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
聽說有國際馬拉松比賽,哪些道路封路?什么時候封?
媽媽拿起手機,爸爸打開電腦,不一會兒,消息都看到了。
你知道很久以前是怎么傳播消息的嗎?
圍著皇宮轉
以前最大的新聞是:
皇帝的指示;
皇宮里發生的大事;
大臣們對事情的看法、給皇帝的回復;
官員們升官、免職、召到京城里或調到京城外去當官的消息:
最早的時候,把這些消息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貼在宮門上,讓需要的人抄寫。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
絹帛:可以用來做絲綢衣物,也可以寫字、畫畫。
就如現在除了北京還有各省市一樣,古代也有“省市”,不過不叫這個名稱罷了,有時叫郡、有時叫州什么的。那些地方都要在京城設立一個辦事處,這樣就能盡早知道皇宮發布的消息。辦事的住處叫“邸”,辦事處抄寫下宮門上的新聞,讓信使騎著快馬,傳送給各郡州的長官,這就是“邸報”。
后來中國發明了造紙和印刷,邸報不用手抄了,傳播起來更方便,甚至有“報販”賣邸報掙錢呢。
消息更廣泛
其實,重要新聞不光皇宮里面有,況且,到后來很多國家都沒有皇帝了,于是,出現了報紙,傳播各種各樣消息。
報紙至今還有,而且分工越來越細,比如,有體育報、醫學報,有青年人看的青年報、兒童看的少年報,等等。
報紙也不光有消息。有的報紙為了吸引大家,就開連載小說專欄,每天登一段,結尾時留個懸念,讓人迫不及待地等著第二天的報紙。
隨著科學發展,收音機、電視機來到人們身邊,新聞能聽了,不用看字了。如同報紙那樣,收音機、電視機播出的不光是新聞,還有音樂、電影等等,你愿意接收什么就接收什么。
有時,甚至你一抬頭就會看到消息!
人人傳消息
難道只能“接收”嗎?
哦,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不光可以接收,還能發布呢。爺爺奶奶都懂,你肯定懂的:通過博客、微博、微信、論壇等等,你收到老師布置的任務、同學的悄悄話;你也可以發消息。說不定你在班級論壇發的一條消息,就是一條大新聞,會被廣泛傳播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