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青
(江南大學舞蹈系,江蘇 無錫 214122)
在中國古典舞中對抱拳禮應如何傳承如何發展,首先,我選擇了提煉抱拳禮,抱拳禮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抱拳禮已經是一種藝術形為,經過藝術的提煉、規范、統一與藝術的修飾,而拱手禮與抱拳禮在文化上一脈相承,抱拳禮更豐富了拱手禮的內涵,抱拳禮是對拱手禮的傳承與發展,所以我選擇了抱拳禮。
在中國古典舞中的抱拳禮具備著文化傳承(中國禮文化),同時中國古典舞中抱拳禮的運用應有人物、情節、情感需要的變化,在文化傳承與抱拳禮這個動作的語匯這兩個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凝練。在舞蹈中抱拳禮的表達方式應不同于武術和戲曲,雖然武術、戲曲、中國古典舞承載著中國文化,都有著中國傳統審美意識,但三者同根不同枝。而抱拳禮在中國古典舞如何去訓練與運用,在訓練方面我把抱拳禮這個動作融入到身韻課的教學體系中,因為身韻是以戲曲與武術為基礎提煉與發展出來的,它具有中華民族傳承審美的特征,而中國古典舞基訓課是以借鑒芭蕾的訓練體系為基礎,融入了中國戲曲“京”“昆”為主的動作語匯為主的一種結合,相比之下,中國古典舞身韻更具有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所以我選擇了從中國古典舞身韻入手。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先向同學們介紹中國禮文化,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對禮文化不同程度上的了解,而這種文化只是廣義性的中國禮文化,在廣義性的中國禮文化基礎之上,闡述禮文化在舞蹈中的傳承,重點講述中國古典舞所包含的文化特征與審美追求,在學生對中國文化與傳統審美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并在教學中逐步深化。芭蕾舞在上課、下課都有行禮儀式,中國乃“禮儀之邦”,而中國古典舞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舞蹈,在課堂中,應該顯示出中國“禮儀之邦”的獨有文化特色。現在我們的課堂中,上課、下課只是簡單的說:老師好、老師再見的禮儀形式,它只是口頭的禮儀形式。而在中國古典舞中,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行禮方式,舞蹈是肢體語言,所以行禮方式應該以肢體的形式呈現出來。我先對他們的手型、手位加以規范,講述其抱拳禮的內在含義。規范了手型、手位之后我將盤腕元素與抱拳禮相結合,將此行禮方式加以規范,形成了中國古典舞特有的行禮方式。下一步我將抱拳禮與身韻課的基礎元素相結合,例1:我將抱拳禮融入提沉組合、沖靠組合當中,提時,雙手起合與胸前形式,抱拳這時向前推手身體微含。例2:我將云手與抱拳禮相結合,運用云手組合中的提腕轉成行禮,云手起勢和云手動作最后形成抱拳禮舞姿,在做了諸多這樣的工作之后,我還嘗試了抱拳禮與舞姿的結合,例如:下身踏步蹲,上身仰胸抱拳禮,丁字步抱拳禮等一系列的基本舞姿,在動律上,我把抱拳禮放到主干組合去嘗試將云手與抱拳禮結合,如例2云手,在教學過程的嘗試中發現云手很適合結合抱拳禮,在組合的起勢與收勢中將抱拳禮融入進去,既能將中國禮儀文化有所傳承,也能將抱拳禮這個動作得到充分的練習一舉而兩得。
在我們許多優秀的中國古典舞劇目當中有很多節目運用了抱拳禮,來塑造人物形象,例如:中國古典舞優秀劇目《滿江紅》中對抱拳禮的運用,在這個舞蹈中的抱拳禮表現了愛國思想,一種忠烈,在這個劇目中抱拳禮變成一種精忠報國的肢體語言,它體現了對人民、君臣、國家的一種責任,此時的抱拳禮已經不是一種行禮,它更多的以象征的意義所存在。抱拳禮針對的不是某個具象的人而是上升到了愛國情懷,雖然抱拳禮使這個舞蹈更好的塑造了岳家軍的人物形象,表現了岳家軍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同時也豐富了抱拳禮這個動作的肢體語匯。當今許多優秀的劇目都有意識的運用抱拳禮,但是在運用的同時卻疏于了對抱拳禮深入的理解和缺乏系統的訓練,導致對抱拳禮的規范與其中的意義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我們再看中國古典舞優秀劇目《逼上梁山》,在這個舞蹈中也運用了抱拳禮,而這個舞蹈抱拳禮的運用也有所特指,同《滿江紅》相比這個舞蹈的抱拳禮絕非表現忠義,而是一種政治壓迫,一種屈服,此時抱拳禮的運用又賦予了作品另一層含義,這個舞蹈多次運用抱拳禮,來表現人物內心的矛盾,抱拳禮很好的刻畫了人物形象,通過抱拳禮也很好的體現了人物的內心的思想感情與內心激烈斗爭。但抱拳禮動作疏于規范,雖然抱拳禮這個動作幫助舞蹈《逼上梁山》很好的刻畫人物形象,但是在舞蹈中抱拳禮只為塑造人物,缺乏對抱拳禮規范統一,使其禮法動作凌亂不一,我們中國古典舞是經典和典范的代名詞,對禮法都是凌亂的談何經典與典范,所以規范抱拳禮與抱拳禮動作的課堂訓練是必要的。
在我們中國古典舞劇目當中有很多節目運用了抱拳禮,但是疏于對抱拳禮深入的理解和缺乏系統的訓練導致對抱拳禮的規范與其中的意義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所以我把抱拳禮從武術和戲曲中提煉出來放到身韻課里面訓練,加以對動作的規范和禮文化的傳播,能使得抱拳禮在以后的運用和中國古典舞對禮與禮文化的傳承上起到一些作用,我有意識的將抱拳禮提煉出來,希望能對中國古典舞事業的發展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1]袁禾,著.中國古代舞蹈史.
[2]李北達,著.中國武術理論與舞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