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清
(長沙師范學院藝術設計系,湖南 長沙 410100)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學科專業,較其他學科專業具有包含更廣的學科的特點,含設計學、藝術學、社會學、材料學、人機工程學和心理學等方面,這些學科專業有其共同的特點,也有獨自的特色,這就造就了藝術設計專業學科交叉的獨特。不經過實踐的檢驗和推敲的設想和計劃都不能體現時代性,藝術設計專業便更是如此,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微時代”背景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更能培養學生們的實踐和創造能力,也可以使設計教學體現時代性和進步性。
目前市場經濟下的文化傳播和交流有了很大的創新,不局限于之前的報紙、電視等傳播方式,相比較網絡傳播更能體現信息的準確性、快速性和信息量的巨大。當今微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新信息、新知識和新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微信中一段簡短的文字便可以獲取最新的社會消息,進行信息的交流和交換。連信息的獲得和交流都能稱為“微”,可見當今時代正在向“微時代”發展,而且這種發展將更快更完善。
微課程這個概念在2008年首次被提出。美國教授戴維·彭羅斯教授指出:微課程便是用簡短的課程信息達到課程教育質量的最大化。當今時代的學習不再只能通過課堂來進行教學,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手機成為人們日常使用的工具,借助手機來獲取知識,便是微課程的表現。大學生網課也體現出微課程的內涵,某些課程的教學老師師資不夠,也可讓老師將自己的課程錄制成視頻發布到網上以便學生們學習。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項目建設也是基于它的一項創新。
微課程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對象是大學生。如今的大學生大都借助手機和網絡來獲取知識、進行交流,因此也可以用手機來參與課程學習,不僅是學生們自己去探索,老師們也要借助微課程來輔助學生。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具有較強的想象能力和感性思維,在微課程的學習中也會有較強的適應和接受能力。
對于從小在網絡世界長大的學生來說,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完全適應他們的學習要求,更需要老師們對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是在沒有網絡和多媒體的背景下實施的,但是時代在發展,學生們的思想也在不斷改變,既然有了網絡這種微課程的教學方式,老師們就應該充分運用,以調取學生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創新能力。
藝術設計專業更強調學生們的實踐能力、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等,微課程下的教學內容革新要為培養這些能力而進行。另外,該專業主要提高學生們對藝術設計的歷史和內涵的認識;加強和提升學生色彩和造型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實踐能力。微課程教學更有利于這幾個方面和設計能力的提高。
藝術設計專業與微課程相結合并不是說對該課程的學習和教學僅通過微課程的方式來進行,而是在“微時代”背景下,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將兩者完美契合在一起,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微課程教學雖然傳播快,使用方便,但沒有一個整體知識的整合,使得教學體系不夠完善。所以將良好的教學體系和微課程結合變得極其必要。將微課程的信息傳播快和傳統教學有較好的教學體系這兩者結合會使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更有前途。
教師首先應該抓住學生們的心理,不斷更新微課程的內容,使之符合學生們的要求。其次,微課程適應性較強,學生可以回頭看理解不透徹的知識,老師也可加強對重要知識的練習和教學。還有就是微課程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視音頻展示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微課程的實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必定存在許多問題。如課程內容過短、邏輯性不強、難以理解等。因此,就需要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們提出建議,并對他們的建議認真思考,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的微課程。
“微時代”為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好的背景,微課程的應運而生不是沒有道理,它的發展符合這種背景。科技的發展給教學帶來了機會和考驗,把握機會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能夠用微課程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1]周大鵬.生態視角下藝術設計專業網絡學習資源構建[J].教育信息技術,2017(06):11-13.
[2]王回力.微時代背景下高職廣告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J].知音勵志,2017(10):17.
[3]陳丹.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與教學改革思考[J].時代教育,2017(05):180.
[4]周瑩,趙寅.藝術設計專業的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以圖形創意設計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6(1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