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素云 郭劍平
(高平市委黨校,山西 高平 048400)
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中講“我們共產黨員的修養,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必需有的修養。無產階級意識的鍛煉和修養,對于每一個黨員都是重要的,而在取得政權以后更為重要。”十九大報告也指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全黨同志特別是高級干部就必須要加強黨性鍛煉。而共產黨員增強黨性修養,加強黨性鍛煉的主要途徑就是有組織的黨性教育。因此,不斷提高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實效性,使之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近五年,尤其是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召開以后,我國各地抓黨性教育的力度大大加強,并且,在提高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實效性上也作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各地黨委更加重視認真開展黨內組織生活,組織部門嚴把干部隊伍質量,直屬機關工委嚴抓黨員管理,黨校系統更是加大了黨性教育單元課程的設置比例。這些努力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否認,提高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實效性方面依然面臨著一些困境。
在基層,對黨員干部進行黨性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到黨校上黨課,而作為基層黨員干部黨性鍛煉熔爐的基層縣級黨校力量還較為薄弱。突出表現為:一有些縣級黨校辦學條件相對落后;二有的縣級黨校還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三基層縣級黨校師資力量相對有限,教學模式仍舊較為單一,表現為不善教。比如,主要采用宣講式教學,而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情景模擬教學等新方法則僅被少數基層縣級黨校熟練掌握運用。基層縣級黨校存在的這些問題使基層黨性教育難以跟上時代要求,嚴重制約著基層增強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實效性。
基層對黨員干部進行黨性教育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讓黨員干部到黨性教育基地現場體驗。現在全國各地幾乎都有黨性教育基地,不足的是,各地黨性教育基地現場教學的人員覆蓋面還較窄,現場教學的實效性不夠強,黨性教育基地價值急需進一步高效開發利用。
據調研,各地絕大多數時候僅僅安排科級以上干部到黨性教育基地參觀學習,而占比更大的普通黨員則很少有機會到黨性教育基地進行黨性修養和鍛煉。有的黨性教育基地一年接待參觀學習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另外,黨員干部到黨性教育基地的現場體驗多數還停留在表面,正是“現場很激動,回憶起來也很感動,但腳步卻還是原地不動”。這樣的黨性教育只是皮毛,看歸看,“人還是那個人”,難以取得預想效果。并且,各地區之間在優質黨性教育基地資源互通共享上也需要加強聯系,互相學習。
通過對浙江省六個基層黨校及我晉城市六個基層黨校進行調研,發現一個共性問題,即抓黨性教育重會上教育、課堂教育、考察學習教育,而輕實踐教育。大多數地方都把黨性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思想教育、理論教育上,放在了凈化黨員干部的道德心靈上。無論是到黨校上黨課,觀看警示教育片還是到黨性教育基地現場體驗都屬于思想理論教育,而對黨員干部進行黨性教育的實踐措施則較少。
黨性教育是要求黨員干部不斷修身的“心學”,既然是“心學”,而且是受著各種復雜環境影響的社會成年人的心學,這個工作做起來就有難度,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通過赴浙江六黨校調研,我們發現經濟發展好的地方,縣級黨校辦學質量也相對較高,黨性教育搞得更好,形式也是新穎多樣。
針對當前黨性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也結合本次赴浙江調研體會,為提高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實效性,本文提出以下對策:
《中共中央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指出,“黨校承擔著強化理論武裝、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職責,肩負著加強黨性黨風教育、傳承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重要使命。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充分發揮“三個陣地、一個熔爐”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動黨員干部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從思想、政治、作風等方面嚴起來、強起來,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把全面從嚴治黨的任務落到實處。”根據全國黨校工作會議的這一精神,為提高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實效性,各基層黨校一定要抓好主業主課,重視黨性教育,堅持質量立校,搞好“名師工程”,注重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打造黨性教育“精品課程”,發揮好黨校黨員干部增強黨性修養的熔爐作用。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了一些好的做法。如陵川縣委黨校為鼓勵促進年輕教師講好黨課,不時的針對某個問題向教師發問,展開討論,鍛煉年輕教師的快速反應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形成快速思維,提升教師素質。陽城縣委黨校經常鼓勵教師下鄉,深入基層調研,搜集接地氣的案例引入黨課,搞好黨性教育。
浙江之行也讓我們學到了提升教學質量,搞好黨校管理,加強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實效性的許多好經驗。如瑞安市委黨校采取和兄弟黨校互評,聘請上級黨校教授參評的辦法,開發本校黨性教育的精品課程。同時,每天課前都要安排十五分鐘的經典誦讀。還有樂清市委黨校為加強學員管理,嚴肅課堂紀律,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室配置了放手機的盒子,對手機進行集中統一管理。
