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冬梅
摘要:在生產制造業,供應鏈管理早已成為精細化管理模式,將其引入建筑施工企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對財務風險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等的提升和優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營改增”背景下,可以有效幫助建筑施工企業改變粗放管理模式,適應精細化管理的趨勢。本文首先對建筑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受“營改增”影響的因素進行了詳細分析,其次逐一提出了應對策略,最后進行歸納總結。
關鍵詞:建筑施工業;營改增;供應鏈管理
目前,在國內建筑施工業,供應鏈管理才萌芽不久,實踐案例更是寥寥無幾,當下主要是針對理論層面的研究較多。建筑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建筑市場需求預測、工程項目投標管理、建筑施工成員合作關系管理、建筑施工過程管理、生產鏈條上的信息流以及資金流和物流。在“營改增”背景下,如何適應稅收政策變化,采取何種措施提升企業利潤,是供應鏈管理必將面臨的新問題。通過對各供應鏈管理環節的梳理,提出有效應對策略,對建筑施工企業實施精細化業務管理,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建筑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受“營改增”的影響分析
(一)合同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施工周期一般較長,因此,合同很可能在“營改增”政策落地前簽訂,在“營改增”落地后完工。對此種跨期合同,依據《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中的規定,可以采取一般計稅方式,也可以選擇簡易征收方式。因此,“營改增”政策對跨期合同影響不大。“營改增”政策落地后新簽訂的合同,主要包括建筑合同、分包合同以及購銷合同等,受“營改增”政策影響很大。例如建筑合同,在編制報價標書時,應采取“價稅分離”機制,采取此種機制是否可以轉嫁建筑施工企業稅負,主要取決施工企業的議價能力。這對整個供應鏈中上游的總承包企業、規模大的企業具有一定優勢。
(二)采購管理的影響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企業施工材料,尤其是地材采購不規范,很少有形成長期供應關系的,經常是小批量或者臨時采購,采購過程中,不是將材料質量放在首位,而是主要關注材料價格,這也給施工企業造成一定困難。在實施“營改增”后,圍繞進項稅抵扣,采購管理的重要抓手變為發票管理。
(三)財務處理的影響因素分析
增值稅屬于價外稅,營業稅屬于價內稅,兩者核算科目有很大區別。營業稅核算科目相對較為簡單,只有應交稅費與營業稅費及附加兩項。增值稅核算可以相對較為復雜,包括應交增值稅、增值稅檢查調整、待抵扣進項稅額、增值稅留抵稅額以及未交增值稅等。“營改增”后,對于財務指標的影響也非常大,其一,收入指標降低了,“營改增”后,營業收入反映的是不含稅的價格,在總價款相同的情況下,收入指標相應降低了;其二,利潤的變化,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采購成本很難實現完全價稅分離,理論上計算的成本降低程度基本不能達到。例如,從事生產的勞務費用、地材等部分原材抵扣稅率低、一些建筑材料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困難等。這些情況必然導致建筑施工企業利潤下滑;其三,現金流短缺,建筑施工企業受固定資產進項稅可以抵扣的影響,投資意愿較強,這必然會造成現金流緊張的局面出現。
(四)融資管理的影響因素分析
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融資管理的方面有很多,例如融資租賃、通過金融機構融資以及BOT、BT業務等,本文著重講BOT、BT業務方面。從本質上看,這兩個業務都是政府“借錢辦事”,但是,需要區分的是,融資方是建筑施工企業還是政府部門,如果是建筑施工企業,則必須考慮貸款服務稅額不能抵扣財務成本,如果是政府部門,業務不受影響,不需要進項稅抵扣。采用BOT、BT形式的項目,一般具有初期投資大,項目建設期及資金回收周期長的特點,因此,如果采用一般的增值稅征收管理辦法,必將會出現建筑施工企業資金被大量占用,項目前期積壓大量進項稅的窘境。
二、建筑施工企業在“營改增”背景下供應鏈管理的應對策略
(一)合同管理的應對策略
