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輝
【摘要】本文概述了歐洲近自然森林經營理論的起源、內涵與特點及其發展的優越性與局限性,重點闡述了其在國內外的應用和發展現狀及其傳入中國后對中國林業思想產生的影響,并指出其獨特的經營模式將對我國可持續森林經營理論的形成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字】近自然森林經營 經營模式 可持續森林經營
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環境破壞問題也日益突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成為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首要問題是保護和合理利用現有資源,逐步償還歷史欠帳,實現保護環境與促進發展的和諧統一。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對改善環境、維持生態平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將持續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生態效益優先,維持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提高森林生產力,是現階段森林經營的主要目標。近自然林業經營理論就是人類在與森林共處的過程中摸索出的一條適應自然規律的、有科學預見性的、有利于人與森林和諧共生的規律。
1近自然林業理論概念及起源
近自然林業起源于德國,1898年Gayedr第一個提出了“人類應盡可能地按照森林的自然規律來從事林業生產活動”的近自然林業經營思想,強調尊重森林生態系統自身的規律,實現生產可持續和生態可持續的有機結合。此后,在長達近百年的時間內,因為人工林結構不穩定和地力衰退的問題始終纏繞著中歐各國,所以近自然林業一直是林業理論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近自然林業在八、九十年代流行于歐洲大陸,特別是中歐地區(德國、奧地利、瑞典等國)。近自然林業可表達為“在確保森林結構關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條件的林業活動”,是兼容林業生產和森林生態保護的一種經營模式,也有學者認為近自然林業是立足于生態學的思想財富,基于利用森林自然動力的生態機制,從尊重和接近森林生態系統原發機制的原則出發,在確保森林結構關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條件的林業活動,是把林業生產和森林生態保護結合起來實現最合理經營森林的一種貼近自然的森林經營模式,其經營的目標林分是:混交林-異齡林-復層林,手段是應用“接近自然的森林經營法”。
2近自然林業理論的內涵及特點
近自然林業經營是一種接近自然的方式,它并不是回歸到天然的森林類型,而是通過一切可能的途徑來優化森林結構和功能,在經營類型中使地區群落主要的本源樹種得到明顯表現,永續充分利用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各種自然力,兼顧到森林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以實現多目標總體效益最佳。近自然林業理論基于利用森林的自然動力,也就是生態機制。其操作原則是盡量不違背自然的發展。近自然林業理論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樹種間的關系就越和諧,與立地也就越適應,產量也就越大;當森林達到一定的發展階段,許多立地也會呈現出自然現象。
近自然經營與同齡人工林經營有本質的不同,其特點表現為:
(1)以鄉土樹種為主要經營對象,以保持林地生產力,并保證不出現早期生長衰退、爆發性病蟲害等不可挽回的災難。(2)以森林完整的生命周期作為計劃時間單元。(3)在較小面積上調查、認識并利用自然力,實現林分的天然更新。(4)確定目標樹并對其進行單株木撫育管理,目的是在保持森林生態功能的前提下,實現目標樹的最大平均生長量。(5)參照立地環境、指示植物、森林演替階段和潛在原生植被來確定目標林相,并設計調整林分結構的經營措施。(6)采用單株木擇伐作業,基于對林分結構和競爭關系分析,確定擇伐對象,通過采伐實現林分質量的不斷改進。(7)定期對森林的生長和健康狀態進行監測和評價。
3我國近自然林業應用空間
近自然林業在我國傳播的時間還不長,但從21世紀開始,這一理論開始較快的發展起來。近年來,國內很多學者在實踐中進一步運用了近自然林業的理論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主要有人工林的改造和退化森林生態系統的恢復等。此外,在綠化建設和水土保持方面也有所涉及。然而,這一理論還僅僅局限于國內學術界中的相當狹窄的范圍之內,并沒有真正運用到大規模的造林實踐之中。筆者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該理論在我國的林業建設中很難有重大的突破,需要從國有森林單位首先做起,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建立示范林。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制約了其發展前景。
經濟因素,國家對林業的投入雖然在近年來有了較大的增長,但比起歐美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而近自然林業的發展是需要相當的經濟支持,在國內現有的財政狀況下,這一林業模式很難在實踐中得到推廣。
社會因素,人工林模式在我國已經得到快速的發展,因其成本低、生長迅速、產量高的優勢,經濟效益明顯,即使生態效益低,卻很受森林經營者鐘愛。而近自然林業是一個緩慢的工程,在相當的一段時期內很難產出較高的效益。而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所謂“可持續發展”還往往更多的停留在書面上和在某些能直接帶來較大經濟效益的項目里,而就近自然林業來看,它更重要的還是創造生態效益,在經濟效益方面,是一個緩慢的回歸成本和創造利潤的過程,大多數的人很難接受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
文化及教育因素,近自然林業的理論雖然并不復雜,但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和相當的技術支撐,而國內在這方面的技術人才相當匱乏,從其育林要求上來看,目前各地方的一般林業工作者達不到發展近自然林業需要的技術水平和思想境界。
4結語
近自然林業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與可持續發展觀不謀而合,不但成為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的核心內容,也是21世紀各國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通過對近自然林業理論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到,近自然林業本身是有相當大的優勢的,也是已經被很多事實證明了的成功的林業模式。但我們也不能忽略我國林業的現實情況,事實求是的講,發展近自然林業之路在中國將會非常之艱辛,它的每一步前進都需要社會各界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望近自然林業理論能為我們國家順利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提供幫助。endprint