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杰
化學是一門重視實踐的課程,實驗是該課程中的重要部分,既能夠使化學教學趣味化,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但就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現狀而言,大多數的實驗教學以驗證性為主,學生按照教師設計好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此種實驗教學方式雖能深化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但是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探究精神的培養。筆者結合教學實例,以高溫煅燒石灰石這一實驗內容為例,探討如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高溫煅燒石灰石的實驗原理和特點
高溫煅燒石灰石的實驗原理為碳酸鈣在經過高溫煅燒之后,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實驗方程式為CaCO3 =CaO+CO2↑。在這個實驗中,需要加熱達到高溫煅燒的條件,而課堂實驗的時間較短,因此,通常在課堂上完成這一實驗的難度較大。一方面,實驗室所用到的酒精燈難以達到煅燒所需要的溫度;另一方面,預熱時間過長,影響課堂進度。為促進課堂實驗的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觀察到比較明顯的實驗現象,教師應該對實驗用品或者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和創新,從而加快實驗的速率,讓實驗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內達到較明顯的實驗效果。
二、創新視角下的高溫煅燒石灰石課堂實驗
1.創新視角下的實驗用品
傳統化學實驗課中,常常有很多原因導致實驗效果不理想。例如,實驗可能會產生一些具有污染性的實驗產物,危害到師生的身體健康;有些反應發生的速率較慢,教師為了趕進度,只好讓學生中途停止實驗,因此沒達到相應的實驗效果;有些實驗反應不夠明顯,學生很難觀察到化學反應發生的過程。綜上,教師應該對實驗用品進行改進,從而強化實驗的效果。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實驗用品狀態的巧妙轉變,促進實驗的有效性。例如,在鐵絲生銹這一實驗中,我們可將“鐵絲”換成“鐵粉”,將“空氣”換成“氧氣”,如此一來,便可有效增加反應物表面積,提高氧氣濃度,從而增強反應的劇烈程度,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
基于以上化學創新實驗原理,在高溫煅燒石灰石這一實驗中,我們通過二氧化錳與氧氣的反應來制取酒精燈燃燒所需要的氧氣。傳統實驗中,每次反應完成后,剩余的二氧化錳只能倒掉,不但浪費化學資源,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污染。因此,我們可以在二氧化錳的形態上進行創新,將粉末狀的二氧化錳與水泥、沙子混合,使之變成丸狀二氧化錳,并自然風干。這樣一來,二氧化錳就能夠重復利用,有效避免了資源的浪費以及重金屬的污染。另外,為了加快實驗的速率,我們還可以轉變石灰石的形態。例如,可以先將石灰石研磨成粉末狀,或者制成石灰石薄片狀(我們可以用貝殼來代替),從而加大石灰石與空氣接觸的面積。
因此,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我們只要稍微對實驗進行創新,就能夠有效優化實驗效果,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化學實驗的創新應該建立在科學、安全的基礎之上。
2.創新視角下的實驗裝置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大多實驗是驗證性實驗。教師先設計好實驗的流程,再讓學生進行機械地操作。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的化學實驗思維僵化,讓他們形成固定的思維定勢,非常不利于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啟發,打破學生僵化的思維模式,這對于實驗裝置的創新,優化實驗效果大有裨益。
例如,運用到小燒杯的實驗,可以用果凍殼來代替燒杯(不需要加熱的情況下);在需要轉移粉末狀藥品的實驗中,可以用大的吸管來代替紙槽;在需要分液的實驗中,可以利用注射器來作為分液的儀器。通過對實驗裝置進行創新,能夠對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品進行廢物利用。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但應注意的一點是,在采用這些廢棄物品代替實驗裝置時,應該進行嚴格清洗,確保容器干凈,不會影響實驗效果。
在高溫煅燒石灰石這一實驗中,也可以對實驗裝置進行創新。例如,在制取氧氣的環節,我們可以利用廢棄的飲料瓶作為盛雙氧水的容器。在進行實驗之前,將飲料瓶洗凈、晾干。先在飲料瓶底部倒入雙氧水,然后將飲料瓶對折,使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呈45度,然后用膠帶進行粘貼、固定,并在飲料瓶上半部分放入二氧化錳丸,然后在瓶口處塞上單孔橡膠塞,橡膠塞與尖嘴玻璃管連接。在進行實驗時,逐漸增大飲料瓶的對折角度,使二氧化錳丸能夠與雙氧水充分接觸,從而產生氧氣。酒精燈被點燃之后,將尖嘴玻璃管的出口對準焰心,從而形成高溫火焰。然后將石灰石放在坩堝中,并將坩堝置于高溫火焰上煅燒,可觀察到石灰石發出耀眼的白光,這時可將酒精燈撤走,然后將煅燒過的石灰石投入酚酞試液中,可觀察到試液顏色變紅。在這一實驗中,通過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利用二氧化錳與雙氧水制成的氧氣,可將酒精燈火焰的溫度迅速提高,達到助燃的效果,加快反應速率的同時,也能夠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強化實驗效果。
3.創新視角下的實驗地點
課堂大多數的實驗都是在指定的實驗室中完成的,因此學生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維,認為化學實驗就是必須要在實驗室中完成。但是,實際上很多化學反應都是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教師應善于對實驗特點進行創新,例如讓學生在回家之后進行一些家庭小實驗,或者是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事例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打破學生的固定思維,讓學生發現化學的樂趣,使實驗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效,也能提高學生對相關化學原理的應用能力。
例如,讓學生用白醋清除水垢、用醋泡雞蛋,或者是帶學生參觀工廠中高溫煅燒石灰石的過程,通過將化學實驗從固定的實驗室轉移到家里、工廠里,能夠讓學生明白,化學實驗的最終目的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將實驗原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或者是工業生產中,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使社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對化學實驗的地點進行創新,能夠讓學生對化學實驗有一個更加深刻、更加正確的認識。
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可通過對實驗用品、實驗裝置、實驗地點的創新,有效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增強實驗效果。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對化學實驗模式進行轉變和創新,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創新的視角下重新認識化學。這樣的實驗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強化教學效果,同時,也能打破學生的僵化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