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北并進的慣性思維去分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光輝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 453007)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的序幕隨之拉開。這一事件的發生,與日本的慣性思維有很大關系。因為日本在面臨南北并進的時候,北進總是碰壁,而南進卻能獲得不錯的“收獲”。久而久之,日本統治集團內部要求南進的呼聲就越來越高,并在1941年11月的御前會議上,壓倒了北進派,最終日本邁出了“南進”的腳步,挑起了太平洋戰爭。
日本是一個島國,地震災害頻發,因此向外發展的欲望就特別強烈。早在豐臣秀吉時代,日本就發動了入侵朝鮮的戰爭,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豐臣秀吉敗亡。1616年,日本人村山等安等人,率兵入侵中國的臺灣,最終也以失敗而告終。這表明日本在近代以前就存在著南北并進的思想,明治維新后更將其付諸實施。
1868年,是日本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日本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拉開了日本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大門。由于明治維新是一種早熟的資產階級革命,且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使得日本在進行改革的時候,顯得矛盾重重,這促使日本的統治者不得不通過對外戰爭的方式來轉移國內的矛盾。
1868年維新之初,日本天皇就頒布了《御筆信》,說道:“朕安撫爾等億兆,終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之安?!盵1]這為日本的對外侵略,大開方便之門。1871年,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因為“征韓論”,吵得不可開交,最終西鄉隆盛等人被迫下野,內治派掌握了政權,但他們并非真正的和平主義者。1874年,日本發生了眾多叛亂,如:佐賀之亂等。為了進一步轉移矛盾,日本借“牡丹社事件”為借口,發動了對中國臺灣的侵略戰爭。由于日本準備不是很充分,且受到疾病的困擾。中日雙方達成《北京專條》,條約中承認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中國不指以為不是[2],還獲得了五十萬兩銀子的賠款。日本首次對華侵略,嘗到了甜頭,野心更加膨脹。尤其是條約中的“保民義舉”等字眼,為日本之后吞并琉球埋下了伏筆。當年曾隨日本使者同中國談判的巴桑納說:“1874年日清兩國締結的條約,最幸運的成果之一,就是使清政府承認了日本對琉球島的權力?!盵3]日本在1879年就吞并了琉球,改為沖繩縣,其向南的勢力范圍擴大了許多,為其日后的南進打下了基礎。
日本在向南侵略臺灣的同時,也向北侵略了朝鮮。1875年,日本制造了“江華島事件”,并在次年逼迫朝鮮簽訂了相關的條約,雖然也獲得了一些利益,但與南方比起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隨后,日本在1882年和1884年,在朝鮮策劃了兩起事件,但結果仍然是以失敗而告終。尤其是1884年的“甲申政變”,中國的袁世凱率兵鎮壓了叛亂,驅逐了日本勢力,使日本的北進勢頭受挫,日本不得不暫時實行“戰略收縮”。
在明治初期的南北并進過程中,日本的北進受挫,而南進卻“擴大”了自己的領地,這使得日本統治集團內部的“北守南進論”者,尤其是海軍的一些人,加大了南進的決心,為1941年底,日本的“南進”政策打下了思想基礎。
1894年,日本悍然發動了入侵中國的甲午戰爭。經過戰斗,最終以清帝國的慘敗收場,中日雙方簽訂了《馬關條約》,宣告了戰爭的結束?!恶R關條約》中明文規定,中國把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等割讓給日本[1]。這樣,日本就要求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各割占一塊土地,以滿足日本南北并進的要求。
但令日本始料未及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馬關條約》簽訂后的幾天,俄、德、法三國就上演了“三國干涉還遼”事件,迫使日本把到手的遼東半島又“歸還”了中國,這讓日本很不爽,這就埋下了日俄之間不和的種子。同樣,日本最為關注的朝鮮,在甲午戰后,日本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1895年底,日本發動了“乙未事變”,殺死了朝鮮的閔妃,朝鮮皇帝李熙談到了俄國公使館,這就給俄國提供了插手朝鮮事務的機會。此后,日本在朝鮮基本上處于守勢狀態。1896年6月,日俄兩國簽訂了《山縣—羅拔諾夫協定》,承認了俄國在朝鮮的優勢地位,日本的“北進”政策再次受挫。
