引力。我們按下快門前,一定要考慮好主題,是拍攝種植、生長,還是成熟。我們可以通過主題思想、光線的運用、色彩的展示、構圖的方式、畫面的色調等表現手段,最大限度地揭示植物的特性。
攝影是光和影的塑性藝術,光是攝影的第一生命力,可以說怎么用光決定著植物攝影的成敗。好的植物攝影依賴于光的形狀。光作為溝通的媒介,對于造型的表達、思想感情的升華、環境的渲染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數碼相機對光的敏感度極強,被攝物的形象受光的性質與強度、強度與柔和度的范圍直接影響。因此,攝影師可以利用不同光線來塑造和表達自己希望物體的質感、姿態、色彩、層次等呈現的效果。
順光。物體在光的平面上能很好地表現,色彩、線條、形狀、景物的氛圍是真實的,是還原場景的好方法。但是在三維物體上的效果卻過于單調,缺乏立體感。更要注意的是,順光拍攝距離較近很容易將自己的影子投到植物上,但我們可以利用這陰影來達到特效。
逆光。當我們對著太陽光拍攝時,影子落在植物前面。此時,只有一小部分的邊緣被照亮,這比其他部分的亮度要亮,花卉、葉子輪廓能被清晰地勾勒出來。對那些質地較薄的花瓣、葉子運用逆光拍攝,能呈現晶瑩透晰之狀,能細膩表現質感、層次和瓣片的紋理。如果選取暗背景,將植物體暴露在背景中,能清楚觀察到因光的影響而突出的主體。在實際拍攝中如果使用小光圈,太陽光會產生暈,會模糊情境,改變照片色調,使照片呈現另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
側光。側光拍攝是攝影者最常用的攝影手法,實踐證明也是拍攝植物最理想的用光。側光分為前側光和后側光。采用側光對植物拍攝,光照造型效果好,立體效果明顯,層次分明,陰影和反差適度,色彩明度和飽和度對比適中。盡量避免高反差、高色溫的頂光拍攝。
對比。對比是比較常用的藝術創作方法。對比是運用對立的兩個元素加以比較,如真實尺寸對比、暗與亮對比、動與靜對比、冷暖色對比等。構圖的對比是一幅畫成功的關鍵。通過對比讓觀眾產生共鳴,使一張照片具有生命力。
呼應。呼應構圖是指主體與伴體之間產生相互作用,使畫面具有對稱協調的關系。不同的主體間有呼應、對比,就能更好地豐富畫面的藝術語言,使之更具生氣。
框式。框式構圖就是利用前景中的植物對象作為主體來框定、美化畫面。這種方式不但能使圖像嚴格而完整,還讓畫面更富有深度感。
對角線。對角線是對比和運動的象征。它可以將圖像分割成兩個區域,移動和破壞圖像的貼面,在拍攝構圖中應用較為廣泛。
自身背景。自身背景是將要拍攝的植物或者同類植物的花、枝、葉作為背景。如果周邊環境潔美,也可用作實景,以此來增強美感。為了美化畫面,突出主體思想,可采用長焦鏡頭將背景物或影響主題的物體進行虛化。對那些低矮植物往往要近距離拍攝時,可以將草、樹木、綠葉、天空作為背景。使用微距鏡頭拍攝花草時,靠近主體可以減少景深,通過虛化背景中的其他花或景物,利用虛實形式突出主體。植物照片艷麗的畫面會讓其更具渲染力,所以要盡可能地用色彩將它的層次和主題展現出來。
環境背景。環境背景選擇可以依據所拍植物的對象來自由發揮。通過對主體背景過度虛化,運用焦距長或用微距鏡把原本雜亂的環境完全虛化,使畫面變得更有藝術效果。
總之,攝影者只要用心把個人情感價值與創意思維、植物特性,以及周邊環境進行有機整合,就能創作出富有形式美、內涵美、意境美的植物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