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王海峰
【摘要】軍事理論的發展可以有效的促進軍隊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轉型則對未來的作戰思想的把握。在文中分析了美國陸軍軍事理論的轉型,并從中汲取經驗為我國陸軍軍事理論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美國陸軍 軍事理論 轉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深入研究美國陸軍轉型理論的發展軌跡,參考借鑒美國陸軍轉型經驗,可以革新我軍對當前世界范圍內新軍事變革和陸軍信息化轉型的認識,可對我國陸軍改革轉型提供有益借鑒,
一、美國陸軍轉型理論的基本內容
(一)作戰理論的創新。20世紀70年代中期后,美國陸軍針對未來作戰的特點,提出了“空地一體戰”理論。1982年,美國陸軍頒布《作戰綱要》正式指導陸軍執行“空地一體戰”理論,強調利用地面部隊和空中部隊的各種手段,結合各種戰法,以整體作戰力量快速、全縱深地打擊敵人。1986年,美國陸軍制定的《作戰綱要》進一步充實了“空地一體戰”理論,強調全縱深作戰和火力打擊,突出進攻。1991年1月17日爆發的海灣戰爭,將陸空聯合作戰推向了“空地一體戰”,“空地一體戰”理論經受住了實戰的檢驗。1993年,美國陸軍頒布的《作戰綱要》,提出了“全維作戰”的概念,將“空地一體戰”理論拓展為“全頻譜作戰”理論。在2001年至2011年間,美國陸軍不斷豐富“全頻譜作戰”理論,對美國陸軍的作戰能力向陸海空天多維聚焦發揮了重要的牽引作用。2011年10月,美國陸軍的ADP3-0號陸軍條令出版物《聯合地面作戰》正式提出了“聯合地面作戰”的概念,對“空地一體戰”理論和“全頻譜作戰”理論進行了傳承、總結和創新,這是美國陸軍的作戰能力開始由信息優勢向決策優勢轉變的標志。“聯合地面作戰”理論也成為美國“2020陸軍”建設的理論指南。
(二)建設理論的創新。1991年6月,戈登?沙利文上將接任陸軍參謀長一職,為推動美國陸軍向更小型、更靈活的結構轉變,主導發行了《21世紀部隊》系列手冊,啟動了“21世紀部隊”計劃,使得尚未成熟的數字化作戰正式進入實踐階段。2003年8月1日,彼得?斯庫梅克上將接任陸軍參謀長,大力推動美國陸軍轉變為以旅為基本單元的模塊化部隊。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陸軍陸續發布了《陸軍轉型路線圖》、《陸軍發展規劃》等綱領性文件牽引軍事創新和陸軍轉型。為迎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確立陸軍在國家武裝力量體系中的重要角色,美國陸軍于2011年公布了構建“2020陸軍”的戰略規劃,引領陸軍在軍事理論、編制體制、武器裝備、人才儲備、軍事訓練、后勤保障等方面進行信息化轉型。
(三)發展趨勢。美國陸軍于2012年4月頒布的《陸軍戰略計劃指南》強調,陸軍必須轉型為一支在聯合作戰部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武裝力量,要順應現代軍事發展的潮流,并能充分滿足戰場指揮官的需求。2013年,美國陸軍公布的《陸軍戰略計劃指南》提出了陸軍的轉型方向、建設目標。2014年3月4日,美國國防部頒布的新版《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文件指出,在軍事預算縮緊的制約下,美國將會在保持全球范圍內的軍事存在的同時,將中東的安全穩定和亞太再平衡擺在首位,打造一支規模更小,現代化水平更高,能夠應對非對稱作戰和中高強度沖突的新型陸軍。
五、對我國陸軍改革的啟示
一要注重軍事理論的研究和創新。我國陸軍應聯合軍內外專家、學者集體攻關,在借鑒美國陸軍的轉型經驗和戰爭實踐的基礎上,以贏得未來戰爭作為我軍未來軍事理論研討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著眼于未來戰爭的預測,結合我軍實際情況,研究信息化條件下體系作戰基礎上的核心戰法、戰斗力生成方式及實現方法。采用系統化的觀點和方法謀劃我國陸軍的未來建設,解決陸軍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方法步驟、標準要求、體制編制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制定推進陸軍信息化建設的改革發展戰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未來陸軍軍事理論體系,并以此指導陸軍的作戰和建設。二要注重軍事理論的實踐應用。軍事理論不能只停留在學術研究的層面上,要成為軍隊高層決策的依據,成為指導部隊建設和作戰的條令,成為軍隊院校的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理論研究的價值和效益。三要注重軍事理論的論證完善。為保證軍事理論研究與新軍事變革同頻共振,當前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通行做法是,通過組織軍事演習等試驗活動,設置出近似實戰的條件,以檢驗和論證新型軍事理論。比如美軍就非常重視軍事思想和作戰理論的檢驗和論證。從美軍參與的幾場戰爭和組織的系列軍事演習中可以看出,長期以來,美國軍方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實施信息化作戰演練乃至實戰,驗證了美軍關于未來作戰的一系列理論研究,推動了美軍軍事理論的不斷創新發展。在將理論研究成果應用到建設管理實踐的同時,我國陸軍應通過陸軍部隊參與的實戰化軍事演練和多樣化軍事行動來驗證陸軍的轉型方向、轉型舉措和現行的作戰、建設理論,發現陸軍改革轉型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通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不斷豐富陸軍的信息化軍事理論體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