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唐
(北京冠亞偉業民用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北京 100034)
本項目是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來廣營北路自住型商品房的配套小學。建筑規模為24班,建筑面積11 700 m2,地上10 000 m2,地下1 700 m2,服務于960名學生。地上4層,地下1層。方案緊密結合用地特點,建筑主樓由3棟教學樓平行組成,由南至北形成兩個庭院,功能明確,動靜分開。建筑內設計了多層游戲交往空間及連續的交通空間,豐富著趣味的教學環境,使學習更加輕松愉悅。
教室設計遵循規范的要求,嚴格做好建筑面積、尺寸,開窗采光面積,開窗通風面積,消防等等。教學主樓采取內走廊,雙側布房的方式,南側設置普通教室,北側設置專用教室。內廊設計使用高效,能方便師生在短暫的10 min課間找到上課的教室。
學校在教授孩子們知識的同時,也擔負著養成教育的重責,交往能力是養成教育的重要一環。與人合作,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尊重他人都是在人與人交往中形成良好的習慣。6歲~12歲正是兒童活潑好動的年齡,也是構建社會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充分考慮兒童生理、心理需求,盡可能多的創造兒童游戲、交往的空間。而這些各式各樣的活動空間對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起著關鍵的作用。方案設計時考慮休閑空間的多層次多維度設計,有開敞、有圍合,室內外空間特性各不相同。這些空間與教學空間相互滲透,延伸,營造一個舒適、放松的游戲、交流空間。
1)走道端部:設計任務書對建筑面積控制十分嚴格,建筑內沒有富余面積作為休閑的共享空間,孩子們課后最常停留的地方就是走道。設計結合樓梯間的緩沖空間,將走道端部空間放大,可作為孩子們短短10 min課間休息、活動的場所。走道內粉刷適合兒童心理的明亮色彩,氛圍更加輕松、活潑。
2)屋頂露臺:通過錯層的變化,利用局部3層的屋頂平臺,圍合成小小的半開敞活動空間。鋪設防滑地磚或預制水泥砌塊,滿足頂層學生課間的室外活動的需求。
3)屋頂綠化:食堂、風雨操場與普通教室層高的不同,形成有高差變化的建筑體量,學生很容易走上屋面,因此將兩者屋頂設計成花園和小農田,很好的將教室延伸到戶外,同時將綠色引入建筑內部。自然景觀、陽光能夠舒緩兒童學習的壓力,享受自然,在鳥語花香間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4)圍合庭院:相互平行的3棟教學主樓與連續的通廊,自然圍合成南北兩個庭院。進行自然景觀設計的同時融入人文景觀的設計,將學校的特色校園文化帶入到景觀中去。師生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漫步在庭院內,獲得一份放松。圍合的庭院空間為師生提供了一個休閑、放松、交流、學習的場所。
由于項目用地及周邊現狀的制約,建筑整體雖然延續傳統的獨立式教學樓設計,但通過連廊,將不同教學空間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連續自由的形態。這種高效的交通空間,不僅使師生不必風吹日曬的奔波于3棟教學樓之間,而且寬敞的走廊也為師生提供了一個課間放松的場所。連廊兩面采光,陽光充沛,走出教學樓,嬉戲在長廊間,孩子們的課間生活將是多么的愜意。建筑連續性空間設計很好的連接了教學與教學空間、教學與游戲、交往空間。
連續性設計不僅體現在建筑平面的使用流線上,也體現在建筑立面的設計上。面向操場的建筑立面是學校建筑的主要展示面,是學校風采的集合。打破傳統學校的古板印象,將現代線性元素融入到立面設計當中,不僅活躍了學校景象,更提升了學校的形象。
面向操場的主立面,樓梯間外墻占據了展示面的大部分面積。樓梯間開窗往往受到樓梯板、梁結構的限制,而有別于其他位置的開窗。本項目將樓梯間開窗設計成與樓梯平行的連續向上的折線形式,不僅活躍著師生在室內的視覺效果,而且豐富著建筑的外立面效果。風雨操場的開窗及裝飾延續著樓梯間的折線造型,使整個建筑展示面更為靈動、整體,給人以強烈的線性感和流動感,見圖1。

風雨操場、食堂、教學主樓由于層高的不同,自然地形成高低錯落的建筑體量。4層局部內凹的屋頂露臺,主樓間連續的走廊,形成了建筑虛實相間的立面效果。學校整體灰白的顏色搭配,沿著線性開窗和裝飾的涂刷,更增強了建筑流動的效果。而點綴其中的明亮黃色,活躍著整個校園氛圍。
提出一個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匹配、充滿活力的學校空間,是本次設計的重點。本項目力爭創造一種新的校園體系,為孩子們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同時,不忘創造出更多適宜學生放松身心的空間。線性、流動感十足的建筑立面,呈現出活力的校園風采。師生們漫步、游走于學校各個角落;玩耍、相遇、交流讓學習成為一種富于樂趣的新的體驗。
[1] 開放建筑設計事務所.北京四中房山分校[Z].
[2] 上海德法學校/臨界工作室+LINK.充滿變化與動感的“巨構建筑”.goood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