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宏


【摘要】現如今互聯網滲透各行各業,互聯網+新型產業已然成為助力當代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與之相伴的信用風險等互聯網金融管理問題,制定網絡經濟下的金融管理模式迫在眉睫。本文論述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指出當前網絡經濟下金融管理風險問題的原因在于監管主體的缺失、行業自律組織職責履行不到位和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提出改進金融管理制度體系,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建議來探討網絡經濟下的金融管理模式。
【關鍵詞】網絡經濟金融管理模式風險管理
1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根據Analysys易觀產業數據庫發布的《中國網上銀行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6年第2季度》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第2季度,我國網上銀行客戶的交易規模達到618.8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率由上季度的9.7%上升至10.6%。如下圖1所示。
同時,隨著“互聯網+”概念的興起,支付寶、P2P等第三方網絡金融平臺應運而生,且規模也日益龐大。2015年,P2P網絡貸款平臺規模累計達到3844個,累計成交額達到10021億元,比上年增長228%。且根據市場預測,未來P2P網絡貸款行業仍將保持現有增幅發展。預計2016年,P2P網絡貸款平臺數量能夠達到5500家,成交規模將實現25000億元。如下圖2所示。
但與此同時,問題平臺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15年新增加問題平臺1054家,是2014年的2.47倍。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國問題平臺數累計達到1439家,問題平臺占全部平臺的比重高達33.2%。如圖3所示。
對問題平臺進行分類發現,“關站失聯”是問題平臺的主要類型,即所謂的跑路問題,比重占到63.92%。且在對跑路平臺的分析中發現,跑路平臺大多存在借款人和借款項目虛假的問題,這反映出當前P2P網絡貸款行業多注重于盲目的擴張而輕視貸后的管理,引發以信用風險為主的風控管理不當的問題。
2網絡經濟下金融管理問題的成因
2.1監管主體缺位。正是由于監管主體的缺失,使得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隨意性比較大,是否進行報備也沒有部門進行監督,是否進行信息的披露也無所謂,即使披露,真實性也得不到考證。
2.2行業自律組織職責履行不到位。如對P2P網絡貸款平臺公司規范運行的監督管理缺失等。這也是導致P2P網絡貸款平臺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
2.3互聯網金融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互聯網金融管理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加劇了網絡經濟下金融管理工作的開展難度。
3網絡經濟下金融管理模式探討
3.1改進金融管理制度體系。一是加大對客戶資信情況的調查力度,不斷對客戶的信用資料信息進行完善,同時,引入電子信息技術支持和管理信息系統,提高應用信用評估技術的能力,最大程度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信用風險。二是根據內部控制中“不相容崗位相互分析”的原則,設置專門的風險控制部門對用戶金融服務信息予以審查,且對于網上交易情況要加強交易后的追蹤工作,及時了解客戶交易使用情況、個人資金情況等,及時發現客戶不能按期還款情況,避免損失。
3,2強化行業自律組織職責執行力。要同步轉型發展成為適合互聯網金融管理的業態和架構,強化組織職責的執行力。
3,3提高互聯網金融管理人員綜合素質。要減少信用風險,提高互聯網金融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減小其判斷失誤的可能性,是從風險源頭控制互聯網金融管理問題的關鍵。通過建立“培訓——實施——聚焦——改進”的閉環培訓管理體系,加強互聯網金融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聚焦培訓中的焦點問題,重點予以改進培訓模式和方法,不斷培養和加強互聯網金融管理人員的風險控制意識,避免因工作不到位而引發風險問題的發生。
4結語
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經濟形勢的必然產物,金融管理模式理應區別于傳統管理模式。在金融管理制度體系、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和行業自律組織職責上都需要作出變革和創新,使之契合網絡經濟下的金融管理特征。只有這樣,金融管理模式才能真正發揮實效,網絡經濟下的金融管理業務才有規可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