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靜
(樂山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在我國一直單身的人比例較少,結婚后愿意做丁克家庭的數量現在比以前有所增加,但是從比例上來說還是很少的,所以大多數人都會結婚,會生育小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多數女性都會來到勞動市場成為職業女性。國務院新聞辦2015年發表的《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白皮書顯示,2013年全國女性就業以3.46億人的總量占據全國就業總量的近一半。(陳雯,2017)兩個現象疊加在一起,生育孩子的職場女性數量龐大。生育的目的從傳統時代到現代時代發生了一些變化,現在精神慰藉的作用增加。(宋亞旭,2017)生育的數量隨著個人喜好、家庭決策、國家政策的影響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2015年實施“二孩”政策,鼓勵生二孩。“二孩”政策讓女性經歷的生育胎次增多,更多的女性受到生育的影響。生育行為既可以作為因變量,又可以作為自變量。有多方因素影響生育行為,生育行為又能夠對女性、家庭、人口數量、老齡化進程等方面產生影響。本文主要分析當孩子處于嬰幼兒時期,生育對職業女性身體、時間、工作、社會關系四個方面產生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相互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以及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減少生育對女性的負面影響。
在討論生活時間呈現間斷性之前,我們還需注意女性在生育時經歷的疼痛感對身體仍有著影響。生育小孩的方式主要是自然分娩和剖腹產,前者分娩時有間隙的陣痛,到了分娩期疼痛很嚴重;后者可能會避免陣痛,但是手術之后仍會有疼痛感。(三省出版社編輯部,2014)生了孩子,女性本身是個病人,但是這個病人在沒有恢復之前就要馬上擔任母親的角色,開始照顧小嬰兒。一個新的角色和一個疲憊的身體相結合,讓女性承擔著重任。此時來自家人的支持、理解、關心、愛護就很重要了。
夜里要給嬰兒喂母乳或牛奶、換尿布,必須按照嬰兒的時間來操作。這個時間對女性的影響較大。但是白天沒時間睡覺或者有時間但由于習慣不同又不好入睡。這樣母親的睡眠質量就受到了影響,睡眠不好既影響身體又影響心情。較少的孩子才會在嬰兒時期一覺睡到天亮,多數孩子都會醒來,讓大人陪伴、照顧。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多數母親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母親本來睡眠質量不高,遇到和孩子時間沖突時,睡眠質量就受到很大影響了。
“孩子小的時候半夜要起來,我起來了就睡不著,那一年多頭一直是暈的,我不想再生了,想著又有兩三年睡不好,太痛苦了。”
——一位三歲小女孩的媽媽
如果小孩經常半夜起來玩耍對母親睡眠就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孩子半夜起來玩耍的習慣,讓母親白天感到很疲憊,一整天頭都是暈暈的。孩子在半夜間斷性活動,讓母親睡眠時間也成了間斷性的。智聯招聘的調查顯示,40%的女性表明晚上睡眠不好影響第二天工作。(祝紅艷,2009)
等孩子稍微大些能夠半夜不起來,母親的睡眠質量好些,但是仍然需要照顧孩子,需要和孩子玩耍,所以母親的時間還是間斷性的。傳統因素和現實條件,讓母親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要比父親更多。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顯示,母親的陪伴時間和父親相差2-4倍。(陳雯,2017)在美國從事全職工作的母親每周的工作時間為40個小時,照顧家庭和孩子的時間為36個小時。(波普諾,2007:446)母親的時間變成了間斷性的而且用于照顧孩子的時間還這么長,對母親的工作和社會關系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生育對于女性的工作也產生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生育孩子后女性開始休產假,產假時間國家有具體的規定。這段時間女性的工作是中斷的,在家做全職媽媽。通常稍微穩定一些的工作都是這樣休產假,女性休完產假之后再去接著工作。雖然這是法律規定的假期,單位也同意休假,但是女性在工作上面中斷的這個時間對女性的工作仍有著影響。由于個人原因或者工作性質的原因,有的女性在生育孩子時會主動或被動辭職,等孩子兩三歲上幼兒園之后再重返工作場。