除此之外,基層黨校還要積極構建一套科學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從這次對十二個基層黨校的實際調研情況來看,一半的基層黨校黨性教育課還只是講授幾個專題,開展一些黨性鍛煉活動,沒有形成系統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完善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應包括:一理想信念教育、二黨的宗旨教育、三黨史國史教育、四革命傳統教育、五道德品行教育、六法治思維教育、七反腐倡廉教育、八黨章黨規黨紀學習教育等。
針對黨性教育基地現場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將現場教學的人員范圍擴大到全體黨員及各行業優秀分子,提高黨性教育基地的使用率;二是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文化及先進文化教育資源,將這些資源與黨性教育基地,與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的課程設計結合起來,實現三結合。
以致力于打造“現場教學·讓歷史說話”品牌的余姚市委黨校為例。余姚市委黨校從2013年7月份開始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按照黨性教育的要求把浙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河姆渡文化,王陽明、黃宗羲等歷史人文資源和余姚相對發達的經濟社會發展資源(塑料、模具、機器人)三塊資源整合成黨性教育資源,開發出黨校黨性教育精品課程。余姚市委黨校的特色就在于通過現場教學四部曲將當地的黨性教育資源與黨性教育基地、黨校黨性教育課程三者有機結合,各部曲又通過精致的環節設計實現了高效的融合利用。
為了避免黨性教育形式化、表面化,避免現場教學成為“跟團旅游式”的走馬觀花,余姚市委黨校經過反復的研究思考實踐,創造性的提出了現場教學四部曲:第一是選擇現場,根據不同的需求對象選擇現場教育基地,選擇課程套餐,有“紅色文化”課程套餐、“歷史人文”課程套餐、“經濟社會”課程套餐、黨性教育專題課程菜單四大塊;第二是認識現場,即到黨性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根據情況設定具體環節,有現場教學(30分鐘左右)、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觀看專題片《浙東紅色記憶·理想信念》、聽點評等環節;第三是剖析現場,通過專題課進行剖析(60—120分鐘),剖析其當代價值,及如何應用于實踐;第四是轉移現場,督促黨員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黨性修養,踐行知行合一。調研中大多數基層黨校的現場教學一般都是前兩個部分做得多,后兩個部分做得少,余姚市委黨校獨具匠心的也正是這后兩部分。余姚市委黨校不僅利用紅色資源反復打磨產生出黨性教育精品課程,還通過剖析現場和轉移現場的設計,讓黨員干部的黨校教育課程上的更走心、更深刻、更有效。本人認為,在第四部曲里,余姚市委黨校的做法如果與瑞安市委黨校的一個做法融合起來會更好。瑞安市委黨校在常規的中青班培訓中,要求中青年干部必須分組幫扶結對村至少完成三件事,完成情況要通過鄉(鎮)、街道進行評議。
由此再聯系到我們高平市,為提高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有效性,也需要深入挖掘長平之戰遺址、炎帝文化、瓦窯頭紅色教育基地等資源。黨校可與黨史辦、炎帝文化研究會等相關單位合作開發黨性教育精品課程,融入我市的黨性教育培訓課程。
如樂清市委黨校提出了黨性鍛煉“六個一”:學員講一堂黨課;走一段長征路;一次訪談式教學(邀請電臺主持人和革命先烈家屬座談,談先進事跡、談家風等);學習樂清革命史一次(先由黨校教師對樂清革命史進行講解,在此基礎上再帶學員到樂清革命紀念館現場學習);法院旁聽一次(親身感受法官對領導干部違紀案件的審判);看守所參觀一次。由此可見,樂清市委黨校提高黨員干部黨性教育有效性的作法主題明確、方法新穎、形式多樣,值得借鑒。
劉少奇同志指出,“我們的修養不能脫離革命的實踐,不能脫離廣大勞動群眾的”。所以,黨性教育既要重視思想理論教育,也要重視實踐教育,要思想和實踐兩手抓。
最有效的黨性教育是促使黨員干部將崇高的黨性修養外化為自覺的行動,其途徑除了黨性教育實踐則別無它路。黨性教育實踐就是強調黨員干部要深入群眾,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提高黨性修養。融入群眾,為群眾辦實事是加強黨性教育、黨性修養最好的實踐,是最能幫助黨員干部成長的實踐。
農村是最底的基層,是中青年干部加強黨性修養、黨性教育最好的現場,是最能鍛煉人的實踐現場。習近平總書記正是在梁家河村的七年知青歲月里形成了熱愛人民,服務群眾,為百姓辦實事的從政理念、人生信仰,從知青到自稱“普通農民”、“我們老陜”。安徽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也是在農村踐行了一個黨員干部的忠誠,形成為了人民勇于擔當的情懷,從“城里人”到“村里人”,從“我們財政廳”變成了“我們小崗村”。
為做好扶貧工作,山西省2015年選派了近萬名省、市、縣優秀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2017年我省為加大脫貧攻堅推進力度,加強“三基”建設,又下文件選派萬名干部到鄉鎮掛職幫助工作。這可以說既是黨組織給年輕黨員干部提供的增加基層經驗的好機會,也為山西的黨員干部提供了在實踐中增強黨性修養的好途徑。
黨校這方面也可以積極地為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實踐提供渠道,如溫州市委黨校搞了“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教育;瑞安市委黨校安排中青班學員分組幫扶結對村完成至少三件事;樂清市委黨校則給中青班學員安排了一個月的鄉鎮掛職任務。
在黨性教育上,還要注重“正反結合”。警示教育是黨性教育的特殊形式,可以起到心理震懾、防微杜漸的效果。黨員干部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對權力這把雙刃劍可能帶來的負面嚴重后果缺乏直觀的感受,對黨面臨的“四大危險”缺乏切身體會。因此,提高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有效性既要做好正面引導,又要開展好反面的警示教育。通過警示教育達到在“看”中警示、在“思”中止步,在“伸”中縮手,實現從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轉變;既要講好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講好共產黨人的道德風范與人格追求,又要剖析黨員干部違紀違法的典型案例,加大震懾力度。
以反面教育促進黨員干部增強自身黨性修養的形式也有很多,如觀看身邊干部貪腐紀錄片、參觀監獄、法院旁聽、現身說法、觀摩反腐倡廉教學基地或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