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文 江 瑋 賴 鴻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1980年始,我國著手在GIS領域的研究。1980年對GIS而言是重要的一年,我國的第一個研究室,遙感地球所成立了。歷經幾年的起步發展階段,我國在GIS方面的研究,已經從最初理論方面的探索,再發展到初步的市場上應用,并且多年來在GIS專業人才的培養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斷的累積經驗,不斷的探究工作,使得在我國領土內更好更廣的研究GIS,也為GIS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現在,GIS的應用非常廣泛,因為和技術融合在一起。甚至已擴展到全世界范圍的應用。GIS成為了全球重要的輔助決策工具,但是在贛州,這方面的研究還較欠缺。
自然災害可分為兩種。其一是突發性,其二是持續性。在其他國家,自然災害時不時就發生。我國屬其中之最為困擾的國家之一。防災能力不強的城市有很多,贛州就屬其中。贛州這個三線城市,人口數量在江西省占據最多,在江西省里下轄縣市也是最多的,城市面積在江西省也是最大的城市。它具備著復雜的自然環境,擁有復雜的地質構造。災害會給人民帶來后果,同樣也會帶來損失。所以,政府的任務就是,努力減少這一切。利用GIS技術的作用在于,可以對信息進行分類管理、分析等,甚至可實現可視表達,這是其他技術所不能實現的。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利用GIS技術處理信息、規劃分析的能力,應用于贛州市防災減災的輔助決策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處理災情的能力。
(一)GIS適合于災害數據的組織與管理
GIS的應用對防災來說,帶來的幫助很大。因為時間和地理位置的變化,都影響著災害的發生和發展。災害發生的環境與災害所處的背景信息,是對災害作出評價和作出應對災害決策的最主要的依據。該項背景信息紛繁復雜,其數據多種多樣。這一系列數據處理若是運用GIS技術處理是再合適不過的,因為都涉及到地理空間分布有關的數據。GIS順利運行依靠數據庫。強大的地理空間數據庫,這是成功的關鍵所在。人們為了更好的做出決策,需要依據多種數據庫。不同的災害類型,建立不同類型的庫。其中有災害歷史、環境背景數據庫等。
(二)GIS圖形表達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圖形是反映災害最好手段。GIS可利用電子地圖,對數據或災情分析的成果加以表達。不僅如此,還能夠對具體的方案進行設計、修改等,最后用圖形的形式輸出。如此,才能在決斷時,更能符合實際,避免盲目。
(三)GIS的空間分析功能
空間分析功能,是GIS獨有的功能。想要對災情掌控全面信息、果斷的進行分析,那么就要應用空間分析。因為利用災害產生的因素、種類等數據量龐大。它通常與其他專業模型進行結合,形成了更深入、更生動的應用。
(四)GIS可將多源災害信息集成在一起
在對災害的監測中,人們經常在采集數據的問題方面,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地域,往往各自有各自的的標準。例如,在對災情情況進行監測,數據會表現出精度不盡相同,或是不同的比例尺等。這樣就會有大量的數據量,如果用人工輸入的方式,不僅數據量龐大,且也存在很多難以克服的問題。要將不同的數據集成在一起,使得能反映災情的信息,決策者必須利用GIS平臺。
贛州屬于山區,是自然災害的重災區,尤其是在梅雨季節,其中山洪、泥石流等災害情況時不時就會發生。對防災減災而言,影響的因素很多。要區別的加以分析,例如對于緩慢性的影響因素來說,其時間屬性相較其他影響因素而言就顯得相對來說不那么重要,但其空間分布位置與范圍相較時間屬性來說,就顯得更加具有研究的意義。GIS可以在贛州地區,在制定防災減災決策時,發揮重要的作用。GIS應用于自然災害的領域,僅僅是一個開始,但已經表現非凡,見到了顯著的效果。可以預見,GIS在這方面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
[1]趙志軍.重慶市自然災害綜合區劃研究[J].災害學,2017(1).
[2]耿國梁,朱曉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與前瞻[J].災害學,2000(4).
[3]楊茜,高陽華.基于GIS的重慶市冰雹災害風險區劃[J].西南大學學報,2013(7).
[4]鄭度,楊勤業,趙名茶,等.自然地域系統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