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哲
(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816)
黨的十九大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主要社會矛盾表現為為人民需求的增長和不平衡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個新時代,應該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我們的旅途中,我們應該更加同心協力,一同克服困難。繼續奮斗,勇敢奪取新時代的偉大勝利。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是祖國繁榮富強、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力量和不竭動力,因此,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是:積極推動我國現代化教育水平和理念的發展,及實現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進步和思想水平提高,努力同國家的教育方向相結合,同十九大教育精神相結合,更新理念,同國家的命運相聯系,同國家命運相結合,為國家奉獻青春奉獻成果。21世紀是一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同時也是新時期教育發展的升級時代,作為提供給新時期的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導向的力量,高校不僅僅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科學文化水平,同時還要通過思想教育積極引導學生不斷的向黨看齊,向國家發展的命運看齊,要高舉馬克思主義和新時期的教育思想,未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奮斗。其次,為更好地發揮政府在新時代的管理和服務功能,大力推進簡政放權、“負面清單”行政體制改革,在新的行政機構改革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不拘泥于純粹理論,應更好地與新時代的改革攻堅結合起來,增強學習的實踐應用性;此外,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把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道路的旗幟,這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指路明燈,是必經之路。尤其是高校大學生,必須認真學習把握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踐行者,不斷武裝自己的精神力量。
把握新時代的新特征,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所在,改革攻堅的主要方向,統籌規劃,協調機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出發點,緊密結合全黨全國的重要會議指示精神,并且和新時期網絡輿論相結合,構建起一個具有生命力,具有不竭動力和生命力的教育平臺;二是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經費投入力度。不斷鞏固思想政治教育基礎,并通過立項設立專項研究經費作為基本手段。匯聚學科內的骨干人才,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學科領域內專家研究者的教學交流和實踐交流,加大校內外資金、技術、人才這三方面的整合力度,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力度,豐富教學資源,夯實教育工作的基礎。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把老師地位的地位抬得很開,而輕視了學生的地位,把學生作為填充政治教育的容器。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嚴重破壞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學生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變得僵硬,而且與新時代倡導的教育理念模式沖突。所以,轉變教育觀念是目前國內諸多高校需要進行的一大變革。在21世紀,我們能夠充分的感知到,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水平的提升,而科技的提升核心在于人才。人才才是社會發展的創新驅動力,是社會發展的核心所在,高校教育是建立在基礎教育水平之上的高階段教育,如果說義務教育是打基礎階段,那么高校教育就是提升階段。因此,高校的創新人才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性人才不僅僅要具備創新能力和意識,同時還需要具備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才能積極為國家服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大學生剛邁進大學校門,開始接觸社會,需要對其三觀進行教育。故此,必須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領悟新時代思想政治方向,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因境施教,使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在正確的思想政治的領導下走向成功。
目前在我國高校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管理與實踐二者是獨立實施的,管理效率較差,創新力度不足,學生參與度不高等等這些問題成為我們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難點,這就要求高校的黨員同志起到帶頭作用,要做到嚴于律己,將自己的品行道德進行高水平的約束,再投入到建設教育的洪流中去。首先,高校黨員既是黨的成員,也是是學生中的一份子,他們能夠深入了解認識其他非黨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找出與新時期要求不相適應的思想政治缺陷,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同時還要重視高校黨員的示范性領導作用,發揮出榜樣的力量,特別是接受高教育的學生,更容易受到優秀正能量的影響,然后努力以此規范調整自己的思想作風和行為;再者,我們要積極鼓勵高校黨員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保持熱情端正的思想作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他人,充分發揮自身的先進模范作用,這比老師在課堂上的理論教育和言語倡導顯得更加有力和有效。
隨著新時期網絡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很多傳統事物都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高校應改變老套的教育模式,將教育模式和目前新興的新媒體結合起來教學,促進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與協作。高校可以選擇將一些先進的現代科技設備應用于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并輔以相關的工具器件來搭建一個高效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平臺,將新媒體作為輔助工具用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中去,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和補充作用。另外,除了改變教育模式,高校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對思想政治工作內容進行拓展。緊跟實施發展和網絡輿情,使用網絡化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擴展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知識儲備,并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在學習中的錯誤,然后予以及時糾正,在正確方向的指引下不斷促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通常是大班教學,上百人的大課很難建立起老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機制,基本上演變為老師單方面的灌輸理論,而學生昏昏欲睡。所以,對于班級的人數應該加以限制,最好人數大于小于100,這樣能夠有效實現聽課質量,創新管理體系,保證教師與學生能夠進行雙向的溝通交流,課堂形式不拘泥于傳統授課模式,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熟悉的網絡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增強政治教學的趣味性;另外,不光是在課堂之內,課堂之外也要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在課外通過豐富活動形式,增加活動趣味,與課余生活向結合。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高校作為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發展輸送人才血脈的重地,更是要堅持正確思想的引導,在精神上為新時代的奮斗強根筑基。因此,為適應新時期的發展特征,高校應盡快采取措施更新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質量,在新的重點領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尋求教學新的創新爆發點,引導激發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自主性,發揮黨員模范的榜樣作用,從課堂內出發,慢慢發展到課堂之外,在課余生活中,也要注重培養思想政治道德素質。高校應當培養出高素質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這是高校進行教育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