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君艷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河南 南陽 4730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才出現或確診的糖尿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對于該類患者,若不能控制其血糖水平,則可能誘發感染、妊娠期高血壓、流產、早產以及羊水過多等疾病,圍產兒也可能出現窒息、低血糖、胎兒宮內窘迫、高膽紅素血癥,甚至母嬰死亡等[1]。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對其臨床預后有重要影響。本研究選取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過分組對比分析針對性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嬰結局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成兩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為22~38歲,平均(29.2±1.4)歲;孕周為22~28周,平均(26.4±1.3)周。觀察組年齡為22~38歲,平均(29.2±1.4)歲;孕周為22~28周,平均(26.4±1.3)周。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2];單胎妊娠;未發生孕婦、胎兒、新生兒死亡;妊娠前無心臟病、先兆早產、先兆流產、高血壓、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前置胎盤等現象;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伴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嚴重感染等孕婦。
1.3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自我常規護理,在家進行自我干預和自我調節。觀察組接受針對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運動指導: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中速步行、散步等,20~40 min/次,≥1次/d,運動時間選擇在餐后1 h,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讓其養成健康的運動習慣。②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針對患者疑惑和不解進行詳細的解釋和分析,為其創造舒適和安靜的環境,加強與其交流溝通,適時鼓勵,讓其能主動傾訴自身的心理感受,并對當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討論,緩解其不良情緒,有助于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而有效控制血壓水平。③飲食護理:首先要合理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妊娠期間患者的體質量增長幅度應控制為10~12 kg;堅持少吃多餐的原則,每天進餐5~6次,早餐攝入的總熱量一般為全天的10%,午餐和晚餐攝入的總熱量則分別占全天的30%,其他時段的加餐占30%,加餐食物包括水果、雞蛋、豆漿以及牛奶等;多進食維生素和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加強微量元素的補充,保證食物多樣化,飲食結構合理。
1.4觀察指標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和母嬰結局(包括妊娠結局和圍產兒結局)。

2.1血糖水平護理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較護理前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與治療前比較,cP<0.05。
2.2妊娠結局觀察組患者的妊娠高血壓疾病、胎兒窘迫、羊水過多、早產及產后出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dP<0.05。
2.3圍產兒結局觀察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低血糖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圍產兒結局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eP<0.05。
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逐年增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關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有研究顯示,妊娠期女性的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均上升,導致胰島結構改變,使胰島β細胞的增生速度增加,同時在孕周不斷增加的過程中,胰島素分泌量也會增加,導致妊娠期女性發生高胰島素血腫[3-5]。胎盤所分泌的孕酮和雌激素均會和胰島素形成對抗效果,降低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胰島素降解,血糖水平升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6]。
妊娠期糖尿病作為一種高危妊娠,嚴重影響母嬰的生命健康,因此,選擇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對控制血糖水平至關重要[7]。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較護理前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患者的妊娠高血壓疾病、胎兒窘迫、羊水過多、早產及產后出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低血糖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該結果說明針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給予針對性護理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風險,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中,通過運動療法能提高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其脂代謝和血糖紊亂情況,控制其體質量的增長,從而調控血糖水平;通過心理護理讓患者的保持良好心態,緩解其不良情緒,促進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通過飲食療法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減輕胰島細胞的負擔。針對性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母嬰結局均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應用借鑒。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效果顯著,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母嬰結局,具有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1] 余蓓蓓,肖冰,金琳,等.不同階段的運動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長期預后作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5,35(4):667-670.
[2] 李慧敏,蘇愛嬋.運動療法與中醫飲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結局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5):765-766.
[3] 王秀梅,李微.飲食運動指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3):397-399.
[4] 蔣進英.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與運動療法的護理效果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16):2472-2473.
[5] 嚴玲.探討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運動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28(4):314.
[6] 王貽英,姜瑞華.聯合飲食與運動的行為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0):5170-5171.
[7] 張瑋,王蕾,談小雪,等.運動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2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