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芳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1)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各界對于我國教育事業,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旅游專業群教學設計等方面,越來越關注。在現代化科學技術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也可以充分合理地借助現代組織管理技術。對于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來說,組建“虛擬學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專業內容之間的聯系,以此提升專業學習水平。
合理的課程體系與明確教學目標,是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組織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條件,但是,從實際的發展情況來看,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中,仍存在一些組織和管理方面的問題。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大部分都設置了旅游專業。但是其中,有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內容與實際社會發展相互脫節。教學內容與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不一致,導致了學生們在畢業之際,很難順利地完成身份轉變。部分學校選擇的教學材料相對陳舊保守,教學實踐活動組織情況也不十分理想。在此種教學管理模式當中,學生們即便畢業,進入到企業工作之后,也需要重新學習。學校內部建設的實訓基地,提供的內容僅停留在技術層面,與企業真實工作環境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1]。
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在辦學思路和課程設置方面,基本上都以本科院校作為參考標準。在本科院校教學組織模式的基礎上,制定出本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此種發展模式雖然能夠看出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在不斷地實踐創新,但是由于起步較晚,且缺乏科學的管理模式,導致了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實踐教學發展體系的內容不完整,課程設置、實踐安排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完善之處,難以提升學生們專業技能,給予真實有效地幫助。
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的發展模式。還有部分教師并非旅游專業的教師,并且也缺乏行業工作和實踐經驗。此種情況會導致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教學活動,在組織和評價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不科學情況。
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群“虛擬學院”的建立工作,需要借助完善的內部結構設計方案。
為了滿足新時期背景下特色專業發展需求,同時也滿足學生們個性成長的發展目標,在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發展工作中,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工作管理理念。制定了全方位、全過程和全員育人的新型管理辦法。比如,我國某地區的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積極地推進了學分制改革工作。擴大學生們的自主選擇權利,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專業、選課程以及選教師。同時,當地高職院校旅游專業還設置了一定比例的可轉換學分,學生們可以更加積極地開展項目創新實驗、申請專利、發表學術論文,將各項活動的成果轉換為學分,促使學生們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2]。此外,加快學分管理PU平臺的建設,將第二、三、四課堂的學分比重提升,引入國內外相關專業的優秀在線課程,通過在線平臺的方式,讓學生們更加積極地獲取新知識,提高學習水平。
對現有的教學管理理念進行更新,與國際接軌,引入國際旅游專業教育領域中先進的教學理念。樹立與聯合國國際旅游組織對接的教育發展理念和質量標準。聯合國國際旅游組織近年來,積極地組織和開展了新的研究項目,主要的目的在于提升旅游專業的教育、培訓和研究水平。以此為基礎,可以有效地推動國內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發展水平和提升評價標準。比如,國內某地區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將國際旅游人才的培養理念,引入到了自身辦學活動當中,制定了全新的評估標準,包括評估教學體系和旅游產業的契合度、評估教學體系效用、評估學生對教學體系的滿意度、以及評估標準普遍適用的機構類型。
除了上述設計方法之外,通過增設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同樣也可以達到良好的發展效果。現代學徒制可以實現招生招工、入校入店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比如,我國某地區的高職院校,通過自主招生的方法招收了符合條件的應屆高中和中職院校畢業生。在面試階段,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織和參與,通過面試環節的學生可以進入到現代學徒制的試點班當中,試點班學生會與企業簽訂就業意向合同和三方協議。通過此種方法,可以構建更加系統化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學生們在進入到學校參與學習時,除了正常的課堂授課學習模式之外,還可以參與到與學校達成合作關系的旅游企業當中,進行參觀和學習。通過頂崗實習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們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生產力,以此提升人才綜合發展水平。
通過前文的分析和論述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群“虛擬學院”的構建,需要多項要素集聚配合,在基本框架結構設計完成之后,還要進一步采取優化策略,提升教學發展水平。
高職院校旅游專業課程內容具有相對豐富的特點,教學內容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加入新的內容,淘汰與時代不相符合的內容。所以,推廣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群“虛擬學院”時,教師需要重點與當地知名旅游公司達成密切合作伙伴的關系。將學習作為主線,將實踐作為檢驗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在組織學生們參與到“虛擬學院”當中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們,將知識技能作為主要發展目標。同時,在組織學生們參與各項實踐活動時,發現學生們的專業和特長,提升學生們的自信心。與企業合作,還能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結合實訓課程,讓學生們在真實的工作空間中,對自身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根據一線專家的指導意見,及時地修正自身存在的問題[3]。
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課程安排和教學體系的構建,不能僅停留在課堂教學環節之中。將專業課堂從教室當中轉移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從生活當中發現教學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們的知識儲備,還可以幫助學生們進一步開闊眼界,提升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比如,某地區的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師,除了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論研究之外,還深入到當地多個旅游公司當中,進行深度地調研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進入到市場之中,通過走訪調查的方式,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向,為教學內容的發展和教學案例的更新,都提供了最為真實新鮮的資訊內容。通過此種方式,當地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構建了更加完善的課程體系,同時還對原本的教學組織模式,進行了優化升級。教師在與企業進行合作時,根據企業的需求,適當地調整了教學內容。增加實踐課程內容的比例,讓學生們更加重視理論與實踐相互轉化的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教育管理部門中,針對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教學組織活動,提出了建設“雙師型”教師團隊的主要任務。在實際的組織和管理工作中,不斷提升教師的工作能力和專業素質,確保教學管理制度和執行力度相互匹配。比如,某地區的高職院校,校方定期組織教師進入到一線企業中,通過參觀學習方法,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同時,還配合多種不同類型的職業培訓,使教師始終可以了解到最先進同時也是最前沿的教學組織內容。此種方式有利于全面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而在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將行業中最新鮮的信息內容,與教學內容相互結合,提升學生們對于旅游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
除了上述幾種方法之外,在現代化的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中,教師需要同學校一道,不斷地優化人才評價體系,提升對學生們綜合素質的評判能力。比如,在與企業進行合作時,通過簽行校企之間的合作發展協議,可以引導企業一同參與到學生的培養工作之中。在這一過程中,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為企業培養和輸送人才;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們提供工作崗位、實訓條件和發展基金;學生們可以為企業提供服務,幫助企業提高發展水平。在這一環節中,企業、學校和學生將各自的發展目標與他方的發展需求有機地融合,進而實現共同管理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企業與學校一起建立人才培養考評委員會,可以更加全面立體地對學生們的學習發展情況進行指導、分析與評價。
綜上所述,“虛擬學院”的建立與實踐應用,必須經由高職院校旅游專業項目負責人和專業學習小組共同管理。通過此種方式,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水平。在實際的組織和管理過程中,相關領域的教職員工,要從實際教學角度出發,結合學生們的學習特征與學生們的發展需求,不斷地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評價管理體系,同時與企業達成良好合作,為教學工作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