《馬關條約》中規定,中國把臺灣及其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日本開始著手“接收”臺灣的工作。日本命令樺山資紀為臺灣總督,負責管理臺灣。雖然日本在接收臺灣的過程中受到了臺灣人民的沉重打擊,但日本最終還是攻下了臺灣。到了兒玉源太郎擔任臺灣總督的時候,臺灣完全變成了日本所謂的“后方基地”,臺灣的財富、物產、資源等源源不斷地輸入日本。日本在南進過程中再一次嘗到了甜頭。占領臺灣為日本的南進政策搭建了一個橋頭堡,日本的南進野心更加強烈。
甲午戰爭中,在日本再次南北并進的時候,北進再次撞了墻,這次的阻撓者主要是俄國。而日本的南進卻收獲頗豐,這使其野心愈加膨脹。甲午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海軍,也不再屈于陸軍的壓迫,“南進的呼聲”日益高漲,這為其日本偷襲珍珠港埋下了伏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對于日本來說是對外擴張的“大好時機”。日本元老井上馨在同年8月份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信中說:“這次大禍亂,對于日本的國運發展來講,乃是大正時代的天佑。”日本應借此機會,“確立我對東洋的利權”[4]。這對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日本隨后又采取了南北并進的戰略。
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宣戰。隨后日本出兵中國山東,在膠州灣地區與德國大打出手,最終德國戰敗,日本控制了山東半島。與此同時,日本出動海軍,占領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加洛林、馬紹爾、馬里亞納三個群島,把自己的勢力范圍推進了數千公里。日本為了保住到手的既得利益,與英、法等國簽訂了秘密條約,答應戰后支持日本接管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這樣看似日本在南北并進中都獲得了利益,但日本仍然沒有想到,它的北進即將受挫。
1917年11月,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英、美等國出兵西伯利亞,日本自然也不會落后。但日本這次出兵長達六年,而且基本上毫無所獲,也拖垮了日本國內的經濟,使日本的經濟瀕臨崩潰。再者,日本在山東的權益,雖然在巴黎和會上得到了英、法等國的支持,但是美國為了打破日本對中國獨占,又召開了華盛頓會議。華盛頓會議上,美國為了遏制日本,逼迫日本與中國簽訂了《關于解決山東懸案的條約》。條約規定:“日本應將膠州灣德國舊租界地交還中國,并規定日本應撤退軍隊與憲兵,將鐵路及附屬產業歸還中國。”[5]這兩個事件,無疑都是對日本北進戰略的重大打擊,北進勢頭再次受挫。
與此次北進相反,日本的南進再次獲得巨大利益。日本獲得了德國在赤道以北,三個太平洋島嶼的“委任統治”權,且在華盛頓會議上得到了《四國公約》的保證,尊重他們在太平洋上各島嶼的權利,這對日本來說無疑獲得了巨大利益。這與北進相比而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日本在一戰中再次拋出了南北并進的戰略,但是北進仍然碰了個大釘子,南進反而得到了列強的“承認”。這對日本統治集團來說,南進能獲得巨大的“利益”,南進的欲望更加強烈。
1937年7月,日本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19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二戰全面爆發。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二戰的規模擴大。這對日本來說,再次面臨著南進、北進的戰略抉擇。
日本統治集團對此吵的是不可開交。日本在此之前有過北進的嘗試。1938年,武漢會戰期間,日本曾在張鼓峰挑起事端,但最終以慘敗收場。1939年,日本又發動了兩次諾門坎戰役,但敗得更慘,北進再次受挫。到了1941年,尤其是蘇德戰爭爆發后,日本“南進”“北進”兩派的斗爭達到了白熱化,最終日本選擇了南進,這與其慣性思維是密不可分的。
當觀念被嵌入制度,卻又缺乏“新陳代謝”時,就會規定政策的方向,并排斥其他的政策選擇[6]。日本在屢次南北并進時,北進總是受挫,而南進總能獲得不小的“收獲”,這在日本統治集團的腦海中就形成了南進總能獲得利益的想法。因此他們在1941年進行戰略抉擇的時候,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南進。因此,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一定程度上是由日本的慣性思維所導致的。
總而言之,日本每次在面臨南北并進的時候,往南走會獲得巨大的利益,而往北走,總會有一個大國在阻礙著它。由于受到其慣性思維的影響,日本在1941年選擇了南進,挑起了太平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