“本來女性就有哺乳假,我上班時就利用這一個小時的哺乳假擠奶。但是領導不同意,說要把工作和生活分開。這個新領導的工作方式和以前的很不一樣,我們好多人都接受不了,干脆辭職等孩子大了再找工作。”
——一位七八個月男孩的媽媽
女性因為生育孩子少則中斷六七個月的工作時間,多則中斷兩三年甚至更長的工作時間,選擇生育二孩的女性會再次經歷這種間斷,讓中斷的工作時間增加。工作時間的中斷對于女性的工作和社會關系都產生著很大的影響。
現代社會,工資、福利、晉升與工作成績相關,這也是科層制管理的特點,理性、公平、標準。達到某種要求,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回報。女性由于睡眠時間、照顧小孩,工作成績就會在這一時期受到影響。但是在考核時,不會考慮這些原因,只按照規定辦事,女性的工資、福利、晉升就會受到影響。國內外都存在生育工資懲罰,既生育女性的工資低于未生育女性的工資。(顧和軍,2015)有的女性為了不影響工作、晉升、收入,在結婚后推延生育小孩的時間或者不生育第二個孩子,有的就做丁克家庭不生育孩子。女性的生育條件并沒有因為現在是工業化、現代化的時期而發生變化,這時女性身體的生物性時間與工業化的線性時間就出現了嚴重矛盾,兩邊都在按照自己的軌道運行,并沒有相互交叉、妥協的地方。
因為女性在生育小孩后時間變成了間斷性的,工作時間縮短、工作質量受到一些影響,那么工作場上也會有相應的對策。這些對策與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企業社會責任感不強、性別不平等有很大關系。有的公司在招聘時直接寫出,兩年內沒有生育計劃。有的公司、單位,員工生育孩子是按照順序輪著來的。這是通過工作要求來影響生育計劃、生育行為。當然有的公司,不是考慮有無生育保險,而是當員工懷孕時,就以各種理由將員工辭退,直接省去女性生育對公司的影響,難道生育成本只能有女性或家庭來承擔嗎?雖說有生育保險,但并非所有人能享受到,2010年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只有3.5%的女性在產假期間能獲得和生育之前相同的津貼,31%的女性有部分補貼,25.5%的女性沒有任何津貼。(張琪,2017)
女性經過十月懷胎,生育孩子后幾個月的產假,這是直接影響女性的工作時間,工作成績會受到影響,工資收入也會受到影響。生育孩子后,孩子比較小的時候花費很多時間照顧,同樣會影響到工作。這是影響女性收入的一個原因,現在男女收入不平等,男性收入高于女性。中國社會調查項目(CGSS2010)顯示,城鎮就業者中男性與女性小時工資分別為14.9380、11.2515。(佟孟華,2017)在家庭中,父親的收入較高一些,所以生育孩子之后,母親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讓父親多用時間在工作上。沖突理論家指出,所有的社會都發現讓生孩子的人去看護孩子是更有效率的。于是,女性照看孩子的責任,影響了她們對職業的選擇以及在工作上付出的時間。(魯思.華萊士,2008)經過這樣理性的考慮,家庭的總收入能夠更高些。結果就是父親照顧孩子的時間較少,母親照顧孩子時間較多,工作時間減少,收入降低。
母親不參加一些外出的活動,大家都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要在家帶孩子,小孩離不開媽媽。由于照顧小孩、和周圍人的理解,母親與朋友、同事、原生家庭的聯系比生育之前更加少了。母乳時期,母親不能離開孩子太久,小孩子又不能跟著母親一起外出。女性的社會關系不可能都在短距離當中,有些距離遠的關系就不能面對面的交流。從時間來說,嬰兒的時間是間斷性的,嬰兒活動時我們要陪伴,睡覺時才能通過現代化的交流方式與他人交流。這是母親們的時間安排,但是對方可能這個時候又在忙。隨著朋友們結婚生子,不僅自己要照顧孩子,朋友們也要花大量的時間照顧家庭、孩子,女性朋友之間的聯系和生育之前相比就減少了。因為生育女性會中斷幾個月或者幾年的工作時間,這樣自然會讓同事之間的聯系減少。只有回到工作,同事之間的關系才會增強。
