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麗
【摘要】在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養老問題成為我們日趨關注的問題之一,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使維權護老成為新世紀的一個社會性問題。而在老年人群中,農村老人約占80%,由于社會歷史的原因,農村老人老有所養的問題,比城鎮老人更為艱難。當前推行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是繼農村低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之后的第三大農村社保制度。此次調查,我通過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情況的調查分析,展現了當前農村居民對新農保的認知度、滿意度、以及新農保在當前農村的實施成效問題,從而全面了解農村居民對新農保的看法,對此我從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星二村、寶塔村、以及萬石村這三個行政村中抽取50戶村民進行調研與訪談。
【關鍵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 長臨河鎮 養老方式 認知度
一、調查背景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7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叭r”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的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農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狀態如何,關乎整個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環境、經濟狀況、文化素養等方面的限制,農村老年人更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如今老齡化日益嚴重,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廣大的農民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目前我國農村養老保障主要還依賴家庭養老,社會化養老的實行很有限。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這種養老保障格局將受到嚴峻挑戰。
二、調研結果
(一)農戶基本信息
被調查者的年齡大部分在40歲以上,對于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我發現進城打工已經成為我國現代農村居民獲取生活來源的一種重要方式。大多數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省外務工或者省內務工,省外主要是在北京、上海打工,省內主要是在安徽的一些城市工作,一方面這是由于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每年因為征地,農民都會有大量的土地被占用,使我國耕地面積的大幅度縮水,我國農村居民通過依靠土地獲得養老保障,這種可行性將日益減小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和人口流動速度的加快,大量的青年農民都進城工作和生活,農村出現了許多空巢家庭,即使村里有一些較為年輕30-40歲的婦女在家也基本是為了在家照料孩子,所以基本不種田了。除非家里有些特殊情況,不得已才會選擇在家中種田,或是打散工。而選擇在外務工的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大部分都在5000-10000元左右。
(二)認知情況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規定年滿歲的父母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前提是子女要參保。雖然這種規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擴大制度的覆蓋面,也體現中華民族的尊老愛幼、孝敬老人、家庭和睦的優良文化傳統,但是村民紛紛都對此表示不理解,表示自己參保是被迫的,是為了讓父母領到養老金才去參保的,而像子女在16歲以上而自身年齡未達到60歲的人都并未幫自己的孩子購買養老保險,覺得自己現在又領不到養老金,所以不讓子女參加養老保險。在這樣的情況下,三村的參保率大都在70%—80%之間。但大多數農戶都是選擇了100元的繳費檔次,大家覺得交太多的錢有些難以支付,認為這些養老金根本無法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杯水車薪,對于是否了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大部分的農戶的回答基本如出一撤,都是不了解,村里沒有組織過對新農保的宣傳工作或知識普及工作。
三、調查總結
(一)存在的問題
1.參保信息采集系統落后。在這3個行政村的村委會,通過和其他一些村干部的交流,發現一些村干部對新農保信息知之甚少,在村里的電腦上查找村民的參保資料也很難查找,說明目前新農保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統尚未完成,新農保參保登記應在借鑒派出所戶籍管理信息的基礎上,主要還是采用村級人工統計的數字,由于參保人員較多、信息量大、工作量大,難免出現錯誤,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新農保工作質量和效率。
2.應保農民數量核定困難。由于村里外出務工的農民工較多,多數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數是老人和孩子,少數甚至全家外出,給參保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有些讓只好讓親戚幫忙代繳;在區外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難以統計;同時村里的信息也沒有注明16周歲以上在校學生信息情況,這部分人員數量不容易扣除。
3.回報待遇低于養老期望。其一,當前新農保享受人員不論性別差異,統一60歲開始享受,而城鎮職工女性55即可退休,享受養老保險,這點體現了城鄉差異,不能滿足農村女性適時享受回報的需要。其二,新農?;貓蟠龅?,由于大部分村民選擇最低100元的繳費檔次,按最低標準100元分別繳費15年,屆時有100元左右的月養老金,但隨著物價的上漲,這一點養老金已經低于養老需求了。其三,部分村民存在思想顧慮。從繳費情況看,特別是16—40歲這個年齡階段繳納的比例相對較少,大多數村民認為自己時間還長,等到了45歲以后再繳,怕到時候政府變了政策,自己到時竹籃打水一場空。
4.參保政策有待繼續完善。近年來,城鄉養老保險工作都在大力推進,但在新農保工作中,部分農民參加新農保后,因戶籍、職業發生變動的,其社會保險關系如何向城保轉移,同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外出務工人員,返回農村后其城保又如何向新農保轉移,這個問題在中青年農民中占有一定比例,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完善。
5.政府責任缺位。新型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分別計算合并計發,按月支付,直至終身。基礎養老金由財政全額提供,然后根據個人賬戶積累總額確定養老金待遇。目前肥東縣規定的標準為110元/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是個人賬戶儲蓄存額除以139,個人多繳多得。農保資金的籌集盡管規定以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制度設計中缺乏確保實現政府責任的具體機制,變成完全依靠個人積累和基金自身的增值來實現保障和收支平衡。面對增值渠道不暢通的現實,以理論上較高的支付系數和實際中缺乏政府投入的事實,所以村民普遍覺得養老保險的保障功能弱。endprint
