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奕洋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四川 成都 618307)
高校是培育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沃野,是象牙塔下的神圣殿堂,是人們心中的一片凈土。腐敗現象已潛入“象牙塔”,嚴重破壞了校園的良好氛圍,阻礙了高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在社會轉型關鍵時期,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多重因素的沖擊和挑戰,致使校園中出現了諸如“理想迷失”、“行為失范”的現象,阻礙了大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阻礙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成為了創建廉潔校園和開展廉潔教育工作的必然選擇。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體到教育領域,就是要不斷推進高校依法治校,建設教育領域的法治體系,使學校各項工作在法律框架下有序推進?!陡叩葘W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中明確指出,章程是高等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實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職能的基本準則。章程發揮著類似于憲法的作用,指引著高等學校制度的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有利于明確大學章程的重要地位,落實章程規定。當高校各方面規章制度完善化、合法化,在某種意義上提高了高校的法治化水平,從而推動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落實到高校教育領域就是要規范和制約學校師生干部員工的權力,防止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的滋生和蔓延。全面推進依法治校,保證權力正確行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形成科學有效的全力制約和協調機制,才能成為高校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保障。
高校是培育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平臺,通過依法治校,切實尊重和保護廣大師生的權力,給他們公平的待遇和公正的評價,在某種意義上講就等于給了學生最直接最生動有效的民主法治教育;通過依法治校,讓師生將學法、守法、用法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強化工作規范,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學校的各項日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形成良好法治環境,使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并充分理解學習到各項法律制度,從而培育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在依法治國實踐中,我國高等教育法律法規在不斷完善,但高等教育法律法規在立法體系上尚不完備,致使高校在依法治校的實踐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無法可依的局面,處理不當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新時期,以依法治國戰略思想為引領,借建設法治社會之動力,完善高等教育法制體系,為高校推進依法治校夯實基礎,促使高校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學校,其規章制度的制定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立法行為”,然而在這些規章制度的制定過程中,由于對此“立法行為”的基礎或依據的不清楚,或其他因素,有時甚至出現個別領導私自制定規章制度的行為,嚴重危害了廣大師生的合法權力,導致了腐敗現象的產生,影響了學校的發展。要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就要完善高等教育法制體系,各高校以章程為依據,積極建立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形成科學的民主決策、管理服務機制,推動學校各個層面都能納入法制軌道,逐漸形成依法依章辦事管人、法律法規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保證學校辦學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法律和道德可以互補,法律依靠強制手段來約束人們的言行舉止,而道德依靠信念與習慣來維系社會規范。必須將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結合起來,才能夠將德與法的約束作用有效的發揮出來,才能實現全面的依法治校方略。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依法辦學,落實師生主體地位,依法保障師生的合法權力,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環境和濃厚的學校法治文化氛圍。加強學校法制建設,保障師生合法權益,有效的推進高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進程。
隨著社會改革的推進,廉潔教育備受關注。高校廉潔教育是指高校和有關部門,以憲法和法律為基礎,對高校師生員工施加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以此來培養師生的廉潔意識,增強拒腐防變的理念和能力,促進廉潔自律修養形成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建設法治中國的大環境下,建立高校廉潔教育的長效機制,將高校廉潔教育與廉政建設緊密聯系起來,保證廉潔教育活動的組織性、計劃性,為廣大師生的生活、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是推進全面依法治校的有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