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航
(河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呈現出蓬勃的態勢,人民群眾也越來越注重文化生活。圖書館作為一個人民群眾豐富文化生活的載體,開始承擔起重要的責任,所以圖書館良性健康的發展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傳統的圖書館承擔的職責大多是收藏圖書,不注重圖書的利用率,但是轉型時期的圖書館承擔的職責開始慢慢轉化為如何最大化的利用圖書資源。這種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過程,當前,大多圖書館的文獻利用率還是偏低,要想轉變這種形勢,對影響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的分析則有其必要性。
當前,我國一年之中會出版超過十一萬種類的文獻,其中包括八千多種期刊以及十萬多項的專利申請。從數據上看來,我國的圖書館中文獻等資源的數目并不少,而且可以稱得上是較多,但是與一些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文獻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率偏低,沒有很好的利用圖書館中的文獻資源。最近十年之中,我國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信息設備也比較發達,甚至在世界上都是處于較高的地位,但是我們對信息的利用能力卻是一直提高不上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于中國來說發展工業和農業,使人民群眾的生活達到小康是頭等大事,所以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對信息產業的發展以及對于人民綜合素質的提高重視度偏低。這些國情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釋我國文獻利用率偏低的原因。
圖書館的內部購置體系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所以圖書館的圖書結構分布也是不科學。而且網絡上的圖書情報資源分布不合理,一些數據庫一家獨大,這使得用戶們很難獲取和使用自己所需的文獻信息資源。在全國各地的很多圖書館中,圖書管理人員的管理思想還很保守和落后,一些管理人員甚至不是圖書管理專業的專業人員,更沒有圖書管理上的專業知識。他們不重視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只關注圖書是否有破損或遺失,圖書館的衛生情況,所以很多圖書管理員通常是在圖書館里休息。
首先,用戶們應用信息的意識薄弱,經濟迅速發展,我們已經迎來了信息化社會,但是人們對于這種變化并沒有做出迅速的心態上的轉化,一些用戶的信息利用的意識還很薄弱,知識產權意識也是薄弱;其次,很多用戶和檢索能力較差,現在我們的文獻數據庫越來越龐大,用戶在利用這些文獻時會覺得復雜,用戶們也沒有經過檢索的培訓,缺乏檢索的知識,所以會出現盲目查找,無法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資源的現象;最后,讀者面對大量信息,無法進行分辨和取舍,現在各個搜索引擎以及文獻數據庫中資源過多,讀者無法從這些資源中進行選擇和處理,甚至會產生畏難和焦慮的心理不適。這些都是用戶們自身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文獻數據庫之間相互獨立,互不合作,這不是一種健康的發展狀態。這就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進行適當的頂層設計,對各個數據庫以及圖書機構進行聯合,使他們之間良性競爭,實現資源共享。這是因為一個數據庫或者一個圖書情報機構的力量是有限的,它們獨自的吸收世界文獻資源的能力絕對比不上聯合起來的能力。這樣既可以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各個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是提高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措施。
數字化圖書館雖然在服務形式上與傳統圖書館有所區別,但是它具有更加龐大的信息包容量,形式多樣化,存儲多樣化,為讀者提供信息資源的功能卻大同小異,通過對信息的檢索和篩選有助于讀者做出正確的選擇,使高質量的信息資源能夠被利用充分。在數字圖書館的幫助下,能從巨大的信息資源中,通過篩選過濾機制將最符合讀者需求的信息及時的反饋給讀者。除此之外,數字圖書館在數據信息的獲取和識別中,可以在準確無誤的找到讀者需求信息的同時,推薦相關讀者感興趣的信息給讀者,數字圖書館的推薦服務是一種主動式服務,它在實現讀者需求的同時,減少讀者操作。
21世紀,科技改革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信息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要意識到信息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讀者們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識,加強自己的信息化能力,加強對信息的利用,主動去了解獲取信息的方式,懂得在大量的信息中獲取自己需要的內容。意識到圖書館對我們讀者的作用,主動走到圖書館中。
社會不斷完善自身,圖書館作為國家文化發展的一份子也要跟緊社會發展的腳步,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更新觀念。要發揮好圖書館的教育功能,提高大學生以及人民群眾的素質,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