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
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是高校思政教學素質改革的需要。傳承傳統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精髓并將其應用到實踐教學中,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高校思政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雖然具有一定的時代特性,但也是根植于傳統文化這一優良沃土,去其糟粕取其精髓,從而真正地發揮傳承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時代價值。
(一)學生思想觀念與傳統文化精神相背離
受應試教育影響,當前高校思政教學仍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處于課堂的被動地位,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更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學習更以應付了事,沒有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有些學生甚至還產生厭煩心理,對其正確的三觀教育產生不利影響。據就業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畢業生會選擇白領以及小資生活,只有一小部分想為社會做貢獻;對學生參加活動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參加或是不關心,只有小部分表現的積極,但是情緒卻不高。從這些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當前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正發生著巨大變化,這樣充分體現了學生社會責任心不強,受西方文化影響明顯,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享受觀念,嚴重缺乏謙遜等中華傳統美德,甚至于傳統文化思想相背離的現象,令人堪憂。
(二)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不斷下降
近些年來,很多院校出現惡性傷人事件,自殺事件更是層出不窮,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受到了國家的重視。這些悲劇的發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的思想觀念在變化,并且自身道德修養在不斷下降,比如自殺事件中就體現了學生缺乏對生命的敬畏,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而當前學生卻沒有這樣的認識,不僅價值觀混亂,還缺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對未來的規劃。有很多教師這樣評價自己的學生,專業知識很強能夠滿分,但是在道德上卻不能及格,令人很失望,這也是教育的失敗。
(一)傳承傳統文化教學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積極影響
傳承傳統文化教學能夠讓學生明白人倫大道、尊師重道并學會關愛他人,充分了解我國優良傳統的精神,培養學生的高尚信念,促進學生的健康身心的發展。高校思政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因為高校的學生對社會上的關乎自身利益的熱點問題的關注度很高,能夠對學生的思想發展以及走向會產生一定影響,教師結合傳統文化對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對學生作出科學、合理的思想教育與指導。比如,馬加爵事件,教師就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中的學生之間的相處之道,來引導學生對此類事件的觀念以及處理方法。
(二)傳承傳統文化有助于高校思政教學的實施
目前,高校思政教學中往往還存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單一的教學方式,這嚴重影響了教學內容的實施效果。因此,教師應該跟上時代的發展,創新教學方式,融合傳統文化精華,開展多樣性的教學課堂,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首先,選取傳統文化內容要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符合。教師在開展思政課程中,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引進傳統文化內容,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形式開展,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教學目的。其次,選擇傳統文化內容重在“新”上,注重圣賢經典故事的引用,培養學生樹立修身齊家治國的遠大理想,強調學生的傳統禮儀示范,加強學生步入社會交際的能力。比如,學校可以開設禮儀公開課,還可以舉辦禮儀活動,注重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的示范作用等等。
(三)傳承傳統文化有助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對學生最具影響力的就是他們的指導教師,他們必須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學習的榜樣,用自己積極的思想影響以及熏陶學生的思想,實現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傳承傳統文化能夠幫助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教書育人重在于育人,要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加強思想引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引導學生的思想走向健康的發展。
綜上所述,傳承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價值就在于正確引導了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思想觀以及認識觀,為將來的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傳承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學中廣泛地開展,推進了高校教育的改革,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更為高校思政教學開辟了一條新路徑。因而,傳承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學有效融合勢在必行,但任重而道遠。
[1]冀曉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貫穿國民教育始終[J].人民教育,2017(Z1).
[2]陳婷.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D].中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