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莎莎
(廣東省核工業華南高級技校,廣東 韶關 512026)
“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然技工教育已被納入“普通教育”序列,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類技工院校紛紛涌現,大有遍地開花之勢,盡管技工教育已經被納入國家教育計劃,但是由于其沒有完整的教育制度,完善的教育體系,所以也一直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而進入技工院校的學生,一般意義上被認為是傳統教育的“淘汰者”,是新興社會的“棄兒”,進入技工院校學習在很大層面上被認為是一種很不體面的學習形式,將來也只能做社會最底層的工作,所以技工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誤解”。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我國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越來越需要得到重視,以此為契機,中國新一輪的矛盾將尤為突出,即中國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需求與中國社會對技工教育的認識遠遠不足,甚至還有些許偏見。所以,技工教育應推行新型的教育教學體系,應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應區別于傳統的“師傅帶徒弟”,但是不少的技工院校仍然推崇的是技能為主,理論為輔,甚至是全技能的教學策略,這樣無外乎更加遏制了技工院校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一般體現在普通高等教育之后,本科畢業是為學士,研究生更有碩士和博士之分,從普通高校畢業的學生能獲得與之對應的學位,是國家對其學習成果的一種認可,可以被家庭視為一種榮耀,于自己是一種學習的成就。而對于技工教育同屬國家教育系列,未被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畢業生僅為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也未被納入學歷教育,從而更一步挫敗了人們投身技工教育事業,學生進入技工院校學習的積極性,對此,我建議仿傳統教育的“學位”制推行技工教育的“技位”制,即為技士,匠士,通士,讓職業教育能更加風光體面的服務于人民,讓落后于傳統教育的學生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價值之所在,能更好地為中國制造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技工教育是職業技能教育,是一種就業教育,更是一種生計教育,因此技工教育推崇“技位”制度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讓畢業技工體面就業勢在必行。當然,技工教育應加強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融合,完善職業資格評價制度,以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當下的福利待遇與普通院校的老師待遇仍有差距,致使技工院校很難吸收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投身于技工教育事業,導致技工院校師資老齡化嚴重,從而更一步阻礙了技工院校的發展,國家應在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同時,應注意提升技工院校老師福利,提高技工院校教師的地位,能真正使技工教育提升和傳統教育“平起平坐”,改變人們傳統觀念,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身于技工教育事業。
國家應大力培養技工院校高素質高技能高學歷的老師,同時提高技工院校老師的各種福利,吸收更多優秀人才為職業技工教育服務。在我國的天津市有一所“著名”的大學以其培養了我國許多青年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投身祖國建設和大量優秀的青年教師為祖國的技工教育而貢獻青春,而備受青睞。在青年教師的迎接大會上,我們院長曾經說過:“學歷對于大家已經成為過去,學歷也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它只是代表人過去的一種學習經歷,從現在開始大家必須加強高技能學習,真正成為國之工匠,能真正為技工教育服務”學院要求所有青年教師除了要求他們至少是“學士”,部分“碩士”,甚至“博士”之外,必須組織其進行定期培訓,使之完全向“技士”,“匠師”,“通士”轉變,使之真正能為技工教育服務。
職業技工教育在國家的長久計劃之列,以其獨特性和重要性,理應為國家和人們所重視。技工教育是職業教育也是一種就業教育,它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更是一種生計教育,它關系到人民的安居樂業,提高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讓畢業技工體面就業勢在必行。以“技位”類“學位”,讓技工院校畢業生能進一步被國家和人民所認可,已是迫在眉睫。
(一)加強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相融合
技工院校應進一步加強理論教育體系建設,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全面提升技工院校畢業生市場競爭力,讓每個技工院校畢業生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前途,而實行“技位”制度正是體現“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能真正讓一個技工院校畢業生能獨立的服務于整個社會。
(二)完善職業資格評價制度
技工院校也應仿普通院校推行學歷教育,“形仿而樣不一”,以“技位”類“學位”,創造性地用“技士→匠士→通士”來綜合評價一個高技能高素質高學歷人才,真正提高技工院校的辦學層次,提升
技工院校畢業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能讓技工院校真正走入人心,國家也能更好開啟對于技工院院校畢業生新的就業渠道,使得他們真正成為“國之棟梁,家之驕傲”。
(三)采用科學的專業實踐教學方式和手段
對于一般基礎性教育而言,技工教育更加偏重于實踐部分,尤其是針對汽車維修專業方面的教育,其實踐性特別重要。學生在學習這門專業的時候其掌握到的理論知識全都要落實在實踐中,在實踐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以實踐性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是技工教育中的特色,同時也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的基本保障。
實踐性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強調學習中的互動性,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轉變教學思想,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第二個方面就是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之間的比例分配,加強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職業技術教學與基礎性教學的側重點不一樣,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比例分配上則著重實踐教學,;理論教學的學習做到足夠支撐實踐為標準。第三個方面就是講學業與就業和創業相結合,職業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轉變教學評價方式
傳統應試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效果好壞最直接的考察方式就是考試,在考試中成績理想的學生代表其學習效果優異,在教學活動中收獲到了很大的成果,教師對于其教學質量的肯定也是通過考試成績體現的,因此考試的考察方式被我國學校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單純的考試考察結果只能夠反應出一些表象問題,對于學生是夠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并不能通過一場應試考試體現出來,因此應試方式的考試已經不適應技工教學的考評,而應該轉變為以實踐能力為主的考試方式。對于考試方式的轉變,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考試方法,除了一些必要的動手操作形式之外,還可以考慮半開卷模式或者面試和答辯的形式,多種形式的考察方式可以反應出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和優缺點,因此也便于教師因材施教。
(五)積極開展職業指導教育
技工教育是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輸出型教育,學校在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學校開展職業指導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全面了解未來自己從事職業的基本特點,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到社會職業的真實狀況,學生可以針對自身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發展方向。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需求越來越大的現有狀態下,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應該利用自身學習的優勢積極學習,加強自身職業技能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技工學校根據社會實際情況轉變教學理念和方式,通過學校與學生共同努力一定會實現我國職業院校更好的發展。
[1]唐古拉.技工教育“技位”制度的探討[J].教育,2016(9):88.
[2]盧美英.改革技工教育方法,培養實用技術分析[J].教育,2016(10):165.
[3]韓東鋒,陳亞萍.如何擴大專業課程教學信息量[J].中國林業教育,2006,24(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