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博 王 剛
(1.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2.商洛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國高??焖俳⒘司哂兄袊厣募彝ソ洕щy資助模式。教育部門要求高校嚴格落實中央精神,從我國現行的資助政策制定、落實、社會反響等各個環節完善“精準資助”政策,找到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問題的有效途徑,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接接受高等教育。
(一)建立機構,完善措施
首先,根據全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實際需要,成立由校黨委書記領導、主管校領導負責、相關組織機構和二級學院黨委書記為成員的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其次,成立學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具體負責組織和管理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與資助工作,并結合本校實際出臺相關資助保障制度和具體實施辦法;再次,成立院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資助工作組,由各院系黨委書記任組長,輔導員、班主任、學生代表等為成員,負責院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和審核工作;最后,以班級為單位的成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民主評議小組,班主任任組長,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為成員,具體負責班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民主評議工作。家庭經濟困難資助管理辦法的不斷完善,才能使高校的學生資助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并形成長久有效的獎助評議模式。
學校依托現有的二級學院,建立“黨委主抓、學生處主管、學院具體落實、各專業(年級)分工協作”的資助工作體系,建立完善“獎、助、貸、補、減”五位一體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服務體系。
(二)傾斜政策,完善信息
設立“濟困助學資金專戶”,堅持每年從學校事業性收費中提留固定比例用作資助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在校生學費減免、勤工助學、學校獎學金、特殊困難補助等,保證學生資助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在對新生開展家庭經濟情況普查的基礎上,分學年建立并更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電子檔案庫”,作為享受國家資助項目的重要依據。持續跟蹤更新已列入信息庫的學生,密切關注其生活消費狀況,并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及時更新相關信息;同時,采取資助中止機制與貧困認定退出機制,對受獎受助學生中的超前消費、大吃大喝、虛報信息等行為進行全面監控、批評教育和及時中止,有效確保了每一分獎助資金都所盡其能。
(三)精準資助,全部覆蓋
學校在準確解讀精準資助政策的同時,通過招生簡章、校園官網、學校新聞、宣傳櫥窗、微信公眾平臺等方式進行密集宣傳,讓每一位在校生全面了解精準資助政策,全面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申辦程序。按照“建檔優先、應助盡助”的原則,不使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因為貧困無法讀書。對學有余力的建檔立卡家庭子女安排校內勤工助學崗位210余個,真正實現“全程全部”全覆蓋。
(四)公平評定,足額發放
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堅持五個階段和六個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開展資助政策宣傳工作。通過招生宣傳、召開主題班會、新媒體等渠道,在全校師生中深入解讀資助政策,使每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了解政策、及時申報。
2.做好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調查分析。認真負責地做好學生《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的填報工作,同時采取電話問詢、座談走訪、師生反映以及日常生活調研等全面做好印證審核工作。
3.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學校始終堅持“四級學生認定資助工作運行模式”,班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民主評議小組→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資助工作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學校領導小組。要求各級認定部門嚴格把關,規范困難認定工作程序,為各類獎助學金的發放提供可靠依據。
4.做好各類獎助學金的評定發放。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遵守個人申請、班級民主評議、學院審核、結果公示、學校復查等程序。
(五)正面引導,資育并舉
學校要始終本著“幫助學生順利入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學生順利就業”為工作目標,提出“獎勵與資助結合、資助與勵志并舉、助學與育人并重”的工作方針,采取“物質資助為主,精神資助為輔”的雙軌模式,加大受助學生的勵志和感恩教育,真正使這項工作成為了一項“暖心工程”。
(六)拓寬渠道,多方籌措
學校要積極尋求社會資助,努力爭取社會捐助與校企合作,想方設法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后顧之憂。在學校的努力下,部分愛心企業紛紛伸出援手,為學校的發展雪中送炭。“獨木不成林,孤雁難成行”。只有社會各界聯起手來,學校支持企業的人才培養工作,企業反哺學校,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助學體系。
學校要在努力爭取國家獎助學金的基礎上,建立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精準識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并開展針對性資助工作,不斷提高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水平,全力以赴解決家庭困難大學生上學難、就業難的問題,為國家興旺發達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1]李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國內外現狀研究[J].高等教育,2013.
[2]林娜.高校貧困生資助新模式[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