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業區,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1992年12月30日:新疆準噶爾盆地又誕生一個年產百萬噸油田——石西油田。從1997年11月10日成立石西油田作業區至2005年8月,已累積生產原油880萬噸,生產天然氣42億立方米。為新疆油田的發展,為新疆油田建成我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大油田,為中國石油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石西油田作業區成立后認真落實上級戰略部署,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發展,不僅圓滿完成了各項生產經營任務,而且做到了安全文明生產,取得精神文明建設的長足進展,還在亙古沙漠中創造了一個綠洲奇跡。作業區先后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明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花園式單位”、克拉瑪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綠化工作先進單位、綜合治理模范單位、新疆油田公司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諸多榮譽稱號。石西油田作業區所轄油區地處準噶爾盆地腹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距克拉瑪依正東方向150公里,是二十世紀末建成的一座百萬噸級現代化沙漠整裝油田。
作業區共有員工600余人,平均年齡為38.8歲,現有員工中各年齡段的分布不太均勻。相比較而言,一線管理人員和技能操作人員的年齡分布較為均勻,專業技術人員的分布最為不均,36歲到45歲專業技術人同是經驗豐富、能力最強的,但他們只占全部一線專業技術人員的16%。獲得中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缺員最為嚴重,而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中43%的員工年齡都在30歲及以下,這個年齡段的人員大都工作時間不長,還不具備取得中級職稱的能力和條件。還有部分具備能力和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有的走上基層的管理崗位,有的被補充到機關或直屬單位。再加上作業區專業技術人員只有調出而沒有調入,缺員崗位只能從新分大學生中慢慢培養。必然會導致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年齡偏低。從而削弱了一線的專業技術力量。
作為生產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和培養是重點工作,但是由于自然環境、原油價格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近年來,人員離職現象比較嚴重,其中年輕的專業技術人員離職現象更為嚴重。近五年內,離職青年干部有11人,占近五年入職大學生總數的30.6%,離職時年齡均在35歲以下。
經過調研和分析,青年干部離職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員工個人意識強烈,僅僅依靠單一的思想工作留住人心難以持久;二是工資待遇低且增長緩慢,與較高的物價、房價等快速增長的生活成本不相適應;三是晉升通道狹窄,追求進步的員工缺乏工作動力,難以留住人才骨干;四是油田生產長期在沙漠腹地工作,野外工作時間長,補助力度不大,員工更愿意在市區或到內地工作。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結合沙漠油田實際,要想留住人才、激發青年員工在沙漠油田干事、創業的激情,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做到文化留人。一是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給每位員工以實現自身價值和展示才能的舞臺,加強文化引領,形成奮發向上的氛圍。二是組織開展豐富各類多彩的活動,用“正能量”影響員工,為員工營造和諧溫馨的工作氛圍。
(二)關注員工需求,做到事業留人。一是在公平的原則下建立有競爭力的薪酬、考核和培訓機制,激勵先進,鞭策落后。二是公正評價員工,給予每位員工公平的發展機會和享受權利的同等機會。三是為員工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倡導和諧友愛的人際關系。
(三)加強教育引導,做到思想留人。一是制定作業區發展藍圖,讓員工對企業的前途有明確、良好的預期,努力培養員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價值觀。二是加強思想工作,各單位黨支部書記定期開展聊天談心,掌握員工思想動態。三是做好比對分析,通過與其它工作等進行對比分析,幫助員工認清形勢,學會感恩,達到“留心留人”的工作目標。
(四)加強作業區部門(崗位)動態管理,隨時掌握人員結構、思想動態:一是結合員工專業、能力、性格等綜合分析,合理分配崗位;二是在員工出現思想波動是及時做好挽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