對于跨期合同,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應當首先梳理合同,并到主管稅務部門備案,判斷納稅義務時間。尤其需要注意,新老項目必須分別核算,以免造成納稅風險。對于新簽合同,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其一、統一“價稅分離”思想,為了不增加企業稅收負擔,必須在工程造價中建立“價稅分離”機制;其二、盡快建立新的投標報價體系。為了適應“營改增”政策,應當調整報價體系,例如調整原有定額收費模式等;其三、簽訂合同時,需要注意影響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因素。例如,確認付款方式及日期、開具發票的種類和時間等;其四、在簽訂分包合同時,需要確認對方的資質,并注明提供發票的種類;其五、簽訂合同時,需要雙方互相提供準確的公司名稱、納稅人識別號、開戶行、地址以及電話等基本信息。同時可以做到“三流合一”,以便適應政策調整;其六、進行合同分類管理,分別核算,對于總承包合同,需要明確應稅范圍、種類以及稅務和稅率,從而可以避免高適用稅率的風險。
(二)采購管理的應對策略
采購管理的應對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供應商的選擇,建筑施工企業應當首選具有一般納稅人資質的供應商,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時,需要其做出相應的價格折讓;其二、“甲供材”涉稅問題,在建設單位是政府部門的前提下,應盡量爭取大包合同(即包工包料合同),如果涉及“甲供材”時,應盡量將其修改為“甲控材”。必須采用“甲供材”模式時,通過計算稅負臨界點,以及考慮地材等因素可以看出應當選擇簡易計稅方法;其三、勞務成本抵扣問題,在目前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夠完善的前提下,建筑施工企業在選擇勞務公司時,應當盡量選擇可以代開3%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企業;其四、有形資產購置籌劃,這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現狀進行分析選擇;可以“賣舊買新”,“賣舊”按2%繳納增值稅,“買新”按17%的進項發票,或者可以采取“租舊租新”,前者按3%稅率,后者按17%稅率,但需要考慮企業成本,不能未稅而租;還可以采取“以舊換新”,舊設備按2%計稅,新設備按17%計進項稅額。endprint
(三)財務管理中的應對策略
財務管理中的應對策略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其一、做好稅務籌劃,不做糊涂賬,注意分別核算,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籌劃采取何種計稅方法;其二、對納稅義務時間進行合理規劃,這直接關系到施工企業資金的流動性。施工企業應當梳理開票、收款等關鍵節點時間,將業務流程進行歸納總結,為下一步計劃做好基礎工作。有預付款的,收到預付款當天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提前開票的,開票當天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其三、加強異地核算管理,受施工企業項目分散的實際情況制約,一些施工企業信息交換不及時的問題突出,因此,應當加強異地核算管理,施工企業可以通過加強臺賬管理,將不同歸屬地以及不同項目的完稅憑證號碼進行留存備查,加強信息化管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手段提高信息共享率;其四、發票管理,首先應當對企業全體員工進行培訓,做到人人有責,全員參與,與此同時,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制作增值稅可抵扣明細手冊;第二、做好營業稅發票的清點造冊工作;第三、合理籌劃發票開具時間;第四、確保票、款、貨、合同“四流”一致;第五、嚴防虛開發票風險。
(四)融資管理中的應對策略
從供應鏈角度看,企業從銀行貸款不能作為進項稅抵扣,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但企業可以通過融資租賃或者分期分款購買設備的方式獲得17%的進項稅抵扣。關于BOT、BT 業務,目前沒有出臺具體政策,筆者認為稅務應允許采用簡易計稅辦法。
三、結論
本文立足建筑施工業供應鏈管理視角,對建筑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受“營改增”影響的因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讀,其中涉及合同管理影響因素分析、采購管理的影響因素分析、財務處理的影響因素分析以及融資管理的影響因素分析等四個方面,并逐一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后增值稅納稅申報有關事項的公告,2016-03-31.
[2]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委托地稅機關代征稅款和代開增值稅發票的公告,2016-03-31.
[3]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納稅人跨縣(市、區)提供建筑服務增值稅征收管理暫行辦法》的公告,2016-03-31.
(作者單位:青島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