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瑞
(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和啟蒙教育,是一個人成長的奠基階段,也是幼兒社會化的第一站。幼兒時期接受的教育將影響甚至決定人一生的發展。幼兒期是兒童道德行為認知發展以及各種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作為幼兒教師的這個群體無疑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好奇、好動、善于模仿的性格特點使幼兒容易將周圍的人作為學習的對象,周圍的一切的人和事物都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幼兒教師跟隨本班幼兒一起升班的政策會有什么影響呢?
一、有利于幼兒心理的穩定性發展。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事時的有力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幼兒在入園前已經明確地建立起了對自己父母、親人的信任,對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則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在接觸幼兒園之前,幼兒的生活環境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在家庭中有自己的地位,安全感足。但是幼兒園里的人和周圍的環境充滿不確定感,幼兒可能會表現為一種逃離行為和對自己的及熟悉的物品的依賴。而幼兒教師的陪伴和生活上的細心照料,會讓幼兒重新找到了對媽媽信任一樣的感覺,逐漸消除戒備的心理,安全感也就自然地建立起來。幼兒教師的穩定性跟班走會給幼兒一種穩定的環境,不至于出現接觸到新教師卻難以適應的情況。
二、有利于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發展性的因材施教,促進幼兒的長足發展。幼兒教師是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后的主要人生指導者,在幼兒教師第一次接觸幼兒之后,更會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展狀況,更可以在檔案袋里記錄幼兒的詳細情況,這樣可以全面深入的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規律,為他們量身定做成長的培養方案。所以幼兒教師跟班走時,幼兒教師對班級的每一位幼兒是熟悉甚至了解的,那么對每一個新學期開始之時,教師都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和方案,這樣幼兒學習的預期效果可能會翻倍。
三、有利于幼兒教師與家長進行良性的互動與溝通,更利于家園合作。幼兒教師跟班走政策使教師和家長之間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接觸、進行溝通和交流,加深彼此之間的友誼和感情,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家長之間更加熟悉,便于學校和家庭對幼兒進行聯合教育。良好的家園合作模式能對幼兒進行全面的教育,像一個教育的團隊,會得到更大的協作效益。教師和家長溝通之后就會了解到幼兒在家里的表現情況,從而及時的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讓教師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有的放矢,根據幼兒的興趣更加靈活的調整教學活動,實現幼兒的長足發展。
四、有利于增強幼兒教師的責任意識,培養對幼兒以及職業的熱愛。幼兒教師的跟班走政策會使教師長期任教于某個班級,這可以有效的抑制教師的短期化行為。因為教師今天的大意或者馬虎行為,就意味著他將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調整幼兒的行為,自己收拾殘局,這會在無形中激發教師的責任感。另一方面,頻繁的教師更換會容易造成對責任缺陷的互相推諉,而跟班走政策使教師的權責明確,也有利于對教師進行考核獎懲。
雖然幼兒教師跟班走政策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也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一、跟班制下可能使師生存在一定的壓抑和心理疲勞。跟班走政策下師生缺少新鮮的刺激,師生長期處在一種相互熟悉了解的氛圍中,難免會產生一定的心理疲倦和審美疲勞。而幼兒期的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智能結構等還未定性,可塑性很大,教師作為幼兒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將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幼兒的發展。幼兒園又是幼兒走向社會的第一站,需要新鮮的刺激和更多的社會交際的機會,促進其社會化的發展。所以,在幼兒的穩定期可以適當的增加或者調換個別新的幼兒教師,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二、長期看來,不利于教師的專業化和全面發展。當前我國的幼兒教師缺口很大,而且師資隊伍參差不齊,隨著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成為幼兒教師的標準。并且在國家出臺的《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更是提到了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習現今學前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所以,幼兒教師應該選擇接觸更多不同的幼兒,專注幼兒教育,在崗期間積極參與培訓工作,并把在工作中遇到的有關幼兒的發展問題與其他幼兒教師進行探討,深刻了解幼兒發展的規律和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切實解決遇到的難題,做一名專業的、全面的、終身發展的幼兒教師。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跟班走政策還是要慎重選用,在穩定的前提下適當的調整教師的教育班級,可能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1]裴義蕾.“教師跟班制”有缺陷[J].幼兒教育,1988.
[2]常風華.“教室跟班走”利弊之探討[J].經濟師,2008.
[3]“跟班走”現象到底好不好[J].山西教育(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