和母親相比,父親在與外界聯系時,更少會因為照顧小孩而減少聯系頻率。但爸爸的外出減少了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又增加了家人帶孩子的負擔。現在工資收入體現了性別差異,男性的工資收入更高,為了不影響工資收入,父親要努力工作,維持各種社會關系。女性原有的朋友聯系少了,但是為了和家人保持一致行動,男性在維持關系網的時候,還需要女性出場。這樣時間一長,女性以前的社會關系網就更缺少維護。男性的社會關系網對工作更重要,應該維護。男性的親屬是家人的主要親屬也應該維護。傳統從夫居的生活方式對現在年輕人的生活仍然產生著較大的影響。女性中斷性的時間,讓他們用于維護自身社會關系在減少,反而還需增加維持丈夫這邊社會關系的時間。
女性間斷性時間是客觀存在不能改變的,那有什么辦法改善這樣的情況,即把孩子照顧好,又能讓母親工作好,休息好。我們不能因為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是偉大的,就無視這個問題,此時家人、社會的理解就變得相當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這一矛盾,適當緩解女性面臨的角色沖突,解決女性生育的一些后顧之憂,也有助于讓更多的女性放心的生育和生育二孩。
法律上規定男女平等,具體保障女性權利的條文也很多。在工作場上,如果都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執行,女性的權利會得到更多的保障。“二孩”政策出臺后,不少專家學者紛紛想辦法保障女性的權利,比如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劉曉楠建議男女都可以休育兒假,從制度上鼓勵男女在撫養孩子上面都要花同等的精力。(應鐸,2015)如果現有的法律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再根據社會的發展補充一些規定,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女性在求職、工作中遇到的不平等待遇,促進男女平等,還能讓小孩子在得到母親照顧的同時,更多的享受到父親的關愛和陪伴。
工作和家庭是兩個不同的分區,但是這兩方面同時是一個人的生活,要把整體的生活絕對分開是不容易的。還不如尊重現實,讓女性的工作時間在這時發生一些變化,把固定的工作時間變成彈性的工作時間,既能上班,也能把孩子照顧好。把科層制的組織管理可改善為彈性組織管理,彈性組織的一個構成要素就是彈性時間。(戴維.波普諾,2007)增加一些為母親、孩子考慮的措施。如果工作環境能夠對于生育后女性更多的關懷,這樣不僅能夠打造人性化的工作環境,還能提高女性的工作效率。
傳統社會男性出門掙錢,女性照顧家庭,現在女性不僅要承擔起經濟責任,以前要承擔的情感責任也沒有減少,這樣男性和女性就會走向殊途。讓男性、女性都共同承擔經濟責任和情感責任,才能走向同路。(吉登斯,2001:191-196)父親花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孩子,讓母親休息一下。這樣能讓母親從緊張、忙碌中緩一緩,放松心情,休息后才能有較好的精力來帶小孩,對孩子情緒也好些。讓小孩能夠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能增加親子感情,對于培養祖國的下一代也是絕對有益的。當然這也有利于在家庭里提高女性地位,實現男女平等。
沒有誰天生就知道怎么做父母,母親一方面要自我安慰,不能因為沒有把孩子照顧好就自責,要放松心情。另外母親可以多學習一些育兒經驗,和孩子、父親一起尋找自己家庭最適合的養育方式。盡量的安排好時間,讓工作和照顧孩子能夠較好的運轉。弗里丹在《第二階段》一書中提到,很多工作上面獲得回報的母親擔心,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自己成為一個好母親,女性與男性一樣陷入了職業陷阱。弗里丹認為現在是男性與女性要一起建立社會體制,讓
雙方都能更好的協調工作和家庭的時候了。(波普諾,2007:418)這樣不僅能使女性更好的成長,對于社會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