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治國
(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對于高校而言,招生是其發展的動力、基礎,而就業能夠將其實際水平體現出來。在高校的發展中,構建招生就業聯動機制能夠有效保證人才、就業人數之間的均衡性,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就業率,可以說構建招生就業聯動機制是高校在新形勢下的重點工作內容。因此,高校就需要結合實際現狀、發展趨勢等因素,積極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招生就業聯動機制,以此充分發揮其作用,推動社會的發展。
在高校的發展中,其招生、就業均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其影響因素較多,主要來自于政策方面。目前,高校招生就業的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在高校教育逐漸普及的背景下,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生源,大多數高校多采取了“擴招”政策,使得其招生的規模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我國高校的總數較多,不僅教育理念存在差異,其教育水平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并不能在根本上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導致普通高校招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那些高水平的高校,則會為了吸引更多優秀、高質量的學生,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這種現象的實質其實為惡性競爭,影響生源分布均衡性[1]。
基于高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的背景下,畢業生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從2014年700多萬的畢業生,增長至2017年的795萬,而2018年預計會有820萬的高校畢業生。由此能夠發現,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在不斷增多,導致人才之間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其就業形勢相對嚴峻。除此之外,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初期階段,經濟發展的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就業條件、服務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并不能有效解決就業問題。
從高校的角度分析,招生、就業是其發展的“招牌”,對于推動高校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構建招生就業聯動機制以后,則能夠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應用在高校的發展之中,進而為社會的進步、發揮貢獻更多力量。實際上,高校構建招生就業聯動機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招生、就業是高校最為基本的兩項工作內容,更是推動高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所以,在高校的長期發展之中,就應該積極培養學術型人才、科研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等。在此基礎之上,高校能夠實現招生、就業相互對接的目標,同時還能夠保證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相互契合,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的價值,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普通的大學生基本上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是需要更多專業性人才、技術人才,也就是說高校需要通過招生就業聯動機制,掌握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趨勢,從而打破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技術、經驗,彰顯高校自身的價值[2]。
在高校中,領導人員需要樹立良好的榜樣,積極成立關于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組織機構,并對就業處的工作人員進行整合、配置,以此來加深相關工作人員對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認識。同時,高校需要定期開展關于招生、就業的會議,依據當前人才培養的現狀,商議調整、落實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策略,并鼓勵優秀學生代表參與到會議之中,從而制定更加符合人才就業需求細則,提高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科學性。
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積極與教育部門、企業、學生等方面進行溝通,將企業的人才需求作為構建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導向,將科學發展作為其自身的目標。基于這樣的方式,高校能夠更具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有計劃的開展招生工作,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效率,滿足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提高高校的就業水平。總體而言,將招生就業聯動機制落實在高校之中,對于企業、高校以及人才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可以將招生、就業結合起來,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
由于我國高校的數量較多,相互之間的差距較大,所以在構建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現狀,踐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從而保證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有效性。具體而言,高校需要全面分析師資隊伍、專業教育、就業現狀、專業情況以及教學條件等因素,從而有計劃的開展招生工作。除此之外,高校的師資力量、專業程度、辦學水平、教學口碑等,還是用人單位參觀、學生擇校的指標,影響著高校的就業水平。
因此,為了能夠充分發揮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作用,就需要依據實際,實現招生計劃、就業工作之間的對接。同時,對于不同產業結構、教育環境、經濟水平的地區而言,其存在的客觀因素也是構建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關鍵,如:南方的高校不適宜開展建筑、礦業的專業教育,而西北地區則不適宜進行藝術、紡織、設計的教育,這就需要高校依據實際構建招生就業聯動機制,實現招生與就業的目標[3]。
目前,很多高校已經構建并實施人才招生與培養的聯動機制,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實現定崗培養,還能夠滿足學生對就業的需求,同時增強學生能力的專業性,推動高校發展。因此,高校需要結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進一步推動招生就業聯動機制,其目的就是解決招生與就業之間的矛盾問題。具體而言,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組織機構,需要對各高校的招生、就業提出更加科學、嚴格的要求,例如:如果某一高校的就業水平已經連續三年比平均招生規模低30%,那么就要求其個別專業暫停招生,而對于低于40%的高校,則應該要求其某些專業隔年進行招生。
在評價高校辦學水平的過程中,相關的組織機構應該憑借招生就業聯動機制,將就業的實際納入考慮的范圍中,從而全面落實更多相關的制度、政策,引導高校將就業水平作為制定發展規劃、調整高校布局、確定招生規模、設置專業學科的主要依據。總的來說,將招生工作、就業工作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保證高校能夠依據社會發展需求,對專業的分類、發展規劃進行布局、規劃,便于將招生就業聯動機制落實在實際工作中。
目前,高校招生就業存在嚴重的問題,因此就必須通過構建招生就業聯動機制的方式進行解決。以此為基礎,高校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并將實際發展現狀納入了建立聯動機制的考慮范圍之內,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要求,在促進高校發展的同時,為社會提供了更多專業的人才,能夠有效緩解人才培養、人才就業之間的矛盾。所以,高校可以結合實際將文中的方式應用在構建招生就業聯動機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