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思琦
(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高校是集聚資源和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可以為國家培育大量的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促進國家的發展。在網絡環境下促進高校學生思想發展,完善新型的教學模式顯得非常重要,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其中。
我國在2004年就發布了《進一步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這個文件中規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的作用,提出全面完善校園網建設的必要性,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結合互聯網。結合相關的數據分析,早在2011年,我國高校學生使用網絡的概率已經高達96.1%,互聯網用戶的總數在提升。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教育的人數在減少,但是學生仍然是互聯網應用的主體,網絡資源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對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會成為主要陣地,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突破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具有一定局限性,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渠道僵化,教學內容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思路不能適應快速的環境變化。
在這個背景下,結合互聯網發展背景,從而使網絡擴大化,實現信息高速化擴展,可以滿足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會成為核心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互聯網是一類新興的媒體,在人們的思想交流、信息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人們平時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完成生活中的很多任務。網絡的開放程度非常高,而且信息涉及面廣,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深受大學生的喜愛。網絡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非常大,對大學生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機遇。
網絡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觀念的更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資源得到優化,而且教育方式更加合理。其一,網絡逐漸普及,人們接受信息越來越便捷,而且大量的信息在人們周圍,信息具有即時性和多樣性特征,這些都是傳統媒介不能比的。在接收信息的環節中,通過網絡降低的信息的接收成本,教育者可以及時地搜尋各類信息,教育素材更加廣泛。其二,網絡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交流的渠道,教育者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傳遞信息,老師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獲得經驗,完善教育方法。
在網絡環境下,教育者的地位和權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教學經驗豐富,他們可以比學生更先獲取信息,在教學中容易建立權威,學生也非常尊重思想政治老師。但是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接收大量的信息,甚至學生獲取的信息比老師還要多。盡管老師在不斷的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但是老師的信息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年齡比較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師,他們不能熟練地采用網絡技術,不能熟練地操作計算機,不能適應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上的信息非常繁多,一些負面的信息會給大學生帶來負面影響,老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任務更加繁重。網絡對學生的人際交往產生一定的困擾,盡管網絡可以拓寬人們交流的空間,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改變。本來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內交流,通過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但是隨著網絡的發展,人們借助網絡學習、購物和辦公等,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減少,會導致人際關系的淡漠,大學生長期深處網絡環境下會導致自身冷漠和孤僻。大學生長期處于人機交流下,嚴重了會導致大學生發生情感障礙,他們的個性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他們會產生孤獨癥等。大學生也會在網絡上釋放自己壓抑的情緒,從而尋求內心的平衡。大學生對網絡過于依賴,導致他們逃避現實。
大學生在使用網絡環節中存在不恰當的行為,如很多不道德的行為產生。現在關于網絡的法律和法規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網絡行為一般都是通過道德和自律來約束。但是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其具有隱蔽性特征,在現實生活中,道德規范的約束力在網絡中比較弱。人們會在網絡上發布一些虛假和暴力的信息,會故意誹謗他人,導致很多違法的行為產生。這些行為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初步形成,他們有時不能理性分析,很容易受到網絡不良行為的侵蝕。
在教育的環節中,教育者在傳播信息的環節中需要精心篩選內容,從而可以將精華傳遞給學生。但是如今網絡上的信息非常繁雜,很多信息與教育者灌輸的信息大為不同,這容易導致教育者在教學中思路不清晰,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不良影響。網
絡具有隱蔽性特征,教育者在網絡上發表意見中,學生可以隱藏自己的真實姓名,那么教育者在教育工作中就不能針對學生的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
網絡具有兩面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充分認識到網絡給他們的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在利弊上應該合理的權衡,既不能完全地抵制互聯網,也不能濫用互聯網。在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會出現一定問題,教育者應該充分重視。其一,網絡具有擴容性特征,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但是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有大量的暴力信息和不健康信息,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完善技術研究,幫助大學生抵制不良信息,指導大學生文明上網,有意識地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蝕。其二,網絡信息傳播具有即時性特征,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縮短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是老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老師和學生可以隨時在網絡上溝通,進行思想交流,老師可以及時地幫助學生解答困難。網絡傳播具有即時性,所以學生個體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事件的影響,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對這些信息進行快速反應,盡量控制那些不良的輿論。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教育工作者應該優化網絡環境,從而克服網絡上的消極因素。網絡環境的優化需要政府部門的協助,在網絡環境建設中,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其宏觀調控能力,應該從技術方面及時解決問題,完善網絡的立法和各項規范操作。高校在網絡環境的建設中也應該發揮積極作用,在網站上可以定時發布一些實時新聞和理論知識,提供在線的心理健康咨詢,幫助學生解答實際的心理問題,解答學生的困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實效性。高校還可以借助自身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特征,完善大學生的網絡和法制教育,確保大學生可以健康成長。
在高校應該切實提升思想政治隊伍建設,從而可以完善信息的搜集和整合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使用網絡的能力。高校要完善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訓工作,完善網絡基礎知識,確保教育者可以對網絡操作非常熟悉。
如今,互聯網實現了高速發展,網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大量有效信息的基礎上,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也會沖擊學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馮巒.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05):187-188.
[2]白玉蓉,朱慧.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人力資源管理,2017(09):231-232.
[3]洪杰.網絡環境下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