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宏+郭軍+伊文英
近年來,人行鳳翔縣支行按照上級行和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主動作為,啟動多項金融扶貧新舉措,讓扶貧攻堅由“實”入“深”,取得了積極的成效。2016年,全縣實現2473戶9103人脫貧致富,重新建立貧困戶檔案5256戶,占貧困戶總數的92.3%,評定信用等級4090戶,授信總額為7222萬元,發放小額扶貧貸款1763戶4374萬元,切實做到了金融助力拔窮根、挪窮窩、改窮貌。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協調機制,凝聚金融扶貧工作合力。為做好金融扶貧工作,人行鳳翔縣支行著力加強地方政府和扶貧辦的溝通聯系,通過政府高位推動,實現政策性扶貧資金和金融信貸的聯動。2016年初,人行鳳翔縣支行提請麟游縣政府成立了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麟游縣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和《扶貧小額信貸實施意見》,建立了政府主導,人行牽頭,各金融機構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多方聯動”的工作格局,凝聚了金融扶貧的強大合力。
(二)靈活運用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入。一是縣人行向上申請到2億元扶貧再貸款限額,積極支持地方法人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二是為緩釋銀行扶貧貸款的風險,協調縣政府成立金額為300萬元的扶貧小額風險補償基金,鼓勵金融機構按照l:lO的比例發放扶貧小額貸款,并由財政全額貼息。三是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激發金融機構扶貧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金融扶貧工作推進力度大的金融機構,給予信貸政策傾斜并在宏觀審慎評估和綜合評價中予以體現。
(三)以產業扶貧為重點,積極開展金融精準扶貧。據統計,全縣因缺勞致貧389戶1522人,占貧困總人口的8.7%;缺技術致貧2352戶8449人,占貧困總人口的近50%。為解決貧困人口產業發展中的資金、勞力、技術、銷售等問題,金融系統與麟游縣委、縣政府一道,深入開展調研,探索建立了“十戶一體”產業脫貧互助組發展模式,組織帶領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鎮村成立專業合作社,縣上組建農業龍頭企業,實行集約化經營、規?;七M,大大提高了產業發展的集約化、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引擎。同時,金融機構為貧困戶量身定做特惠金融產品,推出金融扶貧產業貼息貸款、貧困戶安居貸款、健康救助貸款和貧困學子扶智貸款等產品,實施“低利率、降門檻、零擔保、精細化”服務政策,做到因戶施策,一戶一策,解決貧困農戶的資金需求,取得了金融真扶貧、扶真貧的良好效果,
三、取得的成效
(一)信貸到戶增加脫貧底氣。買施精準脫貧,資金保障是根本。實現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就必須解決貧困戶無力發展產業的困境和“扶強不扶弱”的窘境。2016年,麟游農村商業銀行借助人行鳳翔縣支行對其發放的l億元扶貧再貸款,全年發放涉農貸款61014萬元,較年初凈增6109萬元,涉農占比達71.45%,涉農貸款增速11.13%,高于各項貸款增速0.16個百分點。同時,推動縣政府設立300萬元扶貧信貸風險擔?;?,按照l:1O比例撬動銀行貸款3000萬元,向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下3年以內的免擔保和免抵押小額貸款,解決發展資金不足問題。目前,推動縣創業辦發放就業貼息貸款33戶658萬元,其中小微企業9戶450萬元;向525戶貧困戶發放貸款1827萬元,其中產業貼息貸款370戶1039萬元,貧困戶建房貸款155戶788萬元,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
(二)產業脫貧強化造血機能??h人行協調轄區金融機構創新產業精準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和使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探索建立了直補到戶、聯戶經營、企業帶動、統建到戶、干部領辦、中介服務、代耕代營等七種產業扶貧模式,組織帶領貧困戶發展產業,全縣共組建種植、養殖、勞務三種類型394個,覆蓋農村貧困人口4195戶13499人,占到全縣總貧困人口的73%。2016年,全縣125個養殖互助組實現養殖業收入473萬元,92個種植互助組實現種植業收入125萬元,22個勞務互助組實現勞務收入875萬元。
