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霖
(營口理工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0)
據全國第十四次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包括書刊及數字出版物在內的綜合閱讀率達到79.9%,其中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紙質出版物的閱讀方式與習慣。整體閱讀人群在持續增長,在全民閱讀的大潮中,在校大學生更是不容忽視的閱讀群體,高效圖書館作為為在校學生服務的圖書機構,更要根據社會發展形勢,開展多樣化閱讀方式推廣。當前在校大學生的閱讀方式、閱讀內容逐漸體現出需求多樣化、介質多元化以及內容寬泛化等特點。針對當前形勢,高校圖書館必須開展靈活多樣的體驗式閱讀推廣模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閱讀服務。
高校圖書館體驗式閱讀推廣主要是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進行的,其特點在于讓高校圖書館的廣大用戶體驗閱讀過程,感受閱讀魅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高校圖書館用戶通過對親自參與體驗式閱讀的感受、探索及思考,發現體驗式閱讀的真正意義;其次,廣大用戶在參與體驗式閱讀的過程中,獲取、研究閱讀相關的內容信息,發現體驗式閱讀存在的種種問題,并協助解決問題,并從中獲得新知識,發現新內容。具體來說,高校圖書館的體驗式閱讀推廣就是將通過體驗式閱讀方式,將體驗與閱讀相結合,二者相互作用、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環。高校圖書館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體驗式閱讀推廣創新模式,比如游戲閱讀推廣VR/AR閱讀推廣、新興媒體等閱讀推廣模式。下面我們就高校圖書館體驗式閱讀推廣的創新模式進行簡要闡述。
(一)游戲閱讀推廣
2005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率先提出了“圖書館提供游戲服務”這一提議,圖書館界便就是否應該提供游戲服務展開了相關討論與探索。很多學者提倡圖書館應該提供游戲服務,他們認為讀者受游戲活動或者游戲館藏的吸引走進圖書館,便會逐漸由游戲擴展到使用圖書館其他資源。同時還會帶動朋友、家人進入圖書館,發展為圖書館用戶。
近年來,我國的游戲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各種學習型、益智型游戲逐漸豐富并普及,游戲式閱讀推廣受到了越來越多高校圖書館的廣泛關注,他們借鑒國內外圖書館開展游戲式閱讀推廣的先進經驗,將游戲服務與經典名著閱讀、信息素養教育等進行有機融合,使廣大用戶在游戲的同時理解知識、獲取知識,提升自身的閱讀素養及社會交往能力。在這方面,武漢大學圖書館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2015年,武漢大學推出了《拯救小布之消失的經典》在線游戲,將圖書館的使用方法設計成若干問題,新生答題通關后才能獲得圖書館使用權限。
(二)VR/AR閱讀推廣
VR/AR閱讀推廣使廣大用戶在實現傳統的視覺感知的基礎上,還能夠實現觸覺感知、聽覺感知及運動感知,從平面視覺發展為立體感觀,為用戶帶來全身的閱讀體驗,增加了閱讀理解的交互性、立體性感受,從而使讀者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圖。VR圖書的出版,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高校圖書館開展VR/AR體驗式閱讀推廣提供了實踐經驗。2016年,易視互動與北京少兒出版社合作,率先編制出版了一套《恐龍世界大冒險》VR圖書,該書一經推出便受到讀者的熱捧。VR技術同樣被應用于實體書店,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開設實體書店,率先打造VR“閱讀隧道”這一實體書店新模式,用戶可以擺脫傳統的紙質圖書閱讀方式,體驗三維式閱讀,甚至與書中的人、物進行互動交流。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這一形式,開展VR/AR體驗式閱讀推廣,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
(三)新興媒體閱讀推廣
各種新興媒體的出現及廣泛傳播、應用,對每個信息個體的信息生態與生活狀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全國各高校圖書館紛紛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應用App等各種新興媒體推廣方式,這些都足以說明新興媒體對于高校圖書館在品牌塑造、信息服務以及移動服務等方面的重要意義。高校通過新興媒體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比如“線上+線下”的讀書交流會、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資源推薦等,充分發揮新興媒體在傳播、宣傳方面的優勢,推行信息的分享、交流、定制推介等服務,使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更加豐富、多元化,從而提升用戶的閱讀體驗。比如,云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開展的“在復合式閱讀中享受發現的快樂”等一系列活動就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高校圖書館可以由此借鑒相關經驗。
隨著科技信息的蓬勃發展,我們進入了全新的閱讀時代,高校圖書管的用戶需求及服務模式也要隨著進行調整與變化,VR圖書館、智能圖書館等各種新興閱讀服務模式的層出不窮,創新了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滿足了高校圖書館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高校圖書館也應緊隨時代潮流,開展多元化的體驗式閱讀推廣模式,在將技術的實踐應用與用戶需求契合的同時,加快閱讀推廣創新模式的發展節奏,推動圖書館事業的健康發展。
[1]倪連紅.淺議圖書館體驗式家庭閱讀推廣[J].圖書與情報,2017(2).
[2]朱明.高校圖書館用戶閱讀過程中的沉浸體驗研究:構成維度及其作用機制[J].圖書館,2017(1).
[3]鄧云生.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云”服務平臺的構建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