6.養老觀念的轉變。在城市化生活模式的影響下,傳統的養老觀念開始發生動搖,再加上計劃生育國策使得農村社會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和土地保障已經逐漸弱化。從家庭養老來看,由于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生育國策,這種小型化和核護自化的家庭規模發展趨勢還在進一步加劇。顯然,無論是為老人提供的經濟支持,還是承擔生活照料等養老服務,小型化的農村家庭都會力不從心,并且村民也很少寄希望于子女未來進行養老。而對于土地保障而言,盡管土地曾是我國農村人口獲得養老保障物質來源的重要基礎,然而,隨著由于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每年因為征地,農民有大量的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積的大幅度縮水和人口流動速度的加快,使大量的青年農民都到北京,上海等省外或者安徽省內的一些城市進行工作和生活,農村出現了許多空巢家庭,即使村里有一些較為年輕30-40歲的婦女在家也基本是為了在家照料孩子,基本不種田了。所以農村居民通過依靠土地獲得養老保障的可行性日益減小。同時由于高齡老人喪偶比例高達,夫妻之間相互照料的可能性大幅度下降,而且高齡化家庭中有兩代老人的現象越來越多,農村“空巢家庭”和“老年村”現象,使得農村養老問題更為突出。
7.城鄉養老水平差異大,農村居民普遍覺得不公平。我國城市的社會保障水平已經相當適度,而農村很不適度,城鄉差異十分突出。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中,政府責任缺位,未切實關心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障權利,并從資金安排、人員配備等方面,加強了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力度,使城鄉居民的差距越來越大。
(二)建議
設計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
1.循序漸進、突出重點的原則。從近期來看,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城市工作,或者季節性、階段性地從事非農產業。因此,當前這個階段要有所側重,重點解決好大齡農村人員的養老問題。從長遠來看,隨著政府財政和農民經濟承受能力的提高,城鎮保障體系的容納能力會不斷增加。所以新型農保要從適應農民戶籍和職業轉移的需要、適應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角度來設計,以利于今后溝通和銜接。
2.保障水平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適應原則。當前設計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時要著眼于大多數農民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通過養老保險來為農民年老以后的生活提供必要的資金補助,同時繼續立足于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結合的方式,多層次、多方位地解決其養老問題。
3.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原則。必須彌補缺乏政府投入機制的不足。繳費可以以個人為主,村集體可以視自身經濟情況給予適當補助。同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明確政府繳費補貼的具體指標,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市、縣財政通過轉移支付辦法予以適當傾斜。
4.簡潔直觀、便于農民接受的原則。農民群眾是最講實際的群體,很重視眼前利益,因此新制度的設計必須簡單直觀,具有靈活性,讓群眾真正感覺到實惠,這樣才便于農民理解和接受。
主要思路
1.建立新農保軟件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完善的新農保信息管理系統,包括參保人員基本信息管理、基金征繳管理、個人帳戶管理、待遇審核及支付管理、綜合查詢管理、稽核管理、檔案管理、統計及財務管理等,將其納入社會保障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并與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通過網絡系統化管理,達到速度快、準確率高等明顯的優越性,避免工作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如避免重復開戶、降低人工操作的錯誤率等方面的問題,提高參保農民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實現新農保工作方便、快捷、高效的目標。
2_不斷增強新農保的政策吸引力。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由農村養老保險、新型合作醫療、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等制度組成的完整體系。因此,必須統盤考慮。要堅持把新農保作為保民生、促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上級要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安排財政專項資金,解決新農保特殊群體鎮級財政負擔過重的問題。并且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適時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讓以后養老更加有所保障,減少對以后養老的擔憂和子女的負擔。
3.是做好相關政策轉換和銜接工作。要將新農保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優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做好銜接準備工作。確保參保農民沒有因“變動”而造成的后顧之憂。二要處理好新農保在區域間流動接轉問題。三要制定統一規范、切實可行的操作流程,解決不同社保、不同地區之間的基金結算問題。
4.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新農保工作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解決民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程,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人民政府成立新農保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并督促檢查政策的落實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切實履行新農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新農保的統籌規劃、政策制定、統一管理、綜合協調等工作。
5.廣泛宣傳發動。新農保試點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輿論引導,利用報紙、電視、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新農保工作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和方針政策,真正使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導農村適齡居民積極參保。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支持農村干部帶頭參保,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6.嚴格檢查考核。人民政府要把新農保試點工作納入各鄉鎮年度綜合考核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政府督查部門要定期、不定期調度檢查,對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的通報表揚,并給予適當獎勵;對工作不力、進展遲緩、不能定期完成任務的通報批評,并追究主要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在我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一方面,農村居民主體的形式呈多樣化趨勢,農民工、失地農民等群體日益擴大,另一方面,農村居民的養老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養老保障功能,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創新是大勢所趨,我們非常看好這種新農保的前景,同時也希望農民的養老問題能盡早得到解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