(三)農村信用和支付環境明顯改善。引導金融機構大力推進信用普惠工作,進一步加大對不良征信記錄貧困戶的豁免力度,全年累計為296戶禁入客戶辦理扶貧貸款909萬元,發展養殖和烤煙種植,其中79戶己脫貧:為362戶有重大不良記錄的362戶發放貸款3368萬元發展產業和易地搬遷建房,已有109戶脫貧。2016年,全縣新設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20個,自助發卡機2臺、網銀體驗機2臺,POS機、助農E終端累計達到117臺,惠農支付服務點達到350個,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一元民生保險”惠及8.9萬城鄉居民,真正實現了金融服務和社會保險不出村。
三、存在問題
(一)經濟基礎薄弱,有效率的扶貧信貸需求不足。麟游縣地處偏遠山區,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缺乏可發展的產業和項目,有效率的扶貧信貸需求嚴重不足,自我發展能力十分有限。多數涉農企業和貧困村專業合作組織資金實力較弱,經營效益受自然災害影響大,風險系數較高,在資產規模、信用評級、授權授信、抵押擔保等方面達不到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條件,導致出現”貸款兩難”現象。
(二)金融扶貧創新不夠,金融機構可操作性不強。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審批條件多、內部追責力度大、信貸創新產品不夠,在農村貧困鄉鎮很少設立基層網點,對貧困地區的金融扶貧服務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在信貸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權限不足,目前已有的幾款扶貧貼息貸款均是由省聯社與相關部門協商制定,加上資本金不足、抗風險能力低、不良貸款多,難以獨立承擔支農重任。
(三)缺乏完善的信用擔保機制和保險機制。目前,麟游縣缺乏有效信用風險分擔機制,農村經濟組織和農戶很難獲得第三方的信用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存在“慎貸”、“惜貸”現象。原因有二:一是融資體系相對落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宅基地使用權等主要產權要素市場缺失,農戶普遍缺乏有效抵質押物;二是金融扶貧保障機制不完善,扶貧貸款擔保體系和風險分擔補償機制不夠完善,金融機構扶貧貼息政策門檻高、標準嚴,加上部分農戶和涉農企業信用意識淡薄,金融債權維護難度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機構介入扶貧開發的積極性。
四、對策建議
(一)加強各方協同推進,形成金融扶貧合力。一是地方政府要運用好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土地政策、生態補償政策、科技扶持等政策,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二是縣人行要加強和完善再貸款的監督考核,繼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的支農再貸款支持力度,要求涉農金融機構將一定比例的支農再貸款用于貧困地區,并給予較大的利率優惠。三是縣人行要合理運用信貸政策導向評估考核結果,建立金融扶貧主辦行制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農力度。
(二)創新金融扶貧產品,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一是金融機構要積極發放面向貧困地區農戶的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根據實際需要適當擴大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二是鼓勵發展林權抵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探索農村土地使用權和經營承包權抵押融資業務,大力發展大型農機具抵押,林權抵押,倉單和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增加扶貧信貸投入。三是引導金融機構完善信貸管理制度,創新信貸管理模式,以風險可控為前提放寬信貸準入門檻,放寬農戶貸款的擔保要求等,提高涉農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積極性。
(三)改善金融扶貧基礎條件,加快農村信用環境建設。一要建立工商、稅務、公安、法院、金融等相關部門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體系,從機制、體制和制度上為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和社會信用環境提供保障。二要完善信用評價與共享機制,通過信用體系建設助推扶貧貸款的發放,不斷改善金融扶貧的基礎環境,為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地參與金融扶貧工作創造條件。三要建立農村小額保險與農村信貸的聯動機制,擴大農業保險的品種和種類,發展各類醫療、疾病、失能收入損失